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花序桉

大花序桉

大花序桉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轻工业、手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7888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福建热作科技、花卉、桉树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3次全国林木引种驯化暨遗传育种(南方)学术研讨会等;大花序桉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健波、李昌荣、项东云等。

大花序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7888 占比:99.90%

总计:87980篇

大花序桉—发文趋势图

大花序桉

-研究学者

  • 陈健波
  • 李昌荣
  • 项东云
  • 卢翠香
  • 周维
  • 王建忠
  • 郭东强
  • 邓紫宇
  • 兰俊
  • 刘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榜眼; 刘世男; 杨梅; 梁喜献
    • 摘要: 【目的】探究低磷胁迫对大花序桉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大花序桉抗低磷机制研究及其苗木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低磷浓度(0.1 mmol/L)和正常磷磷浓度(1.0 mmol/L)Hoagland营养液对大花序桉无性系1203号和1212号幼苗进行水培,20 d后测定其叶片的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磷浓度处理大花序桉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结果】在低磷处理下,大花序桉无性系1203号和1212号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分别为0.0032和0.0037μmol/g FW,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为18.42和16.25 U/g FW,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别为894.13和1138.00 U/g FW,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为579.67和471.33 U/g FW,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为1598.89和688.33 U/g FW,均显著高于正常磷处理(P<0.05);叶绿素总量分别为1.65和1.51 mg/g,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分别为0.17和0.12 mg/g,均低于正常磷处理;PSⅡ反应中心初始荧光(F_(o))均为0.082,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分别为1.44和1.35,均高于正常磷处理,最大荧光(Fm)分别为0.37和0.40,可变荧光(F_(v))分别为0.29和0.31,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m)分别为0.78和0.79,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分别为0.31和0.32,均低于正常磷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大花序桉幼苗各生理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最大。【结论】低磷胁迫会使大花序桉幼苗叶片大量积累MDA,导致叶片组织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引起叶片光合机构功能异常;但大花序桉幼苗能通过对叶片SOD、PPO、POD和APX等保护酶和NPQ的综合调节来减轻低磷胁迫引起的伤害,尤其以PPO和NPQ的调节作用更佳,二者在减轻大花序桉幼苗叶片损害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摘要: 桉树人工林长期以小径材为主,主要用于造纸和制作纤维板。大花序桉是速生高级实木用材树种,其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和加工利用,弥补了桉树用材林的短周期、小径材、低价值等不足。
    • 陈健波; 陈掁华; 卢翠香; 张磊; 雷仕锐; 刘媛; 王建忠; 邓紫宇
    • 摘要: 大花序桉为优质锯材树种,宜作长周期大径级锯材人工林培育;尾巨桉为优良纸浆纤维等工业用材树种,适合作中短周期中小径材人工林培育,两种桉树培育目标、方式不同,任一树种纯林经营均各有优、缺点。为使2种桉树培育达到优劣互补的目的,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探索这2种桉树进行混交栽培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设5行大花序桉+5行尾巨桉、2行大花序桉+5行尾巨桉的混交处理及2个树种的纯林为对照共4个处理,在试验林3.5年生时调查各处理林木胸径、树高生长量。通过对试验各处理的单株林木、林分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交处理的大花序桉、尾巨桉林木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与其纯林处理的林木间无显著差异,在与尾巨桉林木2~10m距离范围内的大花序桉林木间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4个试验处理蓄积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尾巨桉纯林>2行大花序桉+5行尾巨桉>5行大花序桉+5行尾巨桉>大花序桉,且各试验处理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初步认为,大花序桉与尾巨桉混交栽培对彼此单株林木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混交林蓄积量随尾巨桉混交占比的增大而增加。由于试验时间尚短,最终结果有待后续跟踪调查。
    • 吕必文; 廖志鸿; 刘金炽; 程飞; 陆珍先; 黄勇德; 李霞; 王建忠
    • 摘要: 为了比较大花序桉不同无性系叶片挥发物化学成分的差异,本研究分别从1203、1204、1212、川林9号、东门1号、东门2号无性系的2年生人工林中采集叶片,在正己烷浸提后,用于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大花序桉6个无性系叶片共检测出29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分别可以检测出12~20种化学成分;(2)各大花序桉无性系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有所不同,但均以α-蒎烯、白桦脂醇、高根二醇和正二十七烷的相对含量占优势;(3)大花序桉各无性系之间萜烯类、烷烃类、烯烃类和醇类化合物分别以1204(41.65%)、东门1号(29.12%)、1212(32.55%)和1203(67.87%)的相对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以东门1号(8.29%)和1203(7.42%)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4)根据叶片挥发性化合物组成,6个大花序桉无性系可被分为三组,1204、川林9号和东门1号为一组,1203和东门2号为另一组,1212单独为一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花序桉叶油用无性系的筛选和大花序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曹昆彬; 杨勇智; 郭洪英; 吴玉丹; 李佳蔓; 黄振; 陈炙
    • 摘要: 以澳大利亚引种的47个大花序桉半同胞家系的苗期生长表现为研究对象,通过苗期测定筛选苗期生长性状表现好的家系。结果表明,大花序桉家系苗高和地径性状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筛选了4个优良半同胞家系;苗高和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97和0.95;苗高和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和地径的遗传系数分别为28.61%和28.18%;引种家系间变异丰富,具有较大改良潜力。
    • 陈健波; 黄康庭; 莫雅芳; 陈宗福; 邓紫宇; 唐庆兰; 郭东强; 何春; 陈升侃
    • 摘要: 为研究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与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和闽楠(Phoebe bour⁃nei)混交造林初期林分产量效应,以3.5年生大花序桉与红锥、火力楠、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各处理林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结果显示,在高峰试验点,MD4处理的大花序桉平均单株材积最大,比PD1处理高出14.23%;MD1和MD2处理的红锥平均单株材积比PD2处理分别高出14.29%和12.68%;MD3和MD4处理的火力楠平均单株材积比PD3处理分别高出26.87%和32.93%。在大桂山试验点,ML1处理的大花序桉平均单株材积最大,比PL1处理高出14.52%;ML1和ML3处理的闽楠平均单株材积比PL2处理分别高出11.17%和4.96%。在高峰试验点,MD1、MD2、MD3和MD4处理的林分蓄积量分别为53.05、52.91、53.42和53.79 m^(3)/hm^(2),分别是PD1处理林分蓄积量的0.96、0.96、0.97和0.98倍;在大桂山试验点,ML1、ML2和ML3混交处理的林分蓄积量分别为59.42、46.92和46.98 m^(3)/hm^(2),分别是PL1处理林分蓄积量的0.97、0.76和0.76倍。综合单株材积及蓄积生长量指标,9行大花序桉+3行红锥/火力楠、8行大花序桉+2行红锥/火力楠、9行大花序桉+3行闽楠模式较好。
    • 蒋维昕; 梁馨元; 兰俊; 王建忠; 白天道
    • 摘要: [目的]分析珍贵用材树种大花序桉转录组SSR位点信息,旨在为开发新的大花序桉功能基因相关的多态性SSR标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年生大花序桉顶芽为试验材料,基于Illumina HiSeq X Ten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获得其转录组序列数据,利用MISA软件对全部无冗余Unigene序列进行SSR位点检索和分析,并使用Primer 3软件进行SSR引物设计,以研究大花序桉顶芽转录组中的SSR位点分布特征及多态性标记开发潜力.[结果]大花序桉26587条转录组Unigene中共获得12366个SSR位点,分布在8218条Unigene序列中,SSR位点出现频率为46.51%,分布密度为平均每2.75 kb含有1个SSR位点;大花序桉顶芽转录组全部SSR位点中共发现116种重复基元类型,其中二、三核苷酸为主要重复基元类型,各占SSR总数的46.60%和34.20%;除了单碱基重复基元类型,AG/CT和CCG/CGG为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44.94%和12.53%;SSR基元重复次数以低重复次数(5~10次)为主(71.28%),其次为11~15次重复(21.48%);SSR基序平均长度为19.7 bp,63.75%的基序长度集中于12~20 bp之间;符合引物设计要求且重复片段长度≥20 bp以上的低重复基元(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SSR序列共1993个,占总序列的16.12%;试验随机筛选合成了24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且符合预期条带大小的引物共14对,扩增效率为58.33%.[结论]大花序桉顶芽转录组SSR位点发生频率高,分布密度大,重复基元类型丰富,引物扩增效率高,多态性标记开发潜力大,在大花序桉及其他桉树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遗传图谱绘制中有较大应用前景.
    • 卢翠香; 潘尚慧; 黄黎敏; 邓紫宇; 王家妍; 郭东强; 陆新; 陈其凤; 陈健波
    • 摘要: 对3.5年生的大花序桉纯林、大花序桉+红椎混交林、大花序桉+火力楠混交林、红椎纯林和火力楠纯林的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混交模式下,大花序桉、红椎、火力楠的胸径、树高均高于纯林模式下相应树种,相比纯林中相应树种分别提高1.90%和11.96%、36.17%和4.26%、12.73%和2.27%.其中以大花序桉+红椎(9:3)和大花序桉+火力楠(8:2)的配置模式效果最好.
    • 洪小龙
    • 摘要: 2014年以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九龙岭国有林场12年生的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乡土树种23年生的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人工林为对照,对大花序桉和火力楠木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比较测定.结果 表明,大花序桉、火力楠的木材气干密度分别为0.78、0.58g·cm-3,弦向的全干时干缩率分别8.8%、6.8%,弦向的吸水后湿涨性分别为9.7%、7.3%,综合强度分别为203.7、154.6 MPa.说明大花序桉的木材密度和综合强度大于火力楠,但在干缩率和湿胀性方面略逊于火力楠.与福建主要造林树种比较,大花序桉和火力楠的物理力学综合评分高于其它树种,具有较高的木材利用价值.
    • 兰俊; 何东宸; 李卫发; 韦鹏练; 吴满芬; 符韵林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对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木材进行开发与利用,采用百度试验法对5年生和17年生大花序桉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和17年生木材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变形、扭曲变形和干燥速度等级分别为3、1、2、5和1级以及3、2、4、4和5级.5年生木材扭曲变形较严重;17年生木材干燥速度较慢,截面变形较严重.干燥作业时,对17年生木材需采用更温和的干燥基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