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0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2391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海峡药学、中国药业、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山东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等;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文献由141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新民、刘杰、叶进等。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2391 占比:99.89%

总计:72472篇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发文趋势图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研究学者

  • 韩新民
  • 刘杰
  • 叶进
  • 吴艳明
  • 李嗣龙
  • 李辉
  • 王中柱
  • 蔡丽
  • 袁斌
  • 郑俊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宇; 陈芸; 付惠玲
    • 摘要: 目的 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益生菌联合口服补液盐Ⅲ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大便IL-2,IL-6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益生菌联合口服补液盐Ⅲ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50)和益生菌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大便IL-2、IL-6水平.结果 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联合治疗组为96.0%(48/50),单独治疗组为74.0%(37/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联合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止呕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止泻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合治疗组为6.0%(3/50),单独治疗组为10.0%(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大便IL-2、IL-6水平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益生菌联合口服补液盐Ⅲ的临床疗效较益生菌单独治疗显著,更能有效降低患儿大便IL-2,IL-6水平.
    • 彭双勤; 陈利娟; 蔡丽君; 汪洋
    • 摘要: 目的:研究乳糖酶治疗应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9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将给予无乳糖奶粉治疗的45例设为A组,将给予乳糖酶治疗的45例设为B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每天排便次数、止泻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7.77%与A组的93.33%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每天排便次数、止泻时间均无明差异,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乳糖酶治疗与无乳糖喂养治疗应用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刘杰; 王中柱
    • 摘要: 为探讨乐托尔联合神经节甘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脑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选择60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脑炎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乐托尔联合神经节甘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乐托尔联合神经节甘酯能显著改善患者疗效,且炎症因子MCP-1水平、TNF-α水平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水平.乐托尔联合神经节甘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脑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tol combined with gangliolid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rotavirus enteritis with encephalitis and its effe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60 cases of Rotavirus Enteritis Complicated with encephalit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 and the levels of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icacy of lotorol combined with ganglion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rotavirus enteritis associated with encephalitis is significant, with low side effects, and it can also reduc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 刘杰; 王中柱
    • 摘要: 为探讨乐托尔联合神经节甘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脑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选择60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脑炎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乐托尔联合神经节甘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乐托尔联合神经节甘酯能显著改善患者疗效,且炎症因子MCP-1水平、TNF-α水平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水平。乐托尔联合神经节甘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脑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 陈雪峰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选取我院门诊接收的6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口服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分析布拉氏酵母菌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止吐、退热、止泻时间及总疗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赵国莉
    • 摘要: 目的:分析口服补锌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1月于本院实施诊治的10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视为分析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53).为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口服补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平均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患儿,数值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8.11%,参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6.79%,组间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补锌辅助治疗,有助于提升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药物辅助治疗价值较高.
    • 刘复
    • 摘要: 目的 评价西咪替丁与思密达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单一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西咪替丁与思密达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的退烧、止泻、止呕、脱水纠正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单一组与联合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各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IgA、IgM、IgG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西咪替丁与思密达联合用药方案的应用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曹璞丽
    • 摘要: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10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服用双歧杆菌类药物,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和住院天数都要短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 陈雪峰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选取我院门诊接收的6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口服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分析布拉氏酵母菌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止吐、退热、止泻时间及总疗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