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宋初

宋初

宋初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097篇;相关期刊246种,包括法音、晋阳学刊、文物春秋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等;宋初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国林、陈峰、张其凡等。

宋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5.8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097 占比:94.18%

总计:5412篇

宋初—发文趋势图

宋初

-研究学者

  • 汪国林
  • 陈峰
  • 张其凡
  • 袁辉
  • 郭艳华
  • 徐红
  • 李开周
  • 李强
  • 田志光
  • 赵瑞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丁义珏
    • 摘要: 宦官群体在晚唐五代经历了两次屠杀,至宋初再得任用。宦官制度也经历了扩张、废止和重建。这一跌宕起伏的政治过程和官制紊乱,是因亲随纽带在政治中的作用加强,而帝王亲随集团又不断分化重组、迭代更新所造成。中晚唐至宋初的帝王亲随主要有宦官、亲将与亲吏等。中晚唐君主在庞大的宦官群体中重新拣择近密、忠诚者组成内养、高品和宣徽供奉官。晚唐至五代初期,宦官经历屠杀,宣徽供奉官成为君主安置其他亲随的人事入口。五代后期,宦官经历了再受宠信和再次被屠。供奉官、殿直和承旨等三班群体在君主身边活跃起来,并全面走向武化。赵宋开国后,武化后的三班群体规模膨胀,亲随属性稀释,且不适应新政权统一战争的需要。最终,宦者重新获得任用的契机。
    • 田志光
    • 摘要: 宋初武将政治地位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军事和政务两方面,军事上施行抑制武将的措施后,文臣地位并未显著提高,文臣作用也未立即凸显;政务上武将在太祖朝仍具有主要的话语权.宋朝武将地位下降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其地位的变化实际上是伴随着政局变动而发生的,原因是由宋初政治环境的改变,武将群体素质、皇帝治国策略的不同及性格喜好的差异等方面造成的.宋代"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并非同时产生、齐头并进,而是不断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逐步形成.
    • 周婷婷
    • 摘要: 北宋初年,由于政策的宽容和保护以及社会的广泛接纳,佛教在中国社会逐渐发展起来,由此促使儒者对社会发展状况和儒学自身发展前途的担忧。宋初儒者的排佛思想上承韩愈"攘斥"佛教的传统,又对之后二程、朱熹理论体系上深层次的排佛做铺垫,本文仅以宋初名儒孙复、石介、欧阳修为例,探讨他们的排佛思想,并浅析其对宋明理学和佛教理论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其所体现出的局限性。
    • 何水英
    • 摘要: 《文苑英华》按照宋太宗诏令以择录精华、千卷规模的标准编纂而成.其录文极不均衡,所录作家数量庞大,而大量作品集中于少数作家身上.这种录文不均衡性的形成是文献不足与皇权干预协调的结果.宋初馆阁藏书量不够充裕,不利于文章精华的大量选录.作为总集重要材料来源的馆藏宋前文集更少,难以支撑《文苑英华》的千卷规模.文献不足之下,编纂者要遵照君王之令,保证编纂质量,只得增加知名作家作品的录入量,同时从其他书籍中补充作品数量,造成了《文苑英华》录文的不均衡.
    • 李芳方; 徐红
    • 摘要: 呼延赞生于胡汉交融、武风浓烈之地,长于割据动荡、崇尚武将的时代,加上武将家庭的熏染,其少年时代就走上了从军之路。呼延赞经历了北宋初期的统一战争,作战异常勇猛,因军功得到不断升迁。然而,随着朝廷统一战争的结束和安定天下的需要,赵宋朝廷的用人政策发生了转变,重文臣,轻武吏,武将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均难以得到认可。如呼延赞一般善于征战沙场的武将失去了表现其军事才能的机会,他们军功报国、马革裹尸的抱负最终也只能落空。
    • 李芳方; 徐红
    • 摘要: 呼延赞生于胡汉交融、武风浓烈之地,长于割据动荡、崇尚武将的时代,加上武将家庭的熏染,其少年时代就走上了从军之路.呼延赞经历了北宋初期的统一战争,作战异常勇猛,因军功得到不断升迁.然而,随着朝廷统一战争的结束和安定天下的需要,赵宋朝廷的用人政策发生了转变,重文臣,轻武吏,武将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均难以得到认可.如呼延赞一般善于征战沙场的武将失去了表现其军事才能的机会,他们军功报国、马革裹尸的抱负最终也只能落空.
    • 何安平
    • 摘要: 徐铉是宋初名臣,与道教关系密切.由于地域和政治的原因,徐铉与茅山上清道教颇有渊源.在思想上,徐铉的儒家立场是首要的,但道教理念仍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他通过"教化"将二者调和统一.这种观念的形成既有儒家的因素,也有道教自身从唐以来的传统.道教理念对徐铉的影响,既体现在希求退隐的人生观上,也波及到文学创作.
    • 刘丰泽
    • 摘要: 凌晨3点,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兴华街发生一起打架案件,海兰边境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经过询问,民警得知,受害人宋初下班后与女朋友张洋步行回家。走到一路口时,张洋被身边经过的一辆摩托车吓到。随后,宋初与骑车男子发生了争吵。骑车男子离开后,宋初和张洋走到烧烤店门前时,又碰到骑车男子和一男一女从烧烤店内出来。宋初和骑车男子再次发生争吵。骑车男子和同行的另一名男子对宋初进行了殴打。
    • 付佳奥
    • 摘要: 晏殊为人所称道的"富贵气象"不仅是一种诗风特点,更是唐宋变革过程中名士风流之变转,表现为清雅自如的处世态度和燕饮中的主人心态,乐与忧相表里.反映在词中,他既以"燕"意象作为欢愉时刻的载体,又进一步象征宾客的有情与守信,实即自矜主人身份.唐代安史之乱以来社会结构和心态的转型至宋初已有了较明显的变化,晏殊所重视的清贵并不能久持.在放弃了关于生命无限的幻想之后,晏殊才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生命的主人,充分认识到悲欢祸福之相倚.珠玉词也以此提升了格调,语言精炼而富有象征意味.
    • 吕变庭; 梁韵彦
    • 摘要: 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亲祀汾阴后土庙.这次仿效唐玄宗东封西祀的国家大礼,是盛唐时期国家礼制改革在宋初的延续.西祀前,品类繁多而有序的祥瑞奏报与请祀活动,为大礼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在西祀活动中,真宗朝廷有意混淆民间后土崇拜与国家地神祭祀的概念,将"古礼"与民间祠祀及道教信仰融合,让国家大礼更容易为地方士民所理解与接受.与此同时,通过批准乡民自发营建国家祭祀体系中的部分祠庙,北宋王朝的威权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并深入地方.这一系列改革,强化了地方士民对国家祭祀的参与,使宋初的国家"大祀"从贵族社会的权力垄断活动,演变成帝制国家王朝形象的宣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