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00篇,主要集中在美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280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人文杂志、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建设暨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实践美学的相关文献由33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玉能、杨春时、章辉等。

实践美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8 占比:27.4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67%

专利文献>

论文:1280 占比:71.91%

总计:1780篇

实践美学—发文趋势图

实践美学

-研究学者

  • 张玉能
  • 杨春时
  • 章辉
  • 徐碧辉
  • 朱立元
  • 季芳
  • 裴萱
  • 黄健云
  • 张弓
  • 薛富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潘知常
    • 摘要: "以美育代宗教"与"生命/实践",堪称百年中国现代美学中的两个"哥德巴赫猜想"。一个是百年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美学命题,一个则是百年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美学问题。对于它们的回应,是百年中国现代美学的关键所在,也是百年之后新的中国美学的起点之所在。
    • 赖锐
    • 摘要: 身体美学脱胎于实用主义,而实践美学则主要源自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渊源看,二者存在一些差别与对立,但不可忽视其内在学理上的相近和相通。具体而言,身体美学由实用主义哲人舒斯特曼首创,它既充分彰显了身体理论的实用维度,又兼顾了身体审美的实践潜能。身体美学对实践的重视,与实践美学殊途同归。基于此,身体美学进入中国后,迅速与本土的实践美学形成了碰撞融合:一则,身体美学将审美实践的主体从抽象的“人”引向了具体的“身体”,指出实践是身体的实践、身体是实践中的身体,对实践美学形成了“具身化”的补充;二则,身体美学将审美活动中的“身-心”因素一并统合到“身体”之中,为实践美学克服“主-客”二元论提供了整体论思路。通过对舒氏身体美学的西学东渐线索加以细致整理,有望建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实用美学的对话机制,为异质资源的整合方案提供参照意见。
    • 韩彩琼
    • 摘要: 李泽厚前期的主体论实践哲学(人类学本体论)和后期的心理本体论是李泽厚实践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泽厚前期的主体论实践哲学(人类学本体论)存在着理性的假定、排斥个人的社会总体人类的倾向,导致人成为被抽空的人,成为掌握规律又目的明确的理性社会总体,人的个体和感性生命等减缩。李泽厚后期的心理本体论对上述论述作了补充,一定程度弥补了前期理论中人的个体和感性生命等减缩的问题。但是从工具本体向情感本体的转换路径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着将心理本体纳入工具本体、人类主体性压过个人主体性的倾向。
    • 黄毅
    • 摘要: 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新疆美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转型机遇,面对新的创作生态,新疆油画创作从坚守地域性出发,更加拓宽画家的创作视野,一些艺术家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书写大地情怀,记录时代发展的宏阔进程。笔墨当随时代,不断从历史语境中实现升华、突围。当代美术发展要充分继承传统,但又不能拘泥于历史,应放眼于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谱写新篇章。
    • 庄宁
    • 摘要: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处理好基层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各种矛盾,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也应体现出辩证的理性与实践美学。这些美学不仅体现于乡村治理中的经济发展与人文发展的刚柔相济,还体现在乡村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中的文化活力。
    • 付锦; 朱旭莉
    • 摘要: 人生,最重要的是怎么安顿生命。怎么安顿孩子的童年,孩子们如何在劳动中安顿自己?作为教育者,就是支持、发现、帮助孩子。面对生命的安顿,从古到今,只有一个答案——劳动。劳动是如此重要。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曾说,美和艺术是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决定的。人类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实践美学的源泉。
    • 沈赟
    • 摘要: 我国成人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自十九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其中"实践教学"更是被反复提及.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成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使思政课成为学生主动的审美享受和审美体验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标的关键途径.
    • 郑龙云
    • 摘要: 伦理美学是贯穿今道友信一生的思想理论,对伦理美学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切关注,而人类意识则是重要出发点.今道友信以人类意识审视现代社会环境和人类生存现状,深刻批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和灾难的战争,揭露了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的暴行以及对战败的暧昧态度.他对日本民族"耻的文化"与"耻的道德"的剖析,为人们提供了认知日本对其战争罪行不思悔改意识由来的深层民族心理与伦理结构的独特视角.今道友信批判世界战场化的时代趋向,从实践学理论提出世界美化实践的主张,其伦理美学最终落实于实践美学,他的反战思想展现了一个具有人类意识与良知的日本学者可贵的反思精神.
    • 李春瑶
    •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研究马克思思想不可忽视的文本.在其中,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康德、席勒、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独特的实践美学思想.马克思的实践美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美感的发生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象"的双向建构过程;第二,劳动创造美,美根源于社会实践;第三,美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第四,美的规律是实现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的实践美学思想不仅影响着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而且对中国实践美学也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探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美学意义匪浅.
    • 王永炎; 王昊; 王子旭
    • 摘要: "形与神俱""形神兼养"作为中医药学原创优势,体现了国学原理的整体观.身心医学或心身医学倡导国学崇仁德、尚和合、重教化的形神兼养理念与医疗实践,展现其实践美学.本文阐述气聚成形,形立而神生."仁"既为神与形的关联,也是天地人神贯通之理.身心医学或心身医学相应于中医药学形神共俱与形神兼养的医学实践,体现出形与神的关联性,养神需守静,守静需以敬代静,形神兼养.格致学是国学原理的载体之一,"形神共俱""形神兼养"贯通于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全过程."格物致知"与"致知格物",维护人体身心健康.在此指导下的医学实践体现了人的自然化之美,敦人伦、助教化,讲仁德、尚和合,展现身心健康人性之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