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流不稳定

对流不稳定

对流不稳定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基础科学、灾害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54649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大气科学、山东气象、浙江气象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0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交流研讨会、2009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等;对流不稳定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海英、李晓利、侯柯然等。

对流不稳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4649 占比:99.92%

总计:154776篇

对流不稳定—发文趋势图

对流不稳定

-研究学者

  • 吴海英
  • 李晓利
  • 侯柯然
  • 周玉淑
  • 尹东屏
  • 康磊
  • 李泽椿
  • 任丽
  • 何为
  • 倪允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军; 吴迪; 王超杰; 席乐; 刘磊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报、HYSPLIT模式和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再分析等资料,对2021年7月1922日河南极端降水过程中远距离台风的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黄淮地区低涡或切变线和双台风远距离水汽能量输送共同作用造成的罕见极端降水。南亚高压东边界东扩、日本附近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以及位于河南的中尺度低涡或切变线,为极端降水的发生奠定了基础。远距离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双双与河南建立水汽通道,并维持72 h之久,使大量的水汽和能量通过低空东南急流或偏南气流源源不断地向河南输送,成为此次极端降水的关键因素。1921日暴雨区低层925 hPa的水汽主要来自“烟花”单通道输送;850 hPa和700 hPa水汽均源自“烟花”和“查帕卡”双台风双通道输送,850 hPa上“烟花”对水汽的贡献大于“查帕卡”的贡献,而700 hPa两台风贡献相当。由于中低层维持长时间的水汽和能量的输送,致使暴雨区强降水时段低层一直保持高温高湿状态。低层高温高湿,一是加强了暴雨区的对流不稳定,二是在不稳定能量释放后可重建对流不稳定层结,从而导致了特大暴雨的连续出现。此外,925 hPa水汽通量大值区、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与逐12 h强降水中心演变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925 hPa弱冷空气侵入使暴雨加剧,强降水位于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区。
    • 邱双
    • 摘要: 2020年8月10—11日雅安市出现了一次区域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芦山县出现了特大暴雨,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最大累积降水量和最大小时雨强较大,均突破了历史极值,具有较强的极端性。通过分析雷达回波可知,此次极端强降水是由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稳定少动造成,具有有界弱回波区、V字型缺口以及被包裹于强降水区的中气旋等特征。该文根据雅安市365个区域自动站雨量数据、MICAPS实况资料、雷达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分析了造成此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产生的原因为:①行星尺度和天气尺度系统稳定少动,低层夜间低层急流发展,输送暖湿平流,有利于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建立,为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②地面到低层的假相当位温异常偏高,有利于对流不稳定的进一步发展,在强对流风暴附近还存在中尺度的假相当位温的密集区,锋区的动力强迫生成的次级环流有利于低层不稳定能量和水汽向高层输送,同时也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③强的垂直风切变以及大的对流有效位能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发生和维持其有组织的程度。④水汽条件异常也是此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重要原因。⑤极端的高能高湿的大气状态下,边界层的中尺度辐合线是触发此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直接原因,并且受地形的阻挡作用,强降水超级单体稳定少动,造成了此次极端强降水的发生。
    • 谢翠婷; 周慧僚; 张新; 玉芳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发生在三江源区的一次典型暴雨过程通过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这次暴雨是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暴雨中心位于玛沁县;(2)受台风“摩羯”和“珊珊”的影响,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三江源东部地区有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和从新疆南下的西北冷空气在此交汇;(3)500 hPa高原涡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200 hPa由于冷空气影响,青海东部是辐散下沉气流;(4)暴雨发生前,三江源暴雨区是假相当位温梯度的负值区,为对流不稳定层结;有水汽从黄海、日本海和日本附近太平洋输送到暴雨区,使得低层水汽充足,并处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同时有上升运动配合的不稳定配置下,为这次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
    • 黄楚惠; 李国平; 牛金龙; 陈贝; 陈功; 郭善云; 龙柯吉
    • 摘要: 由特殊喇叭口地形促成的四川雅安暴雨久已有名,研究颇多,而这一地区的暖区暴雨、夜发性暴雨的研究在业务预报和防灾减灾迫切需求的推动下也应加强。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结合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及中国气象局信息中心提供的三源融合近实时降水资料,对造成2020年8月10日四川雅安芦山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动热力结构演变、触发机制和地形影响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弱天气尺度强迫及特殊地形影响背景下暖区暴雨的水汽、动热力结构演变及触发机制。研究得出:(1)此例暴雨属于500 h Pa无明显影响系统、低层无急流背景下的东南风型暖区暴雨。在雅安“迎风坡”、“喇叭口”地形和芦山西南向“?”型峡谷地形的影响下,配合西太副高西进、东南暖湿气流加强和850 h Pa弱低涡辐合气流的共同作用而诱发产生,此次降水时间短,强度大。(2)降水开始到强盛期间,始终有边界层地形作用产生的抬升速度、气旋式涡度和水平辐合与系统性垂直上升运动、涡度和散度叠加,增强了低层辐合,加剧了垂直上升运动,促使降水加强。(3)差动θ平流使得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度增强。对流抑制能量为零的高能高湿环境中,500 h Paθ弱冷平流也是暖区暴雨触发的因素之一;傍晚地形冷平流触发了初始对流并沿海拔高度1500米地形线分布;暴雨区上游强降水造成雷暴冷池出流叠加山风在“?”型峡谷西侧形成γ中尺度辐合线,并移至“?”型谷地内维持;冷性气流在快速下山后亦以冷池形式维持在“?”型峡谷东侧山脉附近,形成强温度梯度,这些因素触发并维持了芦山夜间特大暴雨。
    • 蒋璐君; 邹海波; 刘雅楠; 李冰; 刘良玉
    • 摘要: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20年7月8日过境鄱阳湖的一次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鄱阳湖能够促进回波单体的生成和发展,鄱阳湖上新生的回波单体在过境鄱阳湖后发展加强,湖体对回波的增强效果比较显著。此次湖效应降水事件发生在500 hPa槽前的西南气流中,受低层西南急流和弱暖平流控制,西南急流为此次降水回波发展加强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低层绝对湿度大,整层相对湿度大,狭长型CAPE形势和温度直减率略高于湿绝热递减率,有利于湖效应降水的发生。鄱阳湖2 m高温区域、低层风速辐合和地面大风中心与回波新生区域吻合,表明鄱阳湖对此次降水过程有加热作用,且湖-陆温度差异的存在,有利于湖陆风的产生,导致低层风速辐合,新生回波单体加强。新生回波单体与假相当位温高能区域吻合,湖区高能空气柱厚度较大,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
    • 冯景瑜; 徐昌龙; 赵晶; 张莹莹
    • 摘要: 利用探空、ECMWF高分辨率再分析、多普勒雷达等多源资料,对较少发生雷暴天气的延边地区2021年发生的两次秋季雷暴天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雷暴天气均出现在东北冷涡背景下,分别出现在冷高压的后部和暖锋前的冷空气中,中低层存在逆温层,近地面有冷垫,边界层没有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积累,这说明两次雷暴天气为高架雷暴;锋生过程导致的热力直接环流的上升支是两次雷暴天气可能的触发机制;强的垂直风切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次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动力不稳定,有利于高架对流的发生;雷暴从发展到成熟过程中,具有低层辐合增强,正涡度平流增强,高层辐散的特征,逆温层以下的冷空气对高架雷暴具有抬升触发作用;两次雷暴天气的发生具有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共同作用和仅对称不稳定作用下产生的动力学差异。
    • 黄建和
    • 摘要: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鄂托克前旗2019年8月2-3日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范围广、强度大,伴有强对流特征。在西南涡东移北上和副高外围控制下,建立了良好的水汽通道。台风“韦帕”的反向作用加强了水汽的输送,大气增温增湿,对流不稳定度增强。对流底层有明显的动量和质量的辐合,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
    • 任丽; 杨艳敏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冷涡背景下黑龙江省2019年7月16日暴雨过程成因及中尺度特征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19年7月16日黑龙江省先后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和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活动影响,形成2个暴雨区.MCS和MCC云团均在内蒙古生成后移入黑龙江省,由于对流不稳定性增强及锋生作用而发展增强,并沿辐合线自西向东移动.降水期间冷涡底部的对流层高层存在一支源于高纬地区高动量的干侵入气流.MCC引发的暴雨过程中,大气低层强对流不稳定,中层湿对称不稳定,地面辐合线及锋面锋生的抬升作用,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在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MCC表现为大范围混合云降水回波,其中有超级单体活动.MCC发展的环境场较MCS而言,中低层气旋涡度更大,高层辐散更强,即高层具有更强抽吸作用,导致更强的上升运动.MCC发展过程中中低层环境风显著增大,具有更大的水平风垂直切变,中尺度对流云团更具组织性.
    • 黄建和
    • 摘要: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鄂托克前旗2019年8月2-3日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水范围广、强度大,伴有强对流特征.在西南涡东移北上和副高外围控制下,建立了良好的水汽通道.台风"韦帕"的反向作用加强了水汽的输送,大气增温增湿,对流不稳定度增强.对流底层有明显的动量和质量的辐合,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
    • 贾有福; 佟天悦
    • 摘要: 面对可能出现的强天气,气象预报员关注的重点往往是那些天气形势表现明显、大气环境特征表现强烈的重大天气过程.而对前期大气环境特征偏弱或者不太强烈的天气过程则通常会有所忽视.在一些特有的天气背景下,弱的大气环境中经常会蕴藏着强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而这一类型的天气过程更加是气象预报员分析和总结的重点内容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