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居延

居延

居延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专利文献9327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敦煌学辑刊、丝绸之路等; 居延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伊强、徐则臣、梁静等。

居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1.83%

专利文献>

论文:9327 占比:98.17%

总计:9501篇

居延—发文趋势图

居延

-研究学者

  • 伊强
  • 徐则臣
  • 梁静
  • 翟禹
  • 何双全1
  • 刘军1
  • 刘霞
  • 小泽
  • 张小锋1
  • 李发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富学
    • 摘要: 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西征匈奴,由北地郡出发,经钧耆水、居延水、小月氏而攻祁连山、鱳得。其中的居延在过去一般被解释为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泽,而霍去病攻河西匈奴没必要绕道居延泽,所以学术界遂将霍去病所攻的祁连山解释为东天山。然霍去病西征经过的五个地名,即钧耆水、居延水、小月氏、祁连山、鱳得,有三个都可见于居延和悬泉发现的里程简中,从中可以看出居延实际在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结合史书记载,可知霍去病行军路线为北地郡(治今甘肃环县东南马岭镇)→钧耆水(具体位置不详)→居延水/居延置(今甘肃景泰县境内)→小月氏(位处今甘肃武威与甘肃张掖之间)→祁连置/祁连山(今甘肃张掖市南)→鱳得(今甘肃张掖市),从而证实月氏的故地当在河西而非新疆东天山地区,霍去病所攻之祁连山亦在河西而非东天山。
    • 韩蓓蓓
    • 摘要: 汉代居延的农业祭祀由都尉、县令、候官、候长主持,由劝农掾和劝农掾史监督,顺序为:居延都尉府——劝农掾——甲渠候官——第四隧.居延作为汉代西北军事防塞要地,祭祀之目的除保佑当地百姓丰收外,还庇佑边地吏卒在抵御匈奴时取得胜利,具有军社的职能.汉代居延的腊祭是与农事密切相关的年终祭祀活动.腊祭的举行,体现了汉政府对西北边地吏卒的关怀.
    • 韩蓓蓓
    • 摘要: 早在二千年前,居延屯区的吏卒便采用代田法进行农业生产。汉代大量的徙民、广袤的土地、干燥的气候以及汉政府对铁农具的统一配备,是实施代田法的历史条件。代田法起到了防风抗旱的双重作用,为该地农作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同时对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借鉴意义;代田法节省了汉政府从内郡运粮至边郡而导致的财力物力的消耗,对汉代居延屯区以及河西边郡的贡献颇大。
    • 张德芳
    • 摘要: 金塔县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不在河西走廊中西交通的主干道上。但也正是这个原因,两汉时期的这块土地,它却处在通往居延的大道上。而居延地K又是河西走廊的重要军事基地,这就凸现了金塔地区的重要性。连同额济纳旗一同,形成了弱水流域的两汉文明。今天,近300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先后出土的15000多枚汉简,记录了这1.8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古代文明。
    • 邓文韬
    • 摘要: 考证崔嘉讷、田泽与蔺守真的生平,可补《元史》未收亦集乃籍士人之遗憾。据考:崔嘉讷,居延人,字泰举,1337~1342年在任萧山县尹,有治理西小江,保护湘湖,整修萧山衙署、官学和寺院等贡献。田泽,居延人,经学家,于元朝中期历介休县尹,澧州、常德两路推官,海北海南道廉访副使等职,曾刊印《大易辑说》《棠阴比事》,撰《洪范洛书辨》,并与吴澄通过书信辩论太极无极等问题。或因亦集乃路在故西夏国境内,受两宋理学影响较少,出身于此地的田泽形成了尊汉唐而贬宋学的保守经学观。蔺守真,字宝臣,亦居延人,1289年出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与元初名臣王恽交好。在其他文献中,上述三人的籍贯记载除亦集乃以外,尚有"云内","大同"和"燕云",联系元初多次将西夏遗民迁徙至大同路辖境定居的史事来看,亦集乃路应是他们祖籍,而大同路则是三个家族的迁入地。
    • 邓文韬
    • 摘要: 考证崔嘉讷、田泽与蔺守真的生平,可补《元史》未收亦集乃籍士人之遗憾.据考:崔嘉讷,居延人,字泰举,1337~1342年在任萧山县尹,有治理西小江,保护湘湖,整修萧山衙署、官学和寺院等贡献.田泽,居延人,经学家,于元朝中期历介休县尹,澧州、常德两路推官,海北海南道廉访副使等职,曾刊印《大易辑说》《棠阴比事》,撰《洪范洛书辨》,并与吴澄通过书信辩论太极无极等问题.或因亦集乃路在故西夏国境内,受两宋理学影响较少,出身于此地的田泽形成了尊汉唐而贬宋学的保守经学观.蔺守真,字宝臣,亦居延人,1289年出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与元初名臣王恽交好.在其他文献中,上述三人的籍贯记载除亦集乃以外,尚有“云内”,“大同”和“燕云”,联系元初多次将西夏遗民迁徙至大同路辖境定居的史事来看,亦集乃路应是他们祖籍,而大同路则是三个家族的迁入地.
    • 扎·哈斯巴特尔(文/图)
    • 摘要: 走进辽阔而苍凉、雄浑而悲壮的额济纳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魄与雄魂、宇宙的浩大与人类的渺小、戈壁的严酷与生命的顽强。额济纳是人与自然的交汇点,是人与自然对峙的前沿阵地,在这里大自然以无私的爱孕育了历史文明、哺育了居延文化。茫茫沙漠戈壁、古老居延遗迹、西夏古城、金色胡杨都是额济纳永恒不变的魅力所在。为了追寻文明的遗迹,寻找胡杨的踪迹,我曾几度走进额济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