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匈奴

匈奴

匈奴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9篇、会议论文6篇、相关期刊834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人文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匈奴的相关文献由164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子今、崔明德、王绍东等。

匈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9 占比:99.6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31%

总计:1935篇

匈奴—发文趋势图

匈奴

-研究学者

  • 王子今
  • 崔明德
  • 王绍东
  • 李春梅
  • 马利清
  • 杨献平
  • 王庆宪
  • 刘勃
  • 波音
  • 莫任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颜士州(文/图)
    • 摘要: 据说赵武灵王曾在上面欣赏歌舞,观兵马操练。古人用“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橐楗耀武士”来描绘那场面。不过,那“武士”可不同寻常,他们竟是“胡服骑射”。原来,古代战争以车战为主,赵国和匈奴接境,武灵王深感骑兵射击术的厉害,决定学习这种战术。他身先士卒,带头穿胡服,习骑射,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卓有成效地推行了改革,改革之后的赵国很快就进入了强盛时期,“折酋虏以鞭箠”,“玩秦人于股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赵武灵王作为改革的“雄才”也被载入史册。
    • 刘鹏鹏
    • 摘要: 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受命出使西域,及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返,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其间虽饱经磨难而气节不减,然终究不过数人之行,何以名垂青史?皆因其作为汉帝国之国家行为,背后所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是汉武帝即位以来国家战略重大转变的先行之举,而由此举带来的丝绸之路的贯通,更是为汉帝国对匈奴战略的转变和西向开放战略的构建开辟了道路。
    • 摘要: 碗脱又名“碗团”“碗秃”,是山西柳林传统小吃。除柳林外,陕西榆林,山西离石、中阳、平遥、保德等地也很常见。柳林碗脱一般用荞麦制成,营养丰富,食用简便。由于晾凉后可以从碗中脱下,所以被称为“碗脱”。相传,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派大将石勒发兵攻晋,营地驻扎在柳林三郎堡。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军粮难筹,只好将荞麦磨成面粉熬粥喝。
    • 鲁瑾
    • 摘要: 武力值爆表的李广,为何徒留难封之叹,命运不如同时代的卫青、霍去病?对此,学术界已争论了千百年。本文仅录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观点。不思变,因循守旧纵观“飞将军”李广的戎马生涯,他做了几十年的边郡太守,善打城防战,喜欢和匈奴兵对射,经常居高临下大败来犯之敌。然而,当汉武帝调整了对匈奴的战略,即由被动防御变成主动出击后,李广却还在沿用着旧的作战方式。
    • 薛国峰
    • 摘要: 公元前200年的一个夜晚,白登山风雪交加,山下围着近40万匈奴铁骑,山上被困的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军队。深冬的风雪中,双方已攻防了七天七夜,仍僵持不下。危难之时显身手。《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高帝用平奇计,使单于阏氏解,围以得开”。陈平到底出了什么奇计?
    • 杨富学; 熊一玮
    • 摘要: 关于“敦煌”一名的含义,学界给出了多种解释,或汉语,或藏语,或羌语,或吐火罗语,众说纷纭,长期为学界公案。综观西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前著于史册的五个早期地名——合黎山、黑水、祁连山、焉支山、敦煌,其中四个大体可以确定都属于突厥语,即合黎=Qara,意为“高”,合黎山意为“高山”,黑水=QaraSu,意为“清亮的水”,祁连=Tängri,意为“天”,焉支(胭脂)=yänggä,意为“嫂子”,同于匈奴单于夫人“阏氏”和今天维吾尔语嫂子yänggä。从史书遗留的当地民族的词汇看,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的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说明彼时河西为突厥语分布区,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突厥语中有tawuz一词,意为“瓜”或“西瓜”,敦煌古以产瓜闻名,在相当长时间被称作瓜州。将敦煌解释为突厥语tawuz的音译,或许更接近敦煌地名起源之真义。敦煌原为区域名称,以产瓜闻名,后因作为敦煌郡治而特指敦煌绿洲。
    • 崔幼玲; 段巧玲; 冯永芳
    • 摘要: 阏氏是匈奴民族集团中对单于之妻、单于之母及诸王之妻、诸王太子之母的特有称呼。史书上记载的阏氏大致可分为匈奴单于阏氏、母阏氏和诸王阏氏三类。阏氏类别有异,出身亦不同。其主要源于匈奴国中名族、收继婚姻、政治联姻、战争俘虏。此外,阏氏掌握国内政要、把持外交要位、占据军中高位,在匈奴国家政治生活、外交乃至军事等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
    • 刘雨桐; 代淑君
    • 摘要: 塞外寒凉凄苦,边陲风卷黄沙。马上血气方刚的少年将军霍去病仰天长啸:“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朔风凛列,竟也掩不去字字铿锵。于是,霍去病手里的一杆梅花枪横扫西域,一点光华点燃了大汉国富民强的炬火;于是,长风携薪火而来,从漠北至中原,亦从古时至今朝,将这舍身为国的浩然之气盈满乾坤。
    • 廖轩; 张锁超
    • 摘要: 汉武帝时期,在强盛国力支持下,汉武帝采取多种策略将西域与汉朝联通,并驱逐了西域地区的匈奴势力。自汉武帝开拓西域后直至西汉灭亡,汉朝始终在西域诸国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这对于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和拓展汉人见闻有重大意义。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举措也为汉朝带来了沉重负担。
    • 梁骆城; 快乐如风(指导)
    • 摘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奉献报国,青春无悔”。何为报国?年轻的你是否愿意奔赴沙场,深入大漠,换取祖国的一片净土?遥望历史,年轻的霍去病坚定地说:“我愿意!”十九岁的他出征匈奴,被任命为骡骑将军,屡立战功。汉武帝赐予霍去病一座豪宅,他却毅然辞绝,豪言:“匈奴未灭,何敢家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