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遗址

文化遗址

文化遗址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2篇,主要集中在地理、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7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4212篇;相关期刊891种,包括寻根、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2015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第五届民办博物馆发展西安论坛、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八次学术信息交流会等;文化遗址的相关文献由174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秋雨、刘宗意、孙国军等。

文化遗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7 占比:27.30%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70%

专利文献>

论文:4212 占比:72.00%

总计:5850篇

文化遗址—发文趋势图

文化遗址

-研究学者

  • 余秋雨
  • 刘宗意
  • 孙国军
  • 栾福明
  • 王芳
  • 佚名
  • 刘汉杰
  • 吴诗池
  • 周昕
  • 方酉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宇飞
    • 摘要: 我国文化遗址地方立法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遗址专职保护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社会公众参与其中的多元共治格局。然而,实践中我国文化遗址地方立法中关于主体职责的规定仍存有诸多问题,如职责划分过于原则,遗址专职保护管理机构的规定有待健全,协同治理机制有待完善等。为此,需进一步明确与细化政府部门的保护职责,健全文化遗址专职保护管理机构的职责规定,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最终实现文化遗址地方立法的精细化与科学化。
    • 邹静洁; 张衍爽; 刘婷; 李明天; 徐人杰; 解山娟
    • 摘要: 对浙江省历史时期的1130处文化遗址进行时空格局演变分析,从地理学和空间学的角度运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可视化分析方法,探讨了浙江地区自先秦以来文化遗址分布规律,及其与海拔、河流等地貌形态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貌形态是影响早期文化遗址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遗址分布对海拔≤30 m以及距离河流>800~1000 m的地区有较强的倾向性;随着历史时期的推移,浙江地区的文化中心不断向南移,最终稳固在杭州.
    • 高明灿; 吕红医; 张冰雪; 王珂昕
    • 摘要: 位于黄河中游的河东地区作为早期国家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地区,其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可以印证我国早期文明的演进趋势。以河东地区2070处早期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理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且无明显聚集特征。(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向中部平坦、水源充足的运汾盆地转移。(3)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址的分布在运汾盆地内进一步发展,且出现由政治因素导向的显著性集聚特征。这一演变规律反映了早期人类从自然散聚到有组织集聚的文明演变过程。
    • 陈沛佳; 汤明霞; 厉飞芹
    • 摘要: 文化遗址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价值,包括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与社会经济方面,做好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对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姆渡遗址为例,实证探究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着易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破坏以及开发方式不够创新的困境。对此,应该通过加强保护力度、创新开发方式、推进文旅发展的措施,合理开发文化遗址,助力乡村振兴。
    • 李凤立; 王佳; 潘晨怡
    • 摘要: 浙江书院承载着浙江乃至江南的文脉。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历史上的书院共有784所。由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古代书院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遗存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书院遗址保护不力,处于自然消亡的状态,存在着相关法规不完善、建筑修复不当、保护资金不充足和文化传承不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落实书院信息普查制、完善保护条例、设计修复方案、吸纳保护资金和丰富办学模式等保护对策,促使书院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为建设“浙江诗路文化带”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实的支撑。
    • 王敏; 於天宏
    • 摘要: 文章以长江文明为主题,以长江流域的三星堆文化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明遗址为对象,选取突出元素进行系列性插画作品创作,并在插画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延展设计,创作出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创产品。经由二次创作的古文明遗址元素在保留了关键特征和文化氛围的同时,亦具备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的强烈视觉观感,为“长江文明”这一文化主题走进年轻人视野奠定了基础。
    • 姜纯; 骆磊; Shahina Tariq; Muhammad Ali; 姚娅; 王心源
    • 摘要: 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是历史上犍陀罗文化的中心区域,拥有大量的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遗址.借助考古文献资料、数字高程模型以及野外实地调查与验证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保存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结果 表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先后经历了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的传入、兴衰等演变过程.核密度估计显示3种文化遗址分布范围、聚集程度有所不同,但都以伊斯兰堡周边区域聚集程度最高.基于高分辨率的DEM分析表明,90%以上的文化遗址距离河流小于800m,反映其位置选择对于河流的依赖与需求.从分布的高程看,3种文化遗址大多数在800 m以下、坡度范围在0°~10°之间,主要沿河道和交通要道分布.统计数据表明:伊斯兰教遗址数目最多,佛教遗址次之,印度教遗址最少,反映遗址保存的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一些文化遗址如古佩拉、维吉等保存状况较差,亟待加大保护力度.针对遗址目前的保存状况与面临的风险,提出对应的保护措施.
    • 杨艳; 贺瑾瑞; 吴家悦; 王新惠; 周盛
    • 摘要: 东胡林村位于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上游重要支流清水河畔,村域内地质文化遗迹资源丰富.东胡林遗址弥补了新旧石器过渡期古人类遗址的空白,将中国的文化史及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往前推进到一万年以前,清晰反映全新世早期遗址典型黄土剖面及沉积间断分层特征,生动还原新仙女木事件结束之后升温期北京地区生态环境面貌,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州峪—石槽湖沟谷内构造形迹及地貌景观遍布;鞑子寨既是一处元代军事遗址,也是一处唐县期夷平面地质遗迹.依托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及地质文化村建设布局,构架符合该地区发展需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为村域产业振兴和经济稳定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 张春林; 李群
    • 摘要: 历史文化遗址开发,回归理性是必由之路,传承文化基因是价值抉择.在理性审视并深入挖掘"黑院墙"历史文化价值基础上,结合现实条件,从文化地标定位、基因库空间、基因库时间、基因构成、资源整合、业态布局等方面,对构建中国现代美术基因库进行了分析.虽是个案研究,但对历史文化遗址理性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汪娟
    • 摘要: 生态经济是现阶段十分重要的经济形式,可持续发展观下,生态经济的发展环境越发良好,国内很多地区也在积极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视角下,文化遗址遗迹的经济价值需要得到进一步挖掘,而文化遗址遗迹的开发利用也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生态经济视角下文化遗址遗迹开发利用并不简单,且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本文将具体分析生态经济视角下文化遗址遗迹开发利用问题,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开发利用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