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5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19341篇;相关期刊1432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人与自然、历史学习(高考)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4年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2013年滇越铁路昆明论坛等;工业文明的相关文献由230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毅、本刊编辑部、杨伟祖等。

工业文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5 占比:1.99%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9341 占比:97.99%

总计:121785篇

工业文明—发文趋势图

工业文明

-研究学者

  • 周毅
  • 本刊编辑部
  • 杨伟祖
  • 卢风
  • 石中元
  • 王端廷
  • 田松
  • 申曙光
  • 胡建
  • 余谋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永生
    • 摘要: 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是处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揭示,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生态环境治理思维,更多的是建立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相互冲突的传统工业化发展范式和发展理论基础之上。不仅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存在两难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资源分配上,以及国与国之间在分担全球环境责任上,均存在两难关系。这样,传统工业时代的生态环境治理思路,更多的就只能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治理效率来扩大两难冲突的折中空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生态文明思维下的生态环境治理,则是通过新发展理念及相应约束条件的改变,促进发展范式的根本转变,形成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实现各国从环境负担分担转向机遇共享的共赢关系,以及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共赢。
    • 王晨曦
    • 摘要: 社会工作伦理规范是一套制约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规范,也是专业社会工作者进行社会工作实践所必须要遵守的行动规范及指南。社会工作伦理源于西方,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浓厚的西方文明色彩和工业文明的气息。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伦理与中国传统不断交流与融合的过程。本文在充分研究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相关文献,社会工作伦理在中国的相关发展与融合,产生的伦理困境以及与中国本土的异同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 王喆
    • 摘要: 历史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目的就是保护人类抵御自然的威胁和调节人际关系。然而文明不总是不变化的,勃朗特时期的文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好坏参半,它让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每个人失去了自然人性。希斯克利夫所代表的愤怒和残忍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体制的产物,这一体制宣称可以征服自然力量,但它却常常比自然力量表现得更残忍和更无人道。人类文明的创造物容易被损坏,而制造它们的科学和技术也可以用于湮灭它们,因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永远存在崩溃的威胁。
    • 庄文泉
    • 摘要: 城市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生游走于各洲许多著名城市的劳伦斯对工业革命扼杀人性、桎梏自由的现象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这些城市在劳伦斯长篇小说中建构成了特殊的地理空间,给我们留下极其宝贵的20世纪初的多个城市的状貌。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角度,对劳伦斯长篇小说中几个城市空间的书写进行系统剖析和深度阐释,有助于加深对劳伦斯长篇小说的认识和研究。
    • 周启杰; 冯佳茵
    • 摘要: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只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解决生态危机,达到真正的生态文明,创造真正美好的幸福生活.生态文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新形态.本文通过阐述生态文明的属性及特点,分析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析生态危机向生态文明转向的问题,以期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李梦娜; 石松
    • 摘要: 夏洛特女士冒死冲破塔楼束缚、勇敢追求爱情的行为体现了不可湮灭的人性光辉,也暗含着诗人对中世纪典雅爱情的肯定。对中世纪的追思与怀念更体现了丁尼生隐藏在其诗歌背后的,对工业化发展的不满和对乌托邦式田园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些多重意蕴如同复调音乐的多声部,既各自独立又有所关联,使整首诗歌意蕴深刻的同时又张弛有度。
    • 李梦娜; 石松
    • 摘要: 夏洛特女士冒死冲破塔楼束缚、勇敢追求爱情的行为体现了不可湮灭的人性光辉,也暗含着诗人对中世纪典雅爱情的肯定.对中世纪的追思与怀念更体现了丁尼生隐藏在其诗歌背后的,对工业化发展的不满和对乌托邦式田园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些多重意蕴如同复调音乐的多声部,既各自独立又有所关联,使整首诗歌意蕴深刻的同时又张弛有度.
    • 陈永森
    •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替代或超越工业文明,而是要实现文明发展的生态化。工业文明所创造的物质基础以及伴随着工业文明发展的科学技术、城市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对生态环境不仅仅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看不到工业文明的进步性,简单地排斥工业文明是不明智的,对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来说甚至是危险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基本路径,在继续推进工业文明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是理性的选择。
    • 曾德贤; 杨渐雨
    • 摘要: 分属不同层面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都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伴随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相继出场,同时工业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造成许多生态危机,人类呼唤生态文明.然而,生态文明并不是中断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横空出世般降临.农业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根基,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成果深深影响当代文明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应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优秀因子融进生态文明,筑牢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自然观,坚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生态政治观,注重资源承载力的持续稳态发展观,发挥科技作用推进生态文明.
    • 王润泽
    • 摘要: 新闻学诞生在工业社会,受工业时代技术发展影响比较深.新闻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问题,如新闻生产过程中统一的价值取向标准,新闻发布时统一的媒介形态,内容形式甚至文本范式,新闻接收时的审美取向等等都有大工业时代的思维惯性.信息社会来临后,新闻学面临重大转变挑战,新技术带来的新闻学知识范式的创新,更可以将新闻学根基向下扎到新闻与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本身的自由与解放等元问题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