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中国文学、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4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62529篇;相关期刊745种,包括中国发展观察、集团经济研究、中国乡镇企业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5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农业文明的相关文献由107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鑫珊、刘奇、李炳海等。

农业文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4 占比:1.6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2529 占比:98.28%

总计:63623篇

农业文明—发文趋势图

农业文明

-研究学者

  • 赵鑫珊
  • 刘奇
  • 李炳海
  • 王桂玲
  • 刘士林
  • 单霁翔
  • 本刊编辑部
  • 毛志成
  • 葛红兵
  • 贾兵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锦博; 徐日辉
    • 摘要: 2021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通过线上形式通报了第四季度五个重大考古项目,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入选。该遗址是1987年文物调查时发现,1988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至2021年开展考古勘探发掘,仅仰韶文化面积就达16万平方米,被认为是仰韶文化的又一处中心。其重大突破之一是在中心广场发现一处容积约60立方米的窖穴,底部保存0.4至0.6米厚的炭化的粟黍遗存,距今6000年,属于国内年代最早的大型粮仓。圪垯川大量窖藏粟黍的出土,是继距今8200年大地湾一期文化发现黍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为进一步探究渭水上游在国内旱作农业起源问题,提供了多种实物为佐证的有力的支撑。
    • 徐飞越; 张星艳
    • 摘要: 徐光启著就的《农政全书》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彰显着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文章从农本、水利等技术、荒政思想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其循时适宜,天人合一与标本兼治,把握系统的朴素哲学内涵。徐光启注重调查与实验,把古代农业科技提到新的科学高度,对人类农业文明作出的贡献不容忽视,思想主张对研究现代农业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 陈杰
    • 摘要: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将金属或非金属等可粘结材料通过逐层打印快速生成实体模型的技术。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在耕作中劳动人民发明创造了大量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传统农具。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农机具逐渐取代了传统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此传统农具慢慢淡出历史,有的被收藏于博物馆,有的逐渐湮灭于历史长河。山东省滨州市地处黄三角腹地,曾有辉煌的农业文明,且有大量农具。目前,滨州市文化馆、魏氏庄园内收藏有300余件传统农具。鲁北技师学院与滨州市文化馆合作,在对传统农具进行实地考察与测绘后,通过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切片处理后,运用增材制造技术打印出三维实体模型,以形成数字化和实体化的传统农具展馆,可供数字化查阅、展示以及实体化模型展览。
    • 宋亚培
    • 摘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传承面临一系列的困境。本文调研分析其传承困难的原因,并从政府、经济、社会、教育等四个方面建立其活态传承机制,使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 胡永明
    • 摘要: “家”在语言中属于最小的语言信息单位,“家”一词的演变与发展体现着中国以“家”为核心的文化发展。文章以语言文化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家”一词的字形和文化意义,多维阐释“家”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赋予的历史厚重感和携带的文化基因。
    • 胡博峰; 姜波; 朱东君; 刘军国
    • 摘要: 作为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对当地百姓的生活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了解一些他国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作用的方式方法,可对如何发挥我国各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作用,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陈永森
    •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替代或超越工业文明,而是要实现文明发展的生态化。工业文明所创造的物质基础以及伴随着工业文明发展的科学技术、城市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对生态环境不仅仅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看不到工业文明的进步性,简单地排斥工业文明是不明智的,对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来说甚至是危险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基本路径,在继续推进工业文明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是理性的选择。
    • 曾德贤; 杨渐雨
    • 摘要: 分属不同层面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都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伴随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相继出场,同时工业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造成许多生态危机,人类呼唤生态文明.然而,生态文明并不是中断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横空出世般降临.农业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根基,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成果深深影响当代文明发展.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应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优秀因子融进生态文明,筑牢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自然观,坚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生态政治观,注重资源承载力的持续稳态发展观,发挥科技作用推进生态文明.
    • 刘田
    • 摘要: 探寻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村发展理论的历史脉络,结合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源流和现实要求,发掘马克思及列宁相关论述对中国农村农业战略发展的理论指导意义.中国农村农业的现代发展,一方面继续发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功能;一方面传承中华农业文明思想资源的深厚积淀.国家政策和法律体系实现有效防控资本对农民过度剥夺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农民家庭生产单位的主体功能,彰显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信息技术在助力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优越性,因地制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构建更加均衡的国内供给和需求体系.在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农村新型劳动共同体的构建进程中,中国农产品与世界各国市场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实现深度的互通与融合.
    • 殷波
    • 摘要: 在农业文明历史中,手工艺作为农业生产的附属性、补充性存在,与农业生产顺应自然和农耕聚落的伦理政治等相联系,形成了造物理念、工艺构成、物质形态与功能上的相应特点,其自身也包含向工业化、城镇化演进的动因,在手工与机械、农村与城镇之间的迁移转化上具有复杂性。回顾手工艺在农业文明中的历史形态与内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考察手工艺与当下农村、农业所具有的关系,把握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叠加演进的形势下手工艺发展变迁的可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