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底水油藏

底水油藏

底水油藏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68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0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5290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5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第十二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第五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等;底水油藏的相关文献由1944位作者贡献,包括程林松、张东、孙恩慧等。

底水油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0 占比:9.04%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70%

专利文献>

论文:5290 占比:90.26%

总计:5861篇

底水油藏—发文趋势图

底水油藏

-研究学者

  • 程林松
  • 张东
  • 孙恩慧
  • 谭捷
  • 刘慧卿
  • 龙明
  • 乐平
  • 侯亚伟
  • 刘同敬
  • 刘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龙; 王玉功; 张进科
    • 摘要: 针对低渗透底水油藏中高含水井见水特征,建立了以水油比导数曲线判断底水井水淹类型的油井底水水淹判别模型,指导底水油井见水特征分析。为提高底水油藏中高含水井控堵水针对性,形成了两种特色的底水油藏控水增产方法,建立了考虑人工裂缝影响的堵剂用量优化计算方法。配套研发了低黏度凝胶堵剂和纳米高强堵剂,其中低黏度凝胶堵剂成胶强度大于30 000 mPa·s(80°C,1.5 s^(-1)),纳米复合高强堵剂抗压强度大于28 MPa(70°C,养护72 h),两种堵剂复合作用可有效提高堵水成功率。2018年该技术在姬塬油田成功开展了现场试验,试验井措施后增油1.66 t/d,含水下降9.4%,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该技术为低渗透底水油藏中高含水井的增产稳产探索了一条新途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张东; 李丰辉; 冯鑫; 刘春志; 王芳
    • 摘要: 为了研究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底水厚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底水厚度对底水油藏开发影响的规律研究,并建立了不同流体性质、不同油层厚度对应的临界底水厚度图版,提出了考虑底水厚度影响下油层厚度布井下限值确定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底水厚度与油层厚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原油黏度越小,特征曲线斜率越大,底水厚度影响越大;当底水厚度低于临近底水厚度时,底水厚度越小,单井累产油指标越高。以地层原油黏度30 mPa·s、累产油4×10^(4) m^(3)为经济极限累产油为例,针对底水厚度3 m的区域,相比常规界限认识,油层厚度下限值降低1.5 m即可满足布井条件。该研究成果对低油柱薄层底水油藏的进一步挖潜及调整井优化部署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冉从俊
    • 摘要: 对氮气泡沫复合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性能评价。结合氮气泡沫复合体系的特点,针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堵水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提出了远调近堵、压锥和堵水相结合的工艺。利用三相泡沫中的微球,在底水油藏深部实现反向调剖作用,并在曹妃甸11-1油田A67H井中,实现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堵水效果。
    • 王伟峰; 朱义东; 谢明英; 李伟; 王坤; 陈肖
    • 摘要: 底水油藏水平井往往在生产初期即快速见水,且油井在低含水和特高含水阶段,地下油水两相渗流的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指数关系表现为明显的上翘和下翘的非线性关系。以上因素导致现有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预测的产能与油井实际产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的微观渗流机理出发,通过流体在液滴流、弹状流、环状流三种流态下的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表征关系,推导了底水油藏油水两相水平井产能公式。通过实例验证,油井产水对水平井产能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公式计算的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和水平井实际产量较为接近,平均误差仅为5.3%,公式满足水平井见水后各个含水阶段的产能预测,可为底水油藏水平井的合理配产及动态分析提供指导。
    • 孙恩慧; 郭敬民; 赵秀娟; 张东
    • 摘要: 为了分析底水油藏中水平井转注后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建立数模机理模型,对影响采收率的地质油藏因素进行敏感性研究,分析转注时机和注采比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转注后,可以提高整个油藏采收率,储层的非均质性越小、地层原油黏度越小、水平井转注时间越早、注采比越大,注水对油藏的增油效果越好。该研究对同一类型油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路强; 王中华; 吴东明; 陈秋月; 张雨
    • 摘要: 随着海上油田开采进行,产出污水不断增加,限于平台污水处理能力,迫切需要将污水回注到地层中,以满足环保要求。文章以海上L油田为例,提出海上油田污水回注层位优选及方案优化方法,即通过静 态分析、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方法,优选L8层作为回注层位,并确定其吸水能力,同时综合考虑工艺方面因素 确定回注井数为4口。根据L油田储层特点及目前生产井位确定了回注井位,预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力和注水量,最终推荐1口定向井、3口大斜度井、2MPa注水压差的回注方案。该方法为海上污水回注提供了层位优选依据,对海上油田污水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 孙更涛; 王亚会; 张晓林; 孙维; 刘登丽
    • 摘要: 南海东部底水驱砂岩油藏大多为高孔高渗储层,天然能量充足,以水平井开发为主。在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油藏驱替特征、统计分析单井含水上升规律基础上,研究油井的水淹类型、水淹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水淹规律研究为底水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
    • 白健华; 尚宝兵; 吴华晓; 方涛; 戚亚东
    • 摘要: 水平井产液剖面分布规律研究对于确定出水位置、指导堵控水工艺的精细化设计及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平井产液剖面分布主要通过生产测井的方式确定,但是不同因素对产液剖面分布的影响还不明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以海上S油田为例,建立概念模型,研究了水平井长度、原油黏度、钻井污染、采液速度、避水高度、各向异性、平面非均质性、隔夹层位置8个因素对水平井产液剖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平井越短、原油黏度越大、钻井污染越严重、采液速度越大、避水高度越大、平面非均质性越强、产液剖面越不均匀,底水油藏水平井发生底水突进的可能性越高;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越大,产液剖面越均匀;隔夹层可使底水发生绕流,抑制底水直接突进到井筒,有利于延缓水平井见水。
    • 李向平; 段鹏辉; 汪澜; 康博; 李转红
    • 摘要: 长庆油田Y19井区是典型的低渗透底水油藏,目前该区块含水急剧上升,产量递减快,亟需增油提效。为此开展了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富集区挖潜措施研究。研究表明:Y19井区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富集原因是注采不平衡、井网不完善、储层非均质性和底水锥进,剩余油富集的主控因素是底水锥进和储层非均质性。对于由底水锥进导致剩余油富集的井,采取聚合物微球调驱及封堵底水的措施增产效果最好,可增加产量2.03倍。堵水的效果好于聚合物微球调驱的效果。对于由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富集的井,在低含水阶段进行小规模压裂,可动用注采井之间低渗储层的原油;在中高含水阶段进行转向压裂,避免水线过快推进导致生产井过早见水;在高含水阶段采取侧钻,可动用注采井侧向的剩余油,最佳的裂缝转向角度为45~90°。
    • 朱圣举; 朱洁; 王思仪; 马维云
    • 摘要: 依据渗流力学理论重新推导了带隔板底水油藏直井临界产量公式。通过这次公式推导,对射孔厚度为零时临界产量最大这一问题作了修正,并明确了隔板位置系数最佳值的计算。利用某砂岩底水油藏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同一隔板封隔系数下,随着隔板位置系数的增大,临界产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其间存在一个极大值;在同一隔板位置系数下,随着隔板封隔系数的增大,临界产量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同时,随着隔板封隔系数的增大,最佳隔板位置系数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在隔板封隔系数为0.2~0.8时,最佳隔板位置系数主要分布于0.33~0.43,相对比较集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