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引射器

引射器

引射器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1097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能源与动力工程、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0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2896932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制冷学报、上海煤气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八届研究生IT创新学术论坛、第二届民用飞机机电系统国际论坛 、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等;引射器的相关文献由2336位作者贡献,包括方川、李飞强、郭孝国等。

引射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96932 占比:99.99%

总计:2897300篇

引射器—发文趋势图

引射器

-研究学者

  • 方川
  • 李飞强
  • 郭孝国
  • 胡殿印
  • 周百慧
  • 李冯利
  • 毛建兴
  • 王荣桥
  • 申秀丽
  • 廖达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金凤; 于蓬; 薛彬; 魏添; 裴宝浩
    • 摘要: 根据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使用Fluent软件,以某10 kW氢燃料电池引射器为研究对象,对引射器混合室长度这一关键参数进行模拟仿真,得出引射器混合室长度参数对引射系数的影响。依据此模拟结果得到10 kW氢燃料电池引射器最优参数,并应用于相应的燃料电池系统,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测试,提高了引射系数,对日后提升燃料电池系统性能具有参考价值。
    • 李小燕; 代宝民; 滑雪; 刘晨; 刘圣春
    • 摘要: 采用高效的热泵系统替代常规锅炉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措施。本文提出采用引射器实现双温蒸发的CO_(2)热泵系统,以实现余热梯级利用和高效制热。通过窄点分析法,建立了基本CO_(2)系统、CO_(2)引射器系统、双温蒸发CO_(2)引射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发现双温蒸发系统存在最优排气压力及最大COP。基于最优工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双蒸发器系统COP最高达4.84,比基本CO_(2)热泵系统提高了9.88%。双温蒸发过程可显著降低吸热过程中的换热不可逆损失,双温蒸发系统蒸发器侧的不可逆性能指数为1.51,比基本CO_(2)和带有引射器的常规CO_(2)系统降低了24.50%。
    • 韦禹
    • 摘要: 随着战争模式的不断发展变化,武器装备对于排气系统的红外抑制需求愈发迫切。引射器作为排气系统红外抑制中的关键部件,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引射器的基本结构、原理以及重要性,阐述了引射器在排气系统红外抑制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总结归纳了引射器的理论、实验和数值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未来的引射器将向着快速优化、引隐射溶胶和智能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 赵海贺; 陈泽宇; 覃承富; 郭晓冰
    • 摘要: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燃料电池作为整车的核心能量单元,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经济性、动力性及可靠性。氢气循环系统中,引射器是燃料电池的重要功能元件,文中首先基于索科洛夫设计法对引射器进行结构设计与建模,然后开展了引射流体的流场分析,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探究了引射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不同压力工况下,引射系数与工作流体入口直径呈抛物线趋势,引射系数与引射流体入口直径正相关,引射系数随混合流体出口直径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基于上述影响规律对引射系数进行优化,可使引射器回氢性能提高13.55%,改善了燃料电池的氢气利用率,进一步完善了引射器结构优化与引射特性研究。
    • 杜晓录; 郭宪民; 张丹丹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电动汽车引射空调系统,该系统将车内蒸发器设计成前后排分离形式,并在其间加入引射器,以提高压缩机吸气压力,形成梯级蒸发,从而优化系统性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工况下电动汽车引射空调系统的性能,并与传统空调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制冷工况下,电动汽车引射空调系统性能始终优于传统空调系统性能,且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或冷凝温度的降低,电动汽车引射空调系统性能改善幅度逐渐增大。在实验工况范围内,相比于传统空调系统,电动汽车引射空调系统制冷量增大约11.10%~14.57%,系统COP增大约13.09%~16.61%。实验发现,系统制冷量中后排换热量仅占10.93%~13.51%,其换热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可通过调节毛细管长度及改善引射器引射比来增大后排蒸发器的工质流量,以进一步改善系统COP。
    • 柯文奇; 杨帆; 刘乔平; 柴国兴
    • 摘要: 建立了三维引射器物理模型,结合计算软件,对后缘开缝渐缩喷嘴对引射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法,将开缝喷嘴引射器性能与普通喷嘴引射器进行了对比,分别分析了开缝的缝数、缝长、缝宽对引射器的引射效率的影响,发现适当的缝参数会使喷嘴出口形成流向涡,流向涡有助于卷吸引射流体,提高引射器的引射效率,流向涡强度越大,持续距离越长,则引射效率越高;缝数、缝长、缝宽皆存在最佳值,使引射器性能达到最佳;相比于普通喷嘴,在本文所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引射比最多提高了40.8%,引射流体压力喷嘴出口压力之差最多下降了25.3%。
    • 韩济泉; 孔祥程; 冯健美; 彭学院
    • 摘要: 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是推动氢能应用的聚焦点,而设计高效可靠的氢循环系统对其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中以200 kW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为例,研究分析了4种氢循环系统方案,基于理论分析和CFD模拟结果,建立了氢循环装置性能评价指标,从不同方面分析总结了各氢循环方案的特点。结果表明,引射器和氢泵联合使用可以显著减小氢泵的功率消耗,相比于仅氢泵模式,在并联模式下氢泵最大功率下降81.4%,串联模式下最大功率下降85.3%。通过循环氢贡献率和功耗的分析表明,引射器和氢泵的串联模式更能充分利用引射器的性能。
    • 刘蕾; 袁博; 崔晨乙; 杨小平; 魏进家
    • 摘要: 为了解决环路热管的热泄漏问题并提高其最大热流密度,本文提出了将引射器和沸腾池耦合于环路热管结构中。引射器由蒸发器产生的蒸汽驱动,抽吸补偿腔内的热液体以移除热泄漏并为沸腾池供液,而加工了柱状微结构强化表面的沸腾池则是实现高热流密度散热的主要部件。首先实验研究了该环路热管在不同热负荷下的变工况运行特性和稳态运行特性;然后根据运行温度以及主要部件的质量和能量守恒计算了环路热管内部的流速分布并定量评估了引射器对移除热泄漏的贡献;最后比较了本装置与传统环路热管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该环路热管具有良好的变工况运行特性,热负荷变化后能快速建立新的稳态。适当增加蒸发器的热负荷有利于提高沸腾池的传热极限。当蒸发器热负荷为200 W时,沸腾池的极限热负荷为550 W,对应的热流密度高达114 W·cm^(-2),高于大多数传统环路热管。此外,得益于热泄漏的及时移除,本环路热管能在热泄漏占比高达28%时稳定运行。这些结果表明该环路热管有望运用于高热流密度和多热源系统的散热。
    • 张志鹏; 纪少波; 张世强; 陈秋霖; 王丽梅; 于泽庭
    • 摘要: 为了系统分析运行条件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CFD软件建立了引射器的3维流动分析模型,利用验证后的引射器模型研究了一次流体质量流量、一次流体温度、二次流体湿度及二次流体温度这4种运行条件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射系数随一次流体质量流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着一次流体温度及二次流体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氢气引射系数随着二次流体湿度增加而减小,引射系数随着二次流体的温度增加而减小。
    • 刘俊峰; 李清; 秦燕; 李建军
    • 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其工作温度低、启动时间短等优势在交通运输领域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而氢气循环系统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燃料在阳极的循环输运系统,是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阐述了引射器、氢气循环泵2种实现氢气循环技术的原理、系统结构和研究现状,并通过对比2种方案,指出了未来氢气循环系统的发展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