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形态可塑性

形态可塑性

形态可塑性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3487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等;形态可塑性的相关文献由284位作者贡献,包括欧建德、刘金平、岳春雷等。

形态可塑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487 占比:99.77%

总计:33565篇

形态可塑性—发文趋势图

形态可塑性

-研究学者

  • 欧建德
  • 刘金平
  • 岳春雷
  • 周华坤
  • 杜国祯
  • 汪奎宏
  • 游明鸿
  • 董文渊
  • 赵新全
  • 陶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龙; 吴梦迪; 吴秋堂; 王立冬; 张树岩; 黎磊; 韩广轩; 管博
    • 摘要: 生境异质性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植物生长的必需资源和环境胁迫因子均存在着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克隆植物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具有克隆特性的植物,即可通过与母株相连的芽、根茎、分蘖或枝条等繁殖体产生无性繁殖的植物,这些繁殖体一旦定居便可成为潜在的独立个体。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生境适应策略(如形态可塑性、克隆整合、克隆分工、觅食行为、风险分摊等),面对异质性的生境条件,它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和形态结构来适应异质生境。目前,对于克隆植物在异质生境适应行为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然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尚有欠缺。综述了克隆植物在不同资源异质生境(光照、养分、水分)和不同胁迫生境(盐碱胁迫、风沙胁迫、重金属胁迫)下独特的适应对策。最后,针对克隆植物对异质生境的适应对策,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时间异质性尺度上的考量;(2)异质性生境中生物因子的调控作用;(3)克隆植物入侵机制;(4)克隆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 王传旗; 刘文辉; 张永超; 周青平
    • 摘要: 根据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筛选出适宜在半干旱地区生长的老芒麦,为青藏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栽培草地建植、草地补播改良和草原生态恢复提供依据.选取青海省互助县、门源县、大通县和刚察县地区不同生境的19份野生老芒麦为研究材料,同时以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Q i n g m u N o.1')和川草2号老芒麦(E.sibiricus'C h u a n c a o N o.2')作为参比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模拟典型干旱胁迫环境,定株测定了老芒麦的表型和生理指标,并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野生老芒麦和栽培种老芒麦苗期耐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老芒麦材料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单叶面积增长减缓,相对存活率、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根系干物质积累率、相对电导率值则不断上升.老芒麦株高、叶面积、根系干物质积累等形态的可塑性是苗期老芒麦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方式.供试的21份老芒麦材料中,大通县的15-195老芒麦苗期耐旱性最强,属Ⅰ级强抗.
    • 胡晓静; 张雪琴
    • 摘要: 在控制试验条件下,以自然光为基础设置4种透光率(分别为全光照的100%、75%、35%和5%),进行为期1个生长季的观测及形态指标和存活率的测定,探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在幼苗发育阶段对遮阴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遮阴条件下梭梭幼苗的分枝角度远高于全光照条件下,前者为后者的1.60、1.77和1.89倍,说明遮阴条件下,幼苗具有更高的分枝角,这是梭梭幼苗对于不同的光照条件在分枝形态上做出的适应性调整;随着光照度的减弱,梭梭幼苗的根、茎、侧枝和总生物量都明显降低,且各光照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梭梭幼苗生物量分配参数在各个光照度下变化规律不明显;梭梭幼苗的平均形态可塑性存在差异.随着光照度的减弱,形态可塑性指数存在减小的趋势,但梭梭在幼苗阶段的形态可塑性指标较小.梭梭幼苗可以通过形态上的一系列可塑性变化来适应不同的光环境以获取最大的碳收益.
    • 胡柳; 张宇乐; 程艺凡; 吴梦莉; 李寻; 黄文文
    • 摘要: 在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以放牧、刈割、围封20 a和围封40 a羊草优势种的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放牧和刈割对羊草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围封草原,放牧能显著降低羊草的株高、叶长、叶宽和叶片数.但围封20 a的羊草茎粗和生物量比放牧显著降低.刈割后羊草的各性状数据比起放牧都有显著增长.刈割与两种围封年限之间的羊草株高和叶长差异不显著,但叶宽显著增加;而羊草的叶片数在围封20 a时没有显著变化,在围封40 a时显著增加.此外,围封20 a和围封40 a的羊草形态性状差异不显著.因此,高强度的放牧可使羊草的植株矮小化,从而导致其地上生物量降低.但适度地刈割,可以促进羊草生长.围封是恢复草地退化的有效途径,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退化的羊草种群可逐步恢复到最佳状态.
    • 胡柳; 张宇乐; 程艺凡; 吴梦莉; 李寻; 黄文文
    • 摘要: 在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以放牧、刈割、围封20 a和围封40 a羊草优势种的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放牧和刈割对羊草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围封草原,放牧能显著降低羊草的株高、叶长、叶宽和叶片数.但围封20 a的羊草茎粗和生物量比放牧显著降低.刈割后羊草的各性状数据比起放牧都有显著增长.刈割与两种围封年限之间的羊草株高和叶长差异不显著,但叶宽显著增加;而羊草的叶片数在围封20 a时没有显著变化,在围封40 a时显著增加.此外,围封20 a和围封40 a的羊草形态性状差异不显著.因此,高强度的放牧可使羊草的植株矮小化,从而导致其地上生物量降低.但适度地刈割,可以促进羊草生长.围封是恢复草地退化的有效途径,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退化的羊草种群可逐步恢复到最佳状态.
    • 强生斌; 宋玉; 周瑞莲
    • 摘要: 滨麦(Leymus mollis)适应性强,可在不同海岸环境下生存.本文在测定海岸迎风坡和背风坡环境(土壤水分、温度、风速等)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季节海岸不同生态断带(距高潮线10,30,50 m(迎风坡),70 m(背风坡))滨麦在枝叶高度、叶长和叶宽、根系结构及新芽等形态特征的差异,揭示滨麦较高的生态幅与其形态可塑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岸带由于沙丘对风的阻隔作用使其在近高潮线处迎风坡(10 m)和远离高潮线处背风坡(70 m)在海风强度、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度、沙埋等环境上差异较大.不同生态断带迎风坡和背风坡滨麦在枝系、根系结构、物质分配策略方面差异显著.距高潮线10 m处滨麦常遭遇强海风吹袭和沙埋胁迫,因而植株低矮、叶片短而宽、叶面积小、根茎直径最大、根间距也较大、新根较多、根茎芽多而分布较深且粗壮、根冠比较小;而距高潮线70 m处的滨麦受风吹较弱且无沙埋胁迫,因而植株高、叶片长、根茎直径小、根间距小、新根少、老根多、根茎芽较少而分布较浅、根冠比较大.而且10 m处滨麦将更多地下生物量分配给新根、根茎和芽,70 m处滨麦则将更多生物量分配给老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调整枝系、根系构型和物质分配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适应环境、减小环境伤害、提高其生存能力可能是滨麦具有较大生态幅的关键原因.
    • 刘航江; 宗人旭; 刘金平; 游明鸿; 苟蓉
    • 摘要: 为探究亚高山雌雄异株草本植物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对生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对不同坡位乳白香青种群组成、个体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及水分含量测定,研究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及雌雄株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参数有显著影响(P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种群数>分布系数>种群面积;坡底种群特征参数显著大于坡顶和坡腰,坡位越低种群衰退越慢而雌雄比更大.坡位显著影响构件性状(P<0.05),随坡位降低叶数减少,而叶长、叶宽和叶厚增加,株高和茎长显著增加,根长变长而根径变细;坡位对雌株叶数、叶长、叶宽、茎长、茎径、根长、花序数、花序宽、小花数及苞片宽的影响大于雄株,对雄株叶厚、根径、苞片层数影响大于雌株.坡位显著影响生物量结构(P<0.05),坡位对雌株根、茎、叶及花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对雄株根和茎分配有显著影响,对叶和花分配影响较小.乳白香青雌、雄株均可通过形态可塑性适应生境,使种群具有与坡位适应的性比、密度、年龄结构及分布系数等种群特征.
    • 黄慧敏; 董蓉; 钱凤; 向运蓉; 何丹妮; 陈淼; 陶建平
    • 摘要: 在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内,选择了3种典型群落类型(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使用Hemi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系统量化群落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并对林下紫耳箭竹(Fargesia decurvata)的形态可塑性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改变下紫耳箭竹形态可塑性的差异,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冠层开度降低,叶面积指数增加,平均叶倾角变小,趋于水平化,冠层对光的截获能力提高,林下光照的强度降低(P<0.05).(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紫耳箭竹分株矮小化,叶片变窄,生物量积累降低,但通过增大比茎长、叶面积率和比叶面积提高对光的利用效率,并增大分枝角度和比隔长有效适应弱光环境.(3)在光照条件差的常绿阔叶林下,紫耳箭竹降低对地下茎的投资,将较多的生物量用于秆的增高增长和叶片的生长;而在光照条件好的落叶阔叶林环境下,紫耳箭竹降低对枝、叶生物量的分配,则加大对地下茎的投资,可认为是克隆植物对水分资源所表现的一种觅食行为.研究表明,紫耳箭竹种群随着冠层结构的改变发生了明显的可塑性变化,这些可塑性变化是种群对冠层结构和光环境差异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有利于增强种群对异质生境中光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群落内部可以通过调控冠层结构的改变协调和控制小径竹种群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