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形成环境

形成环境

形成环境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30786篇;相关期刊170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沉积学报、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全国铀矿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方法学术研讨会等;形成环境的相关文献由855位作者贡献,包括钱青、张旗、刘平贵等。

形成环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0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30786 占比:99.87%

总计:231083篇

形成环境—发文趋势图

形成环境

-研究学者

  • 钱青
  • 张旗
  • 刘平贵
  • 向铭
  • 孙晓猛
  • 孙景贵
  • 曹达旺
  • 王元龙
  • 王焰
  • 邓江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海霞
    • 摘要: 矿产资源作为一项不可再生性的资源,储存量也有限,虽然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非常丰富,但因其在开发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行为,使得矿产资源因此被消耗,这对矿产领域的发展而言具有抑制性影响,就此文章基于甘肃枣子沟进行探讨,首先分析金矿床成矿背景,然后探讨金矿床形成环境及矿床成因,旨在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更好的推动我国矿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 徐银波; 毕彩芹; 张家强; 李锋; 仝立华; 陶树
    • 摘要: 石头梅地区是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油页岩的主要分布区域,为了研究其油页岩特征和成矿背景,在岩心详细观察和系统取样的基础上,识别出油页岩7层,对油页岩开展了有机碳、岩石热解、灰分、挥发份、含油率、发热量、全硫、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地区芦草沟组油页岩主要发育于芦二段,为特低-低硫型、高灰分、中-低品质油页岩。其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有机质成熟度为低成熟;具有CaO、P_(2)O_(5)、Sr、Mo、Ag、Sb、Ge等元素富集,而Al_(2)O_(3)、K_(2)O、TiO_(2)、B、V、Ni、Rb、Th、U、Ga、Ba、Cu、Zr等元素亏损的特点。成矿背景为较稳定的构造环境,偏炎热的气候条件,半咸水-咸水盐度条件和缺氧还原环境,水深较深且水动力条件较弱的半深湖-深湖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初始湖泊生产力和稳定的陆源碎屑输入量。与此种成矿背景相比,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更深的水体深度、更弱的水动力强度、相对高的初始湖泊生产力和陆源碎屑输入量为更有利的油页岩成矿背景。
    • 王瑀; 邱昆峰; 侯照亮; 于皓丞
    • 摘要: 石英的微量元素记录了石英生长的物理化学条件。通过微量元素对石英原岩进行分类的研究历史已久,经典工作是在以微量元素为坐标轴的图解上绘制各类型石英的分布范围,以区分石英类型。经典图解包括Rusk(2012)提出用于区分三种矿床类型石英的Al-Ti二元图解,和Schr9n et al.(1988)提出的用于判别不同岩浆岩类型石英的Ti-Al-Ge三元图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上述图解不能满足对更多石英类型进行分类的需求,同时也出现与部分已知产状类型的石英微量元素判别相矛盾的情况。随着石英原位微区测试方法的成熟,高精度石英微量元素数据逐渐丰富为系统开展机器学习提供了大数据基础,为石英微量元素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可能性。本研究运用机器学习分类方法对石英微量元素进行精确数学分析,提出Ti/Ge-P图解为石英成因研究提出新的地球化学指标。本文同时测试了六种经典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提高Ti/Ge-P图解在石英成因分类研究上的精度。此Ti/Ge-P图解适用于多种矿床研究,包括但不局限于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卡林型矿床以及造山型矿床中的石英。这项工作是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积极探索。
    • 刘招君; 孙平昌
    • 摘要: 近10年来,油页岩勘探开发和成矿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作者在前期研究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概要总结了中国陆相油页岩的形成环境和成矿机制.总体表明,油页岩易形成于相对较高的O2和低CO2浓度的大气背景下,具有4个主要成矿期次;盆地内构造和古气候协同控制油页岩的矿床规模,补偿环境易于形成深水油页岩,而过补偿环境沉积浅水油页岩;深水油页岩沉积于半深湖和深湖环境中,湖底均处于贫氧—缺氧的状态,生物生产力为控制油页岩品质的关键因素,有利条件的持续时间和低含氧区范围决定油页岩矿床的规模;浅水油页岩沉积于湖沼环境中,富营养化和浊水藻型湖泊是沉积油页岩的前提,湖泊自身恢复和古气候调节作用导致油页岩厚度小、横纵向非均质性强;部分地质事件,缺氧、火山活动和热液、海侵,有助于提高生物生产力和形成缺氧环境,促进油页岩沉积.基于油页岩形成环境归纳,总结出深水和浅水油页岩成矿机制.进一步结合中国大陆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中国油页岩时空分布主要受控于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
    • 殷家慧; 侯谦
    • 摘要: 近十年中鲜见有关于唢呐湖组沉积环境及形成机理相关探讨.本文结合了前人资料,对赛利普地区唢呐湖定义的碎裂岩化的灰岩作了详尽解释.该区为浅灰色生物碎屑微晶泥晶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台地.该平台位于阿母弄勒北5324m,出露厚度约110余米,产状较缓,近乎水平;东西延伸不稳,坡形南陡北缓;同时伴有南侧强变形,低变质,北侧均遭受热接触变质的特性.结合地层形貌,岩性组合及大地构造环境对该区域内原定义唢呐湖组岩层分析表明,该区域内地层沉积属于海相碳酸盐台,对应捷嘎组地层,并提出相关形成模式图.
    • 张娟; 刘新星; 王义天; 陈绍聪; 胡乔青; 刘协鲁
    • 摘要: 为探讨陕西凤太矿集区八卦庙金矿床绿泥石的成岩成矿意义,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矿床中围岩、不同成矿阶段及煌斑岩脉中的绿泥石.结果显示,矿区内绿泥石的分布特征可以分为4类:分布在围岩中由黑云母蚀变而成(Ⅰ型)、叶片状或鳞片状、与石英硫化物共(伴)生的绿泥石脉(Ⅱ型)、蠕虫状包裹在石英颗粒中(Ⅲ型)及由钠长石蚀变具钠长石假晶的绿泥石(Ⅳ型).前3种主要为蠕绿泥石(铁绿泥石),含少量密绿泥石,Ⅳ型分布在铁镁绿泥石和蠕绿泥石(铁绿泥石)的范围,均指示形成于偏还原环境.在其结构的离子置换中既有Fe对Mg的置换,也有Mg对Fe的置换,表明绿泥石的形成既与泥质碎屑岩围岩有关,也受到富铁、镁的成矿流体影响.由绿泥石地质温度计估算出4类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198~255°C,均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在金成矿过程中,随着温度不断下降热液流体性质由弱酸性→近中性→弱酸性演化.金矿化的有利形成环境为近中性.
    • 张帅华; 刘招君; 申林; 张朋霖; 孟庆涛
    • 摘要: 在岩心观察和测试数据分析基础上,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和中央坳陷区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工业品质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油页岩为高灰分、低硫、中等—低品质油页岩;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干酪根,有机质来源主要为藻类体,其中东南隆起区油页岩中陆源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有机质成熟度相对较低;东南隆起区油页岩埋深相对较浅,油页岩单层厚度和累积厚度相对较大;东南隆起区和中央坳陷区油页岩的碳优势指数(CPI)平均值分别为1.25和1.13,表明中央坳陷区油页岩的奇碳数优势相对较小,成熟度相对较高;甾类/藿类比值分别为0.94和0.22,C27/C29比值分别为1.00和0.97,表明东南隆起区油页岩中的湖生藻类体的优势相对较高;Pr/n-C17与Ph/n-C18交会图表明中央坳陷区油页岩沉积水体的还原性比东南隆起区更强;C31αβ22S/(22S+22R)藿烷的平均值分别为0.46和0.53,表明东南隆起区油页岩成熟度相对较低;伽马蜡烷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0和0.27,表明东南隆起区油页岩水体盐度相对更高.前人对深层油页岩的研究较少,本次通过对研究区浅层和深层油页岩的特征对比分析,揭示研究区油页岩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并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成因,对研究区油页岩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吴锟言; 周全; 张龙博; 张倩
    • 摘要: "樱花玛瑙"是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较新的玛瑙品种,拥有特征的"樱花状"包裹体,常见颜色为无色-粉色.通过手标本观察、偏光显微镜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显微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和EDS能谱仪等测试方法分析"樱花玛瑙"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结构和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樱花玛瑙"样品中基质和包裹体的主要矿物组成均为α-石英,且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斜硅石;基质为隐晶质石英,包裹体为显晶质石英."樱花玛瑙"样品的颜色差异源于其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分数,粉橘色基质主要是由Mn和Fe元素致色,少部分"樱花玛瑙"中还含有绿色包裹体,其主要是由Fe元素致色."樱花状"包裹体存在石膏和重晶石颗粒,表明在包裹体形成时,含矿流体富钡(生物钡)和钙,同时可能有含硫酸盐的孔隙水混入,成矿条件不稳定.
    • 刘宣威; 王学军; 李红磊; 张云献; 张文彬; 黄正
    • 摘要: 为明确东濮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成因环境,针对东濮凹陷多种环境频繁变化的特点,采用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结果 显示:东濮凹陷烃源岩具有自盐湖中心向外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有机质类型变差的特征.北部优质烃源岩较为发育,呈环盐岩带状分布;南部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优质烃源岩较少.北部地区烃源岩一般具有(C26+TT)/C30H>0.4、γ蜡烷/C30H大于0.5、4-甲基甾烷/C29大于0.4、C27>C29(生标参数比值均为其质量比)的特征,自含盐区向无盐区,C26+TT和C27优势逐渐减弱;南部地区γ蜡烷、C26+TT和4-甲基甾烷质量分数均较低,C29优势明显.东濮凹陷古近系间歇发育温湿气候,中—高盐度、强还原的水体环境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是东濮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原因.
    • 吴西峰; 郗爱华
    • 摘要: 地球化学特征是硅质结核形成过程中,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迁移的表征.通过对地球化学元素的研究,可反推出硅质结核形成环境和地质背景,了解当时的气候、温度等环境元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