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铅同位素

铅同位素

铅同位素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63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1篇、会议论文136篇、专利文献122843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地质学报、地球化学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等;铅同位素的相关文献由185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炳泉、常向阳、李蘅等。

铅同位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1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136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22843 占比:99.50%

总计:123460篇

铅同位素—发文趋势图

铅同位素

-研究学者

  • 朱炳泉
  • 常向阳
  • 李蘅
  • 祝新友
  • 陈民扬
  • 朱华平
  • 王铁夫
  • 赖健清
  • 周燕
  • 张延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强; 黄海燕; 李立新; 魏国锋
    • 摘要: 皖北地区地处安徽淮河以北,是先秦时期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长江中下游铜矿北进中原的必经区域之一,该地区的青铜器对于探讨长江中下游铜矿与中原青铜文化的关系至关重要。本工作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对出土于皖北地区4件青铜器及湖北吉家院战国楚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并与长江中下游的皖南及湖北矿区矿石的铅同位素比值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皖北地区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及矿料来源。成分测试结果显示皖北4件青铜器中,铅锡青铜3件、锡青铜1件的铜含量范围为60.69%~76.65%,锡含量普遍较高,为9.66%~33.24%,铅含量为0.43%~18.07%,成分波动范围较大。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铅同位素比值均属于普通铅的范围,两件锡青铜(WB-3、JJY-1)指示铜料来源,其余样品反映的都是铅料来源信息。通过与不同地区的矿石进行对比,发现西周时期皖北青铜器和湖北铜绿山矿区的数据较为接近,战国时期皖北青铜器开始使用皖南矿区的矿料,因此从西周至战国,皖北地区所使用的金属资源开始从湖北铜绿山地区逐渐向皖南沿江地区转变。本研究为皖北地区周代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及其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 江姝; 王金华; 程邦; 朱秋平
    • 摘要: 花山岩画赤铁矿颜料的来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以花山岩画样品和左江流域调研采集的赤铁矿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进行铅同位素和铁同位素比值测定,2种分析方法相互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花山岩画的红色涂绘颜料是采用左江流域当地的赤铁矿制作而成,在8处赤铁矿样品中,有2处赤铁矿源表现出与花山岩画样品相似的综合同位素特征,作为矿物颜料产地的可能性最大,且是距离花山岩画较近的2个矿源。该项研究证实了同位素示踪法在岩画矿物颜料产地溯源研究上的可行性,也从科学角度侧面体现了左江流域当时的生产生活与技术水平,古人熟练掌握对赤铁矿的辨识、采集与使用,并且熟知左江流域赤铁矿的分布,进而可根据绘制岩画的地理位置就近取材。
    • 李保亮; 王立强; 张相国; 平措多吉; 高腾; 王勇
    • 摘要: 西藏哈姆曲锑(金)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西缘,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侵入岩中,糜棱岩化闪长玢岩是其主要的赋矿围岩。矿体受NNE—SSW向断裂控制,主要呈脉状、层状、透镜状产出。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床辉锑矿进行了S、Pb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辉锑矿δ^(34)S值在–4.7‰~–3.2‰之间,均值为(–3.97±0.05)‰,硫同位素组成分布较为集中,近似于岩浆硫(花岗岩)的范围(–4‰~9‰),指示硫同位素具有岩浆硫的特征。辉锑矿中^(206)Pb/^(204)Pb的变化范围为18.557~18.690,平均值为18.622±0.002;^(207)Pb/^(204)Pb的变化范围为15.607~15.681,平均值为15.647±0.002;^(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为38.793~39.147,平均值为38.967±0.002。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非放射性成因的正常铅;结合其特征值μ(9.46~9.59)以及铅同位素构造演化图解,判断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
    • 黄梅; 吴晓桐; 陶莉; 史忞
    • 摘要: 贵州东北部的务川地区是中原文化向云贵高原传播的前沿地带,考古发现大量的两汉时期中原汉文化遗存,包括种类繁多的青铜器。对务川地区3个遗址出土的15件东汉时期青铜器开展了合金成分和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务川东汉时期青铜器主要为铅锡青铜,铅同位素组成反映了青铜器中铅料的来源。务川东汉青铜器的铅料相较于务川西汉青铜器发生明显的转变,铅料来源较为复杂,至少存在四处矿产地,反映了东汉时期云贵高原多个铅矿得到开发。研究发现1件务川东汉青铜器具有高放射成因铅特征,其铅料可能产自滇东北昭通一带的高放射成因铅铅矿,这是目前该矿早期开采的重要证据。
    • 李俊锋; 王正威; 李晨晖; 陈洁
    • 摘要: 土木崖银多金属矿床赋矿地层主要为二郎坪群小寨组,其矿体产出严格受压扭性断裂控制,蚀变分带明显,矿区成矿可分为3个阶段。矿石硫同位素分馏基本达到平衡,为二郎坪群地层变质脱水硫和壳源酸性岩浆硫的混合来源。铅源物质成熟度较高,具有上地壳铅源的特点,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小寨组。该矿床形成于中生代中温环境下,遭受了后期碰撞造山作用改造,变质作用对成矿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土木崖银多金属矿床应属于断裂控制的造山型中温热液银多金属矿床。
    • 杜保峰; 张荣臻; 杨长青; 李山坡; 谭和勇; 朱红运
    • 摘要: 西藏则不吓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北缘西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古近系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碎屑岩中。在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该矿床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则不吓铅锌矿床金属硫化物样品的δ^(14)s值变化于-0.6‰~2.7‰之间,变化范围较窄,具有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显示硫来源较单一,具有岩浆硫的特征,可能与区内花岗斑岩及深部相关的隐伏岩体有关。矿石铅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同位素比值十分稳定,变化范围较小,具正常铅特征;根据铅同位素μ值(9.61~10.0)和构造演化模式图投图结果,反映该矿床矿石铅主要来自于上地壳物质。结合区域成岩成矿事件和矿区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很可能来源于印亚大陆主碰撞时期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中酸性岩浆。
    • 徐贝贝; 余爱华
    • 摘要: 综述了重金属污染物源解析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比;其次,以铅(Pb)、镉(Cd)及锌(Zn)同位素示踪为例,对其同位素的表达、测定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针对同位素示踪法在国内外重金属污染源解析中存在的不足,对同位素源解析的研究方向作了一些粗浅的展望,以起抛砖引玉之用.
    • 徐智涛; 李萌萌; 盘晓东; 孙景贵; 顾国辉; 刘宏岩; 马飞
    • 摘要: cqvip:中国是全球晚新生代火山发育国家之一,也是西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带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东北地区发育着数座晚新生代喷发过的活火山(如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火山、金龙顶子火山等)或具备喷发能力的休眠火山(如云南腾冲火山、长白山天池火山等)(Hickey,1982;Davies et al,1992;刘若新,1992)。龙岗火山群是我国东北部晚新生代仍有过喷发活动的火山群之一(隋建立等,1999).
    • 路远发; 李文霞
    • 摘要: Pb、Sr、Nd、Hf同位素都是放射性成因的重稳定同位素,地质过程中不发生同位素分馏,因而其同位素组成只与来源有关而与过程无关.这些同位素组成是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构造环境判别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研究壳幔分离与壳幔相互作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这些参数的计算涉及相对复杂的公式推导,许多地质工作者并未系统学习过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在对公式与参数的理解上难免会出现偏差,导致数据处理错误.本文对铅-锶-钕-铪同位素的相关参数以及这些参数的计算公式作一全面的介绍,在此基础上,作者应用Excel VBA设计了一套计算机程序.该程序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结果可靠.
    • 柏艺萌; 徐韶钢; 陈建立; 张吉
    • 摘要: 东大杖子墓地是辽西地区战国时期的一处重要遗址.本研究对东大杖子M11出土的15件铜器进行了金相分析、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以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分析结果显示,M11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有热锻及热锻后冷加工;合金成分以铅锡青铜为主,仅有一件铜斧是铜锡合金.铜器的合金成分和器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明显,表明制作者已经能根据青铜器的成型工艺和用途而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铅同位素比值显示M11出土铜器虽文化背景各异,但铅料来源却较为相近,反映出辽西与中原地区在物料流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