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种植钉

微种植钉

微种植钉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专利文献329049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微种植钉的相关文献由31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志河、关则任、季骏等。

微种植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29049 占比:99.97%

总计:329133篇

微种植钉—发文趋势图

微种植钉

-研究学者

  • 赵志河
  • 关则任
  • 季骏
  • 常少海
  • 李淑婷
  • 王天丛
  • 王文梅
  • 郑琳琳
  • 黎景景
  • 任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琳琳; 何丹青; 范海霞; 耿海霞
    • 摘要: 目的:比较使用微种植钉支抗和平面导板两种方法压低下前牙打开咬合的矫治效果以及下前牙牙根吸收的差异。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正畸科深覆牙合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微种植钉支抗,B组采用平面导板压低下前牙。将A、B两组患者压低前,压低后CBCT图像资料导入Dolphin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评估下前牙的压低效果,并测量两组患者牙根根尖外吸收量。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正常覆牙合,A、B组覆牙合分别平均减小了3.4 mm、3.2 mm(P0.05);下切牙的阻抗中心点分别降低了3.1 mm、2.8 mm(P0.05)。两组的下切牙分别唇倾了5.2°、6°(P0.05)。A组垂直向骨性测量指标MP-SN、FMA值未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B组MP-SN、FMA值分别增加了0.7°和0.8°(P0.05)。结论:针对下前牙过长型的深覆牙合,微种植钉压低下前牙可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平面导板作为一种传统的活动矫治器压低前牙及打开咬合可以达到与微种植钉压低前牙类似的矫治效果。然而,平面导板组可能导致下颌平面角增加及较多的牙根吸收量。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压低方法。
    • 袁观宝; 余巧龙; 黄珠妹; 陈昕
    • 摘要: 目的:分析两种位置的微种植钉拔牙矫治对成年牙性骨性混合型上颌前突的疗效。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1例混合型上颌前突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低位植入)和观察组(51例,采用高位植入),观察两组头影测量指标、牙(牙合)矫正情况及咬合功能。结果:随访结束后,观察组上齿槽座角(SNA)、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上颌中切牙切缘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U1-PP)、下颌平面角(SN-M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和低位植入位置的微种植钉拔牙矫治术均可改善混合型上颌前突成年患者咬合功能,但高位植入在纠正头影指标,矫正异常牙(牙合)方面优势更明显。
    • 范丽梅; 刘若曦; 徐宝华
    • 摘要: 目的:研究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拔牙病例时,在关闭间隙阶段辅助种植钉与尖牙长牵引钩间200g弹性牵引时,前后牙的位移、牙周膜应力变化情况,为无托槽隐形拔牙矫治生物力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取志愿者上颌骨CT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Unigraphics NX等建立减数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baqus中加载并计算,分析厚度为0.4mm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整体回收前牙0.2mm时,不设计牵引(工况一)及第二前磨牙近中支抗与尖牙长牵引钩(power-arm)进行200g弹性牵引时(工况二),各牙牙周膜应力分布和位移趋势的变化规律。结果:单纯内收前牙时,切牙呈舌向倾斜移动伴伸长,中切牙舌倾0.378°、侧切牙舌倾0.444°、尖牙远中倾斜0.674°,第一磨牙近中倾斜0.27°;应力集中位于颈部及根尖区。工况二中各牙移动量及倾斜移动趋势均减小:各牙切端/牙尖位移减小25.13%(尖牙)~54.46%(侧切牙),倾斜角度减小25.93%(第一磨牙)~31.75%(尖牙),尖牙呈远中舌向倾斜;颈部及根尖区的牙周膜应力均有减小,最大等效应力减小约25.67%。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前牙整体内收关闭间隙时,联合种植支抗与尖牙间牵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前牙及前磨牙的倾斜移动,对抗前牙垂直向伸长,保护磨牙支抗,同时减轻牙周膜应力。
    • 李爱霞; 刘亚鑫; 杨亚楠; 陈春瑞
    • 摘要: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在上颌唇侧易位阻生尖牙导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上颌唇侧易位阻生尖牙患者15例(女8例,男7例),均为单侧阻生,共15颗。年龄10.0~20.5岁。实施外科开窗术粘接正畸附件并植入微种植钉,行闭合式正畸牵引导萌。结果:15颗上颌易位阻生尖牙均顺利移动至牙弓内正常位置;尖牙与相邻侧切牙牙根均无吸收,具有良好的冠根方向和咬合关系。平均历时24个月。结论:利用微种植钉可以有效保证支抗,将易位的上颌阻生尖牙远中移动至正常位置;这一过程中选择微种植钉的植入位置以及调整牵引力点从钉的出发位置尤为重要。
    • 陈达; 徐国祥; 刘露; 曹元; 郭佳; 李妮; 成伟; 王智伟; 金钫
    • 摘要: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压低上颌第一磨牙时结合不同微种植钉辅助支抗下上颌各牙齿的生物力学效应以及矫治器与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患者的上颌CBCT数据,采用三维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建立单纯矫治器、双侧植入微种植钉、颊侧植入微种植钉、腭侧植入微种植钉4种不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各牙齿的位移变化及矫治器与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当单纯使用矫治器时,第一磨牙垂直向、矢状向、横向移动量分别为5.59E-03 mm、-3.97E-04 mm、-2.12E-03 mm,表现为远中颊向压低的移动趋势,结合微种植钉后可以增加第一磨牙的压低移动趋势,但不同的设计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结果。结论:增加微种植钉支抗能够实现对后牙段的辅助压低和牙齿控制。其中,在颊腭双侧植入微种植辅助钉效果最佳。3种微种植钉植入方式均不能显著抑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造成的中牙段及前牙段移动趋势,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额外增设附件去辅助牙齿控制。
    • 刘义琮; 冯枫; 李帅; 商永慧; 郭庆圆; 刘文
    • 摘要: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内收上颌前牙时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获取其上颌骨及牙齿CBCT影像资料,构建上颌骨复合体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矫治器施力控根内收(工况一)以及矫治器施力控根内收辅以微种植钉与Power arm 150 g牵引力内收(工况二)下牙齿位移趋势及牙周膜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工况一,前牙的冠根位移差分别为113.3、92.2、128.6μm,最大牙周膜等效应力为79.6 kPa;工况二,前牙冠根位移差分别为89.3、74.3、184.2μm,最大牙周膜等效应力为37.5 kPa。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和Power arm可改善上颌切牙倾斜移动的趋势并减少牙根吸收的风险,但对于尖牙的控制尚不足。
    • 韩剑鹏; 季娟; 冯兴梅
    • 摘要: 目的:评价后倾弯和前牙微种植钉支抗技术在直丝弓矫治打开前牙咬合,改善覆牙合中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选择Ⅱ~Ⅲ度深覆牙合患者24例,年龄12~27岁,后倾弯组12例,前牙微种植钉组12例,在治疗的前后均给与头颅侧位片的拍摄,并通过头影测量分析牙齿、牙槽骨、上下颌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后采用SPSS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种技术均有咬合打开、切牙压低、磨牙升高,颌骨无明显变化,后倾弯打开咬合时间更长,而种植钉组存在种植体易脱落,植体周围红肿,患者体验差的风险.结论:两种方法打开咬合的效果大致相同,但后倾弯技术创伤性更小,患者更易接受,是一种轻力却能有效打开咬合的矫治方法.
    • 马晓晴; 项飞; 张玲; 丁伟丽; 王晓慧; 秦静; 钱文昊
    • 摘要: 目的 评价微种植钉联合NiTi片段弓长距离前移下颌第二、第三磨牙,关闭第一磨牙拔牙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损,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健康的青少年病例16例.分期拔除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牙根,微种植钉提供支抗,NiTi片段弓提供单力偶、双力偶辅助第二磨牙直立,实现整体前移关闭间隙.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所有第二磨牙移动到位,与邻牙、对颌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下前牙长轴、第二磨牙牙轴及其牙周探诊深度与治疗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0例第三磨牙自动漂移到位,6例局部片段弓辅助移动到位.结论 微种植钉配合NiTi片段弓可提供磨牙整体前移所需要的力和力矩.
    • 时超; 聂敏媛; 单丽华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植入部位对微种植钉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微种植钉增强支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37例,上、下颌不同区域植入微种植钉,并分析测量微种植钉最大旋入扭矩(maximum insertion torque value,MIT)及最大旋出扭矩(maximum removal torque value,MRT).结果:植入后牙区牙槽骨微种植钉MRT值高于前牙区(P0.05).结论:骨密度及骨皮质厚度越大,微种植钉骨结合强度越好.
    • 漆昱君; 陈梦; 刘建平; 秦文
    • 摘要: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微种植钉与支抗牙刚性连接辅助隐形矫治远移上颌磨牙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需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移上颌磨牙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于所有患者治疗前(T0)、上颌第一磨牙移动到位(T1)及前牙排齐内收到位(T2)采用CBCT三维测量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以及上颌中切牙位置,比较不同时期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以及上颌中切牙三维方向变化情况.结果:第二磨牙牙根中心点T0、T2期垂直向位置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1期与T0期及T2期比较垂直向位置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腭根根尖点T1、T2期矢状向位置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0期较T1和T2期矢状向位置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期较T2期矢状向位置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钉与支抗牙刚性连接辅助隐形矫治远移上颌磨牙可有效增强支抗牙的支抗作用,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