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恩典

恩典

恩典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宗教、欧洲哲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现代哲学、天风、中国天主教等; 恩典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文郁、倪光道、甘典江等。

恩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100.00%

总计:181篇

恩典—发文趋势图

恩典

-研究学者

  • 谢文郁
  • 倪光道
  • 甘典江
  • 韦政希
  • 尚文华
  • 以琳
  • 信生
  • 刘欣
  • 刘胜
  • 周丹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尚文华
    • 摘要: 作为启蒙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是以理性作为起点和最终目的的,这已经在汉语学界得到共识,重提其实践哲学的起点问题似乎是多余的。但实情并非如此。对"人是一种理性存在者"和"理性存在者"的差别是康德的明确意识,也是重新思考其实践哲学起点的契机。本文以康德后期宗教哲学文本为依据,揭示了对作为人性原型的耶稣的信仰何以是其实践哲学的隐秘起点,以及这种信仰何以内在地支持了道德法则的现实性,及其之于由恶向善的转变和至善之现实性的基础地位。对信仰这一隐秘起点的阐释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康德哲学对基督教相关原理的批判反思,也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康德的启蒙哲学与基督教体系的深度纠缠和争辩。在这种深度的纠缠和争辩中确立启蒙(哲学)的真理意义于汉语思想界而言依然是一项任务。
    • 吴树博
    • 摘要: “预定论”是新教神学中的基本教义,也是新教神学家解决恩典、救赎等问题的根本途径。作为一个与新教颇具渊源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构建了一种与预定论多有相似之处的决定论理论。以这些相似性为契机,有研究者认为斯宾诺莎是在新教预定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决定论思想,有人甚至把他视为一个新教哲学家。然而,通过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无论在精神气质、思想前提,还是在具体内涵等方面,二者均有深刻差异。斯宾诺莎所坚持的并非预定论思路上的决定论,也不以新教的预定论作为其直接的理论渊源。
    • 尚文华
    • 摘要: 作为启蒙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是以理性作为起点和最终目的的,这已经在汉语学界得到共识,重提其实践哲学的起点问题似乎是多余的。但实情并非如此。对"人是一种理性存在者"和"理性存在者"的差别是康德的明确意识,也是重新思考其实践哲学起点的契机。本文以康德后期宗教哲学文本为依据,揭示了对作为人性原型的耶稣的信仰何以是其实践哲学的隐秘起点,以及这种信仰何以内在地支持了道德法则的现实性,及其之于由恶向善的转变和至善之现实性的基础地位。对信仰这一隐秘起点的阐释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康德哲学对基督教相关原理的批判反思,也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康德的启蒙哲学与基督教体系的深度纠缠和争辩。在这种深度的纠缠和争辩中确立启蒙(哲学)的真理意义于汉语思想界而言依然是一项任务。
    • 谢文郁
    • 摘要: 康德关于根本恶和心灵改变的论述是他的宗教哲学的核心。康德在两个层次上使用“自由运作”来呈现根本恶的产生机制,以及心灵改变的可能进程。康德关于心灵改变或本性重建的说法可称为“革命一改良途径”。在此基础上,康德进而批评基督教的恩典概念,认为它在理论上无法说明,在实践上自相矛盾。然而,由于康德对路德宗的恩典概念缺乏深入体会,无视路德恩典概念中的信心之认识论功能,导致康德的批评缺乏力度。在路德那里,信心作为一种接受性的情感是具有认识论功能的,即恩典通过信心进入并改变人心。这种“信心一恩典思路”也呈现了一种人心之内在改变机制。“革命一改良思路”和“信心一恩典思路”是两种不同的本性重建思路。然而,无论在哪个思路中,在生存中进入本性重建之实际进程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 谢文郁
    • 摘要: 康德关于根本恶和心灵改变的论述是他的宗教哲学的核心.康德在两个层次上使用“自由运作”来呈现根本恶的产生机制,以及心灵改变的可能进程.康德关于心灵改变或本性重建的说法可称为“革命一改良途径”.在此基础上,康德进而批评基督教的恩典概念,认为它在理论上无法说明,在实践上自相矛盾.然而,由于康德对路德宗的恩典概念缺乏深入体会,无视路德恩典概念中的信心之认识论功能,导致康德的批评缺乏力度.在路德那里,信心作为一种接受性的情感是具有认识论功能的,即恩典通过信心进入并改变人心.这种“信心—恩典思路”也呈现了一种人心之内在改变机制.“革命—改良思路”和“信心—恩典思路”是两种不同的本性重建思路.然而,无论在哪个思路中,在生存中进入本性重建之实际进程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 龚万莹
    • 摘要: 天亮得越来越早,日头发出热光,照耀好人也照歹人。懒汉们还没醒,庄稼都偷偷熟了。风熏出密密家窄的干响,田里的麦子是涨潮的海,被晨曦包裹得金光熠熠,就算是个瞎子也能被刺得复明。罗恩典眯眼骑着小电车,风裹着土,把一股股焦腥昧塞进鼻孔。他僵硬地弓着背,用力拧住车把,徒劳地假设这样能让车子快一点,跑快一点,再远一点。今天是礼拜天,他要去讲道,他绝不去参加自己儿子的婚礼。
    • 韦政希
    • 摘要: 在面对根本恶时,康德认为,人们为了实现心灵转变,一方面要发挥理性的主动性积极进行道德自律,另一方面基督的称义恩典又是人们进行转变时必不可少的援助。基督的形象作用使称义恩典的援助得以可能,这种作用在康德的原型理论中展开。原型既可以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理解为人类的原初道德禀赋之理性理念,又可以站在非理性主义的立场上解释为原初道德禀賦和内在审判者的感性论理念。良知阐明自我的理性的主动性与接受性的统一,从而保证了对原型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双重理解。因此,理性宗教与其改造的启示宗教共存于康德宗教哲学中,并且两者之间保持着某种张力:启示宗教中的恩典是其理性宗教中人类的道德自律之非意向性的现象学存在论前提,道德自律是人类接受恩典的实践论前提。
    • 韦政希
    • 摘要: 在面对根本恶时,康德认为,人们为了实现心灵转变,一方面要发挥理性的主动性积极进行道德自律,另一方面基督的称义恩典又是人们进行转变时必不可少的援助.基督的形象作用使称义恩典的援助得以可能,这种作用在康德的原型理论中展开.原型既可以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理解为人类的原初道德禀赋之理性理念,又可以站在非理性主义的立场上解释为原初道德禀赋和内在审判者的感性论理念.良知阐明自我的理性的主动性与接受性的统一,从而保证了对原型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双重理解.因此,理性宗教与其改造的启示宗教共存于康德宗教哲学中,并且两者之间保持着某种张力:启示宗教中的恩典是其理性宗教中人类的道德自律之非意向性的现象学存在论前提,道德自律是人类接受恩典的实践论前提.
    • 刘美纯
    • 摘要: 从使徒保罗的书信中,我们看到保罗将恩典与患难困苦和他所受的托付及使命相连。保罗之所以遭受那许多的苦难,是为福音的缘故,也是上帝的恩典,他说:"由于上帝的恩典,我才成了今日的我,并且他所赐给我的恩典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其实不是我,而是上帝的恩典与我同在。"(参林前15:10,和合本2010)所以他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满心欢喜快乐,时时刻刻感恩(参罗7:25;林前15:57;林后9:15;提前1:12)。
    • 毛明超
    • 摘要: 1759年11月10日,弗里德里希•席勒出生于涅卡河畔的德国小城马尔巴赫。那里离斯图加特不远,当时属于符腾堡公国。因为在军中服役的父亲常需调防,符腾堡公国各处都留下了席勒童年的足迹。他自幼天资聪颖,口才过人,在14岁那年被符腾堡公爵卡尔•欧根相中,不由分说地把他录取进公国军校“卡尔学院”,先是学习法学,后来又改修医学。但年少的席勒却发自内心地抗拒这一桩旁人眼中的恩典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