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9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32篇、会议论文126篇、专利文献14847篇;相关期刊865种,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临床肿瘤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87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等;恶性淋巴瘤的相关文献由630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京、姜文奇、等等。

恶性淋巴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32 占比:15.91%

会议论文>

论文:126 占比:0.71%

专利文献>

论文:14847 占比:83.39%

总计:17805篇

恶性淋巴瘤—发文趋势图

恶性淋巴瘤

-研究学者

  • 张伟京
  • 姜文奇
  • 张华
  • 朱军
  • 张明智
  • 俞受程
  • 朱雄增
  • 李虎生
  • 王华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慧明; 邓海孝; 俞泽元; 刘苗苗; 焦作义
    • 摘要: 原发性肝淋巴瘤(primary hepatic lymphoma,PH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在恶性淋巴瘤中所占比例<1%,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其他类型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2]。PHL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016%,MALT淋巴瘤占PHL的2%~4%[3]。MALT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淋巴瘤,1983年由Isaacson和Wright首次描述[4],最常发生于胃,其他常见发病部位包括唾液腺、皮肤、眼眶、结膜、肺、甲状腺[5]。
    • 陈钰; 陈孝雪; 陈春龙
    • 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流感染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31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检测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反应试验。结果31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29例,感染率为9.35%。29例发生血流感染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共分离出2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占60.00%;革兰阴性菌10株,占40.00%;未检出真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青霉素G耐药,链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耐药;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存在一定的血流感染风险,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孙晗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无缝隙护理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CAR-T治疗的1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癌因性疲乏状态、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肿瘤溶解综合征等)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Lym)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癌因性疲乏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5),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癌因性疲乏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CAR-T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基于Roy适应模式的无缝隙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癌因性疲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叶媛媛; 巴菲; 王静静
    • 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生存与预后因素。方法选取恶性淋巴瘤患者57例,统计生存率,收集患者治疗时间、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HD)水平等资料,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7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2年生存44例,死亡13例,生存率77.19%(44/57);IPI评分、有无骨髓侵犯、有无B症状、移植前状态、LDH水平、移植后有无巩固治疗是患者预后死亡的影响因素(P2分、骨髓侵犯、B症状、移植前状态部分缓解、LDH水平>245 U/L、移植后未巩固治疗是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2分、骨髓侵犯、B症状、移植前状态部分缓解、LDH水平>245 U/L、移植后未巩固治疗是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据此实施干预措施,以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效果。
    • 游小芳; 刘卫平; 任颖佳; 王悦; 王国洪; 徐国宾
    • 摘要: 目的调查既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且基线HBV DNA阴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在接受和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条件下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后肝损伤和HBV再激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淋巴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收集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BNHL合并既往HBV感染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年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 DNA、肝功能以及抗病毒药物使用等资料以分析相应患者肝损伤和HBV再激活情况。结果共纳入基线HBV DNA阴性、连续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2、每周期治疗前定期检测血清ALT水平的BNHL合并HBV既往感染者98例,其中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65例,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33例。在治疗期间,2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6.2%(17/65)和18.2%(6/33)(χ^(2)=0.774,P=0.379);2组中定期检测HBV DNA水平且监测间隔≤3个月的患者分别为35例和9例,对应HBV再激活率分别为0%(0/35)和11.1%(1/9)(P=0.205),1例HBV再激活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98例患者均未发生HBV相关肝炎。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束后1年,2组中分别有41例和24例患者可在医生工作站查询到包含肝功能在内的就诊记录等资料,对应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3%(3/41)和12.5%(3/24)(χ^(2)=0.064,P=0.800);2个亚组中定期检测HBV DNA水平且监测间隔≤6个月的患者分别为24例和5例,对应HBV再激活例数均为0;65例患者均未发生HBV相关肝炎。结论合并HBV既往感染且基线HBV DNA阴性的BNH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存在HBV再激活的风险,定期监测HBV DNA和肝功能水平非常必要。
    • 叶敏; 郭珑华; 赖莉芬
    • 摘要: 目的:分析梅州地区387例恶性淋巴瘤(ML)患者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87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资料,从性别、发病年龄、病理类型、原发部位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霍奇金淋巴瘤(HL)40例(10.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47例(89.6%)。男女性别比例为1.58∶1,中位年龄57岁。NHL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6.8%);HL中90%为金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年龄分布未见双峰表现。HL和NHL发病部位均以颈部淋巴瘤多见。分期Ⅲ/Ⅳ期占58.2%,晚期转移部位主要为骨髓侵犯(27.4%)。结论:387例ML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晚期单发骨髓侵犯多见。
    • 文琼; 李先梅; 付雪芝; 刘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联合人类适转理论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1日收治的106例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安宁疗护,观察组给予安宁疗护联合人类适转理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幸福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30)]及不适症状。结果:观察组头晕乏力、睡眠困难、食欲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GWB、QLQ-30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宁疗护联合人类适转理论可减轻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不适症状,改善负性情绪,提高其总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 李琚; 祝文娟
    • 摘要: 目的构建预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贫血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ASSO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R3.5.3)软件建立预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贫血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所选取的1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有46例患者发生贫血,贫血的发生率为34.85%(46/132)。LASSO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性别、放疗、血清白蛋白<35 g/L、抽烟及饮酒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六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贫血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2(95%CI:0.829~0.895),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一致,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95%CI:0.819~0.871),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3%~100%范围内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列线图有助于预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贫血的风险。
    • 周媛媛; 刘秀琴
    • 摘要: 目的探究恶性淋巴瘤女性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女性恶性淋巴瘤患者,根据奇偶数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利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配合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配合度(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淋巴瘤女性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从而早日恢复健康。
    • 林福安; 黄晓璐; 赵婷; 郭月丽; 陈宏浦
    •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恶性淋巴瘤(ML)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30例SLE合并M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未合并ML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基线数据及血清sIL-2R、HMGB1、25(OH)D水平,分析SLE合并ML的影响因素,评价SLEDAI积分、sIL-2R、HMGB1、25(OH)D对SLE合并ML的诊断价值,并进行个体值预测验证,分析血清sIL-2R、HMGB1、25(OH)D水平与SLEDAI积分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SLEDAI积分及血清sIL-2R、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LEDAI积分、sIL-2R、HMGB1是SLE合并ML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是SLE合并ML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LEDAI积分、sIL-2R、HMGB1、25(OH)D单独诊断SLE合并M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79、0.741、0.711,而4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868,较各指标单独诊断价值明显提高。随机抽取1例患者,其各自变量取值为SLEDAI积分=1;sIL-2R=0;HMGB1=1;25(OH)D=0,代入概率预测方程得到概率值P=0.265,大于最佳临界值,故在预测准确率为85.41%的条件下该患者会发生ML,且符合临床实际。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E合并ML患者血清sIL-2R、HMGB1水平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740、0.760,P<0.05),25(OH)D水平与SLEDAI积分呈负相关(r=-0.745,P<0.05)。结论 SLE合并ML患者血清sIL-2R、HMGB1水平明显升高,25(OH)D水平明显下降,且均与SLEDAI积分有关。检测血清sIL-2R、HMGB1、25(OH)D水平,有助于早期预警、诊断SLE合并ML,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