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下”开采

“三下”开采

“三下”开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08703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开采沉陷规律与“三下”采煤学术会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等;“三下”开采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秦洪岩、题正义、李洁慧等。

“三下”开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8703 占比:99.98%

总计:508807篇

“三下”开采—发文趋势图

“三下”开采

-研究学者

  • 秦洪岩
  • 题正义
  • 李洁慧
  • 汪云甲
  • 连达军
  • 余南中
  • 余学义
  • 刁乃勤
  • 刘克功
  • 刘秀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明亮
    • 摘要: 本文以邢东矿11233工作面矸石充填开采为例,对矿井开采中矸石充填的关键装备、系统以及技术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与应用分析,提出矸石综合处理的可行性方式和原理,通过矸石充填开采置换出传统技术不能采出的煤炭资源,实现“三下”压煤资源的解放,提高煤炭资源开发的利用率。
    • 吴振雨; 王靖; 刘培正; 李志杰; 陈虎
    • 摘要: 随着矿产资源逐渐减少以及充填采矿技术的成熟,原工业场地、村庄、道路等“三下”矿体逐渐进入回采可行性论证阶段。为探究某铁矿保安矿柱开采对地表的影响,结合矿山开采技术条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矿山开采现状、按设计范围开采和统筹保安矿柱开采情况下的地表位移情况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分析,该铁矿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统筹保安矿柱的开采对地表影响较小,在确保充填质量和帷幕注浆防治水的前提下,能够保证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
    • 孟凡明; 匡鑫; 王祯; 袁龙; 孙晓刚; 邱景平
    • 摘要: 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场结构参数影响着采场稳定性和企业经济效益,其合理设计对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马郡城铁矿矿区内东南角地表存在马郡河以及木材厂、民房等建构筑物,造成矿区10线以东矿段复杂难采的问题,基于正交试验原理对采场主要因素进行方案设计,利用ANSYS与FLAC3D耦合建模的方式对9种不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了采场应力—应变情况和地表沉陷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地表沉陷影响主次顺序为矿块长度>间柱宽度>矿块高度,矿块高度对塑性区体积影响最为显著;确定最优采场结构参数为矿块长度40 m、矿块高度40 m、间柱宽度6 m。通过正交试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式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对矿块参数进行了优化,对马郡城铁矿“三下”开采的采场参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张海洋; 李小萌; 孙利辉
    • 摘要: 为研究大倾角煤层开采的地表沉陷及岩层运移特征、保护地表建构筑物,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基于Konthe时间函数的动态预计和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地表沉陷软件计算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大倾角煤层开采时受非均布载荷作用,垮落岩层绕下铰接点回转,造成上山边界处地表下沉较大而下山边界处地表下沉较小。动态预计和地表下沉软件预测结果表明,开采影响范围内的西土山中心小学和高层建筑的地表变形均处于Ⅰ级以内,影响轻微。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地表沉陷预计得出,工作面浅部地表下沉明显大于深部,而小学和高层建筑均处于深部边界对应的地表位置,这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吻合,将大大减小工作面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 王保勤
    • 摘要: 针对古城煤矿使用充填采矿技术对“三下”压煤进行开采的问题,将该煤矿的煤矸石作为充填骨料,以水泥、粉煤灰为胶结剂制备胶结料浆,开展了适用于古城煤矿的“三下”开采充填体强度及配比优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煤矸石、水泥、粉煤灰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借助极差、方差的结果分析充填体早期、后期强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充填体强度最显著因素为水泥掺量,粉煤灰掺量对早期强度影响较小,但对后期强度影响明显,膏体质量浓度对充填体强度影响最小;确定的最优配比为料浆浓度82%,水泥:煤矸石:粉煤灰为1:8:1。
    • 孟凡明; 匡鑫; 王祯; 孙晓刚; 袁龙; 邱景平
    • 摘要: 在金属矿山“三下”开采过程中,隔离层是保证地表构建筑物安全和地下采场安全开采的重要部分,其合理的留设厚度对于实现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马郡城铁矿矿区内东南角地表存在马郡河以及木材厂、民房等建构筑物,造成矿区10线以东矿段复杂难采的问题,通过结构力学法和K.B.鲁别涅依特理论等5种方法分别对隔离层厚度进行估算,其厚度范围为16~36 m。采用ANSYS软件构建矿区三维模型,结合FLAC^(3D)模拟分析不同隔离层厚度条件下第四系底部围岩稳定性特征及地表沉陷规律,并对矿块回采顺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矿块合理的回采高度上限为40 m,隔离层安全厚度为19 m,在估算厚度范围内,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矿块回采顺序为从右至左时对地表河流及建筑物影响最小。研究结果为马郡城铁矿矿区东南角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 吴飞
    • 摘要: 琅琊山铜矿由于历史开采原因,井下存在大量的古采坑老窿采空区,且老窿分布无规律,给矿山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的隐患.为此,对矿区的老窿采空区分布和残矿赋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勘查结果,对老窿塌陷隐患提出了2种方案治理,通过方案比较,最终选择胶结充填作为老窿治理方案.
    • 王昕; 高保彬
    • 摘要: 为研究河南许昌某矿资源开采对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某防洪工程的影响,本文将线性防洪构筑物及其附属涵洞按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不同类别的处置建议,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防洪沟压覆区域采后地表变形预测;结合预测结果从浅层水文地质、防洪工程设计流量、流速与横截面积等方面分析采后对防洪沟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矿压覆资源开采会造成防洪沟的沟道变形与沉降,采取一定措施后,可保证防洪工程的安全使用;下穿公路的涵洞变形值在允许范围内;该矿在防洪沟下可进行正常开采,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对采空区上防洪沟的施工与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 张超; 宋卫东; 付建新; 刘建博
    • 摘要: 为研究深部复杂矿体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借助概率积分法计算安全开采深度;采用3D Mine-Rhinoceros-FLAC3D耦合构建矿区三维模型,进行地表安全性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充填法进行深部矿体开采,地表产生均匀沉降变形,最大主应力随回采步骤增加呈多项式增长趋势,最小主应力呈线性增长趋势,扰动高度沿矿体走向呈正态分布趋势;②矿体的开采使其正上方产生"盆地式变形",并依据安全性参数进行地表扰动边界圈定;③当下沉变形值小于10 mm、变化率大于0.5时和下沉变形值大于10 mm而小于20 mm、变化率大于1.5时,地表均为整体下沉现象,稳定性不受影响.
    • 张哲; 董振; 朱振伟; 刘隆辉
    • 摘要: "三下"开采一直是制约矿井发展的难题,短壁连采密实充填实现煤矸资源100%置换,是基于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互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开采工艺,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煤炭开采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内外已对此工艺进行了多种探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国内逐步加紧对煤炭资源的管控、加紧对生态环境的管控,从长远来看,密实充填的实施、绿色开采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具有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密实充填能够实现资源"零"压覆、地面"零"下沉、生态环境"零"损耗,能够有效解决工广压煤、村下压煤的实际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