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68篇、会议论文405篇、专利文献983839篇;相关期刊607种,包括广西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中国骨伤等; 相关会议20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14年度学术会议暨北京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2013九江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暨国际针刀医学论坛等;手法治疗的相关文献由5245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剑非、等、张军等。

手法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68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40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83839 占比:99.67%

总计:987112篇

手法治疗—发文趋势图

手法治疗

-研究学者

  • 范剑非
  • 张军
  • 孙树椿
  • 赵平
  • 韦贵康
  • 柳小林
  • 范宇
  • 鲍圣涌
  • 冯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增鑫; 闫彦宁; 刘迎东; 尹昱; 赵振彪
    • 摘要: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hronic non-specific neck pain,CNSNP)为持续超过三个月的颈部疼痛。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或波动性颈部疼痛,伴有颈部活动范围下降、运动功能障碍、颈部周围相关肌肉无力或疲劳等,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美国物理治疗协会将其定义为“颈部疼痛伴活动障碍”类型[1]。该病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其年患病率高达30%—50%。初次发作后1至5年内,仍有50%—85%的患者经常出现持续性或反复性颈部疼痛[2]。
    • 陈珂
    • 摘要: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缓解青少年平足症疼痛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33例青少年平足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手法治疗,每周2次,治疗6周;对照组使用足部矫形鞋垫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X线片侧位第一跖距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距舟关节包容角(TCA)、前后位第一跖距角(T1M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评分分别为(85.79±3.82)分和(90.83±8.1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8.46±5.68)分和(85.26±4.1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末次随访X线片中各测量参数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对于缓解青少年平足症的疼痛具有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作为保守治疗的方案加以推广。
    • 田俊丽; 杨一民; 游爱萍; 申莉; 甄天程
    • 摘要: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进行分析,以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0例。参比组应用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研究组应用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与疾病相关症状评分、椎动脉血管指数、治疗总有效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与疾病相关症状评分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椎动脉血管指数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性为98.00%,高于参比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07)。结论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能够缓解患者与疾病相关症状,优化椎动脉血管指数,提高治疗总有效性,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安茜; 吴宗辉
    • 摘要: 落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作的颈部肌肉疼痛及颈椎活动范围受限。手法治疗作为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法之一,在用于缓解落枕引起的肌肉疼痛、恢复颈部正常生理功能等方面疗效显著。此前,相关文献多是关于针刺疗法或推拿手法结合其他治疗方式的实证或临床疗效性研究,未能系统分析落枕单一手法治疗的发展脉络及创新进程。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近5年运用单一手法治疗落枕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分析,对国内手法治疗落枕的新方法进行总结,以期能进一步补充完善国内手法治疗体系建设,为更好地运用相关手法治疗临床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徐胜; 李万庭; 张敏
    • 摘要: 目的:研究器械辅助软组织松解技术(IASTM)对于偏瘫肩痛(HSP)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HSP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个体化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IASTM对肩周软组织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FMA-UE)评估,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采用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评估,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UE评分、肩关节PROM、VAS评分以及M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后,2组FMA-UE评分、肩关节PROM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ASTM和手法治疗均能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PROM,疼痛程度以及ADL能力,且IASTM对HSP患者的改善效果要优于手法治疗
    • 李泽敏; 李航; 王奇; 许银红; 家泽玮; 张璐莎; 张紫琪; 齐运杰; 陈建平
    • 摘要: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由颈部的肌肉、韧带、神经、椎间盘、骨骼和血管等结构病变引起的继发性头面部疼痛,通常伴有颈部疼痛[1,2]。CEH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手法治疗、神经阻滞、射频治疗等[3]。许多传统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在治疗CEH时到达靶点的有效成分较少,疗效欠佳。手法治疗与神经阻滞治疗后普遍存在症状缓解不持久或疗效差等问题。
    • 陆绍勇; 杨小连; 盛艺璇; 韩松; 叶森林
    • 摘要: 目的观察红外偏振光结合手法治疗中青年非特异性颈痛(nonspecific neck pain,NNP)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青年NNP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中青年NNP患者70例,根据诊疗卡号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手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肌肉硬度、肌张力、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障碍评分。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35、34例患者获取了有效的研究数据。研究结束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为(3.13±1.21)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为(27.16±10.25)分,研究组VAS评分为(2.60±0.72)分,NDI指数为(16.36±8.56)分,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功能障碍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与单纯手法治疗比较,采用红外偏振光结合手法治疗中青年NNP患者,能更好地降低颈部肌肉硬度和肌张力、缓解疼痛,改善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 徐明瑶; 刘渊; 谢宏伟; 陈晓婷; 童文慧; 高永豪
    • 摘要: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岭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近30 a中医骨伤特色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研究现状,为中医骨伤手法治疗KOA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1979年~2019年期间关于岭南中医骨伤手法治疗KOA的临床文献,分析文献特征和中医骨伤手法特点。结果: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共纳入94篇文献,常用手法的选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揉法、按法、点法、拿法、拨法;常用穴位的选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血海、阳陵泉、委中、梁丘、足三里;常用解剖部位的选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腓肠肌、股四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腘绳肌。结论:岭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中医骨伤手法治疗KOA以松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缓解粘连、舒筋通络为主;穴位选取以局部取穴、以痛为腧、益气养血、活血通经为主;部位选取以膝部周围、应力集中处为主。
    • 张宇; 郁金岗
    • 摘要: 肌筋膜释放技术是一种筋膜治疗手法,涉及应用持续压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肌筋膜复合体,通过恢复受损筋膜组织的功能来减轻疼痛及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操作安全简便,效果显著,可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疗法,常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易患群体逐渐扩大幵呈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肌筋膜释放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药物性和低成本的治疗斱法为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肌筋膜释放技术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治疗的可能机制迚行综述。
    • 吴昔钧; 邱峰; 陈莉
    •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IQ脉冲治疗枪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IQ脉冲治疗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顶推法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5例,对照组脱落5例。最终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完成统计。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分、背部双侧肌张力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IQ脉冲治疗枪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