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即时效应

即时效应

即时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体育、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44275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科技信息、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吞咽障碍高峰论坛、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即时效应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世卿、万良华、张崇林等。

即时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4275 占比:99.77%

总计:44377篇

即时效应—发文趋势图

即时效应

-研究学者

  • 张世卿
  • 万良华
  • 张崇林
  • 曾志刚
  • 邱红
  • 任淑梅
  • 光守炳
  • 冯跃
  • 刘昌顺
  • 吴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灿; 魏春鹏; 向安峰; 陈玫羽; 刘胜
    • 摘要: 疼痛是针灸临床重要的适应证之一,而针刺镇痛的即时效应是针刺应用的优势所在,近年来也逐渐成为针灸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关注热点。已有的报道表明针刺镇痛存在广泛的即时效应,但针对具体病种还有待进一步严格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针刺镇痛即时效应的概念也尚缺乏统一定义。该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针刺镇痛即时效应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归纳;重点分析了针刺镇痛即时效应的相关影响因素;阐述针刺镇痛即时效应的研究意义。
    • 熊俊; 徐绍忠; 周星辰; 谢洪武; 项洁
    • 摘要: 目的:应用rs-fMRI技术,探讨原发性痛经患者在接受艾灸热敏态关元穴刺激前后,大脑局部功能活动一致性(Re Ho)的变化特征。并以显著性差异的脑区峰值坐标划定10mm半径作为感兴趣区,进行全脑网络的功能连接(FC)分析,探讨艾灸热敏态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痛情绪调节的中枢响应特征。方法:18例合格受试者,在关元穴均有热敏灸感。对所有患者进行T1结构像、激发前功能像及激发后功能像扫描,扫描时间均为6分钟。计算Re Ho值以检测区域内大脑功能活动的一致性,计算FC值以检测种子点与全脑连接强度。应用xjview95获取相应图像,每个簇块体积阈值(Cluster)大于或等于85个体素,单体素阈值P<0.05。图像可视化基于Brain Net获取最终结果图像。结果:Re Ho值的增强的团块8个,占比80%。显著增强的脑区中,体素量最大的是右侧额中回,共237个;其次为左侧额中回,共220个,均分布在6号团块,属于前额叶(PFC)。进而以6号团块峰值坐标划定10mm半径作为感兴趣区与全脑FC分析可见,显著增强的脑区有2个,体素量最大的是右侧角回,其次是左侧顶上回。不同团块,脑区体素占比最大的是右侧角回,达39.66%。显著减弱的脑区有10个,占比83.33%。体素量最大的是左侧补充运动区,其次为左侧额中回。不同团块,脑区体素占比最大的是左侧颞中回,达73.20%。结论:艾灸原发性痛经患者热敏态关元穴即刻效应显著,脑区局部一致性协调以正激活为主要表现,其中前额叶(PFC)很可能在镇痛感觉和镇痛情绪起关键作用。前额叶(PFC)-默认网络(DMN)功能连接改变可能是镇痛起效的重要中枢机制。
    • 陈东男; 叶森林; 石悦; 段正庭; 冯跃
    • 摘要: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观察推桥弓干预Ⅰ级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的即时脑效应。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15例EH患者和15例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基线情况与EH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入组前分别填写两组人口统计学数据,试验开始后,先采集两组患者基线期rs-fMRI数据、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后对EH组进行10 min推桥弓干预,再行第二次MRI扫描,最后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分析方法,比较EH组与HC组的ALFF值,再选择Pearson相关分析ALFF值差异脑区与血压的相关性;以及干预前后ALFF值的变化。结果 与HC组相比,EH组患者仅左侧额中回(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 MFG.L)ALFF值显著降低(高斯随机场校正,voxel P0.05)。EH组干预后,收缩压(t=3.61,P=0.003)、舒张压(t=3.80,P=0.00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双侧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 MFG)的ALFF值显著升高(高斯随机场校正,voxel P<0.005,cluster P<0.05)。结论 EH患者存在MFG.L大脑活动降低,可能提示EH发病伴随着脑功能的损害;推桥弓能即时调控EH患者MFG的ALFF值,可能是推拿刺激信号传递,激活大脑调节功能,从而改善血压。
    • 申金铭; 张丽瑛; 张捷; 陈芷洁; 蔡树河
    • 摘要: 目的:探讨浅针对失眠患者脑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共纳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招募的受试者10例,采用浅针平补平泻法进行干预,并于浅针干预前后立即采用脑电地形图进行检查.结果:分析表明,浅针干预后,在脑电绝对功率值变化比较中,干预前后δ波各导联功率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θ波F3、C3导联功率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1波C3、P3导联功率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2波T3、C3、P3、P4、T6导联功率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1波各导联的功率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2波F3、C3、P3、P4导联功率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中,浅针干预后部分脑区的脑电功率值下降,说明浅针能够降低脑电兴奋性.
    • 黄金龙; 莫云秋; 顾亚威; 冯晓秋
    • 摘要: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脉慢血流的即时效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iy Angiography,CAG)确诊的冠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患者26例.造影证实冠脉慢血流即刻,所有患者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通过矫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5 min、10 min的冠脉血流变化及冠脉血内皮素(Endothelin,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5 min、10 min,左右冠状动脉C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5 min与10 min冠脉血ET-1、CR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对于CSFP无明显的即时改善作用,但可通过产生即时的抗炎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发挥效用,具有急救效果.
    • 宋燕娟; 李悦; 陈祥林; 梁凤霞; 王华; Gerhard Litscher; 吴松; 李佳; 黄琪; 李桐; 滕汝枫
    • 摘要: 目的:比较针刺与艾灸关元、足三里对气虚证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的即时效应.方法:将90例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艾灸组和非针灸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关元、足三里,留针15 min,仅治疗1次;艾灸组采用艾灸治疗,选穴、治疗时间同针刺组;非针灸组不予以任何干预.于治疗前后记录各组患者气虚证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于治疗前5 min,治疗5、10、15 min及治疗后5 min检测各组患者平均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总功率、低频(LF)、高频(HF)、低高频比值对数(log LF/HF)].结果:针刺组及艾灸组治疗后气虚证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均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5 min HF升高(P<0.05),治疗15 min及治疗后5 min HF均降低(P<0.05,P<0.01);治疗5、10 min及治疗后5 min log LF/HF均升高(P<0.01).针刺组治疗前后5 min平均心率差值高于艾灸组、非针灸组(P<0.05),log LF/HF变化幅度高于艾灸组及非针灸组(P<0.01,P<0.05).结论:针刺与艾灸疗法对气虚证心率变异性均具有一定即时作用,针刺组优于艾灸组,这可能与针刺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良性调节有关.
    • 林璐璐; 王丽琼; 杨静雯; 屠建锋; 王天琪; 邹璇; 孙宁; 刘存志
    • 摘要: 目的:总结针刺时效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针刺最佳效应时机进行阐述与分析,为取得临床最佳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8年8月有关针刺时效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分别从即时效应、后效应及总时效3方面进行研究,涉及留针时间、穴位种类、穴位数量及针刺频次等影响因素.结论:目前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的研究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研究多分散孤立,不成体系;留针时间及后效应观察时间不够长,无法观察到针刺确切的最佳诱导期、半衰期和残效期.今后应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制定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案,纵向观察钎刺的整个作用时期.
    • 闫缪; 孙炜; 王长春; 崔华峰; 郭丽; 李永春; 王锐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对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5 min短时心率变异性(HRV)的即时效应.方法:60例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针刺双侧内关穴,对照组针刺双侧悬钟穴.比较两组HRV短时频域指标TP、LF、HF、LF/HF于针刺前、中、后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针刺后HF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针刺前后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变化均无差异(P>0.05);针刺中观察组H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针刺后两组患者各频域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具有明显增强心脏迷走神经活性的作用,且此作用对本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具有相对特异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