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抑爆

抑爆

抑爆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905篇,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矿业工程、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9498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功能材料、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爆炸与安全技术学术交流会等;抑爆的相关文献由16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德志、陈建、周温等。

抑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498 占比:99.45%

总计:29661篇

抑爆—发文趋势图

抑爆

-研究学者

  • 杨德志
  • 陈建
  • 周温
  • 张超
  • 罗元林
  • 司荣军
  • 罗振敏
  • 薛少谦
  • 程方明
  • 雷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程方明; 南凡; 肖旸; 罗振敏; 牛巧霞
    • 摘要: 为了探究三氟碘甲烷CF_(3)I和二氧化碳CO_(2)复合使用对甲烷爆炸的抑制效果,采用容积为20 L的球形爆炸实验装置,研究了单独和复合使用三氟碘甲烷和二氧化碳对甲烷爆炸压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三氟碘甲烷和二氧化碳后,甲烷爆炸极限范围逐渐缩小,且三氟碘甲烷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更显著,当三氟碘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达到5.5%和32.0%时,甲烷爆炸上下限重合,临界氧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7.85%和12.50%。可见三氟碘甲烷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机制与二氧化碳不同,并不是通过降氧为主而发挥抑制作用的。三氟碘甲烷对甲烷爆炸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二氧化碳,对比体积分数为9.5%的甲烷爆炸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下降的比率,5.0%三氟碘甲烷的抑爆效果约是等量二氧化碳的6倍和5倍。二氧化碳掺混少量三氟碘甲烷后,抑爆效果大幅提升,掺混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且对抑制甲烷爆炸压力作用的提升更显著。三氟碘甲烷掺混体积分数大于等于1.0%时,二氧化碳单位增量导致甲烷最大爆炸压力下降的幅度有所增加。这说明三氟碘甲烷的加入具有改善抑爆效果和增强抑爆效率的双重作用。
    • 王明章
    • 摘要: 分析了大型外浮顶储罐产生密封圈火灾燃爆事故的原因,制定了固体、液体、气体填充3种解决方案,进行了填充装置的详细设计,开展了方案的优选,确定了储罐密封本质安全提升装置。开展了储罐密封本质安全提升技术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填充效率高达93%,在燃爆情况下,改造后超压点压力为改造前的22%。现场应用表明,研发的气体填充装置密封效果良好。
    • 邹颖; 董冰岩; 查裕学; 殷平平
    • 摘要: 随着当今社会对H_(2)的依赖度上涨,发生H_(2)爆炸的危险性不断升高。为了解N_(2)和CO_(2)这2种惰性气体对H_(2)抑爆的效果,以H_(2)占比固定为40%的H_(2)/Air混合气体为例,在20L的爆炸球中进行2种惰性气体的抑爆实验,测试了爆炸过程中壁面处的爆炸压力及爆炸压力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并计算了每次爆炸的爆炸指数K_(G)值。实验结果表明,N_(2)及CO_(2)均对H_(2)爆炸有很好的抑爆效果,随着加入惰性气体,各爆炸压力峰值呈现不断加速下降的变化;而各爆炸压力增长率峰值则呈现先较缓下降再加速下降,最后接近完全抑爆时又缓慢下降的变化。且对比2种惰性气体抑爆效果发现,CO_(2)的抑爆效果要好于N_(2),当加入相同体积分数的不同惰性气体时,加入CO_(2)的爆炸压力及压力增长率均要小于加入N_(2)的,且当N_(2)及CO_(2)占比分别达到62.5%和43.3%左右时爆炸基本被完全抑制。
    • 王秋红; 杨宋萍; 代爱萍
    • 摘要: 为研究彩跑粉的爆炸强度和爆炸敏感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实验系统和热重-差热分析仪开展实验,在分析红色彩跑粉爆炸压力和爆炸极限氧浓度(LOC)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小苏打对红色彩跑粉爆炸极限氧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粉中添加红色食用色素后形成的彩跑粉会增加爆炸风险,爆炸猛烈度属于St1级;在50~400 g/m 3粉尘浓度范围内,红色彩跑粉的LOC值先减小后增大,在200 g/m 3时LOC值达到最低9%;当添加不同比例小苏打对红色彩跑粉爆炸风险进行抑制时,发现LOC值随着红色彩跑粉与小苏打混合性粉尘掺混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掺混比为50%时,红色彩跑粉与小苏打混合性粉尘的LOC值为21%。研究结果可为彩跑粉加工厂的抑爆和惰化防爆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 杨炳辉; 江丙友; 苏明清; 王培龙; 洪汉; 李静静; 姚祺
    • 摘要: 为了预防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通过改变粉尘仓充压压力产生不同的扰动,研究9.5%CH_(4)浓度下不同扰动条件对CO_(2)抑爆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所得参数进行分析,得到CO_(2)抑爆特性与初始扰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均匀静置状态,初始扰动的存在均能提高CH_(4)的爆炸强度,当引发初始扰动的粉尘仓压力为1.5 MPa时,最大爆炸压力达到0.78 MPa;随CO_(2)浓度增大,爆炸强度整体下降,呈二次下降趋势、最大爆炸压力时间呈上升趋势,且各初始扰动压力间爆炸强度均大于均匀静置状态、最大爆炸压力时间小于均匀静置状态;同时利用CHEMKIN软件得到绝热平衡压力,计算热损失参数发现,同一气体混合比例工况下,初始扰动状态的热损失及热损失分数明显低于均匀静置状态的,且当CO_(2)浓度为15%时,差距最大,不同初始扰动间热损失及热损失分数最小值分别为0.01319 kJ/m^(2),17.9%,远小于静置状态下0.03629 kJ/m^(2),46.4%,说明初始扰动对于CO_(2)抑爆效果存在削弱作用。
    • 熊杰; 李强
    • 摘要: 火灾及爆炸事故,严重威胁装甲车辆及其内部作战人员安全.从装甲车辆灭火抑爆技术发展历程入手,介绍灭火抑爆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并对国内外装甲车辆灭火抑爆技术研究动态进行分析,从系统的适配性、通用型灭火剂、车辆外部灭火系统三方面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 王子拓; 蒋新生; 蔡运雄; 余彬彬; 王春辉
    • 摘要: 为研究七氟丙烷对汽油蒸气爆炸抑制作用,搭建含弱约束端面直角管道汽油蒸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开展汽油蒸气爆炸实验研究,并与喷入七氟丙烷抑爆介质进行对比,分析爆炸超压值、火焰强度值和火焰传播速度等爆炸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3%,1.5%和1.7%汽油蒸气体积分数下,不加抑爆介质时,爆炸超压值、火焰强度和火焰传播速度随着汽油蒸气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增大;将七氟丙烷作为抑爆介质喷入时,爆炸超压峰值分别下降91.06%,34.57%和50.92%,火焰强度降幅达到99.83%,火焰传播速度几乎降为0,火焰持续时间随之缩短几乎为0,七氟丙烷具有良好的阻隔防爆效果.
    • 何昆; 石英杰; 李孝斌; 田国兵
    • 摘要: 以丙酮为研究对象,利用HY-12474型爆炸极限测试装置,测试丙酮蒸气的爆炸极限以及氮气、二氧化碳、七氟丙烷对丙酮蒸气爆炸的抑制效果.相比较而言,丙酮蒸气退出可爆范围,氮气、二氧化碳和七氟丙烷的浓度分别为32%、26%、13%.随着惰性气体的加入,氮气和二氧化碳使丙酮蒸气的火焰传播速度逐步降低.七氟丙烷的加入,在贫燃浓度时丙酮蒸气的火焰传播速度会有小幅度的提升,而后下降;在富燃浓度和化学计量浓度时,与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抑爆趋势相同,火焰传播速度一直降低.从数据上看,七氟丙烷的抑爆效率最高,但需要在合理的浓度范围内使用,二氧化碳次之,氮气最差.所得结论为气体抑爆剂的优选以及气体抑爆装置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李强; 张立军; 王冠鹰; 宋文刚; 吴秀龙; 黎轩
    • 摘要: 鉴于现有双红外波段的火焰探测器报警响应过慢的弊端,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火焰探测装置.采用紫外光敏管(185~260 nm)、双红外光敏管(2.7,4.35μm)的三探头设计,结合可靠的硬件电路和高效的火焰识别算法,使得探测器具有超快时间响应(≤2 ms@0.4 m标准火)、视场大(110°)、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同时,火焰探测器面向实际应用,具备预防多因素干扰的能力,可有效排除日光、各类人工光源等非火焰辐射引发的误报警,解决了感光型火焰探测器一直存在的误报率过高的问题.
    • 常新明; 张红军; 魏垂胜; 刘永志; 王发辉
    •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粒径细水雾对管内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机理,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μm粒径的细水雾对瓦斯爆炸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爆炸时的火焰温度、火焰传播速度和最大超压值,但45μm和160μm粒径的细水雾对管道内瓦斯爆炸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是:小粒径细水雾在火焰锋面能够完全蒸发,蒸发时产生的吸热阻氧效应使燃烧反应速率降低,从而起到抑制瓦斯爆炸的作用;大粒径水雾在火焰锋面无法完全汽化,在流场中引起湍流增强效应,使爆炸强度增强.研究结果对细水雾抑爆系统的设计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