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拉尼娜

拉尼娜

拉尼娜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9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01832篇;相关期刊188种,包括浙江气象、气象知识、地球物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等;拉尼娜的相关文献由57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学祥、杨冬红、陈新军等。

拉尼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1832 占比:99.71%

总计:102126篇

拉尼娜—发文趋势图

拉尼娜

-研究学者

  • 杨学祥
  • 杨冬红
  • 陈新军
  • 孙丞虎
  • 赵景波
  • 余为
  • 周兵
  • 毛燕军
  • 任福民
  • 司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璇; 郑崇伟; 郝全成; 吴雪剑
    • 摘要: 为了改进气象行业标准(国标)推荐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监测指数所涉及的异常数据带有趋势、间隔10年的修订所可能引入的额外周期、指数一致性及气候标准值变动所引起的事件属性、强弱的变化等系列问题,本文基于一个可以消除一阶趋势并舍弃气候标准值的异常计算方法用以构建相关指数。结果表明,该方案所计算的指数与原指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有显著趋势的序列中,本方案较气象行业标准推荐方案算法简单,趋势消解显著,在应对气候变暖等系列问题中,本方案具有推广价值。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底火山喷发,海面大面积“炸开”,巨大波纹向外迅速扩散,冲击波穿越数千公里。1月17日,我国风云三号D星监测显示,此次可能是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将影响拉尼娜状态的发展趋势。
    • 冯永辉; 李旭光; 崔金磊; 吴彤; 郝希然; 任杰; 李沐阳
    • 摘要: 开鲁县位于“中国草原肉牛之都”通辽市西部,区域总面积4488平方千米,是科尔沁肉牛品种培育发展项目核心区。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预警,2021年又是“双拉尼娜”年,开鲁县2021年11月7~10日出现有史以来的罕见暴风雪,平均积雪深度42厘米,最大积雪深度91.6厘米,平均风力7~8级,阵风风力9~10级,导致农业大棚和畜禽棚舍倒塌,牲畜死亡,给开鲁县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减轻暴雪对畜牧业造成的损失是其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从业经验和大量研究阐述了暴雪对畜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 马维涵
    • 摘要: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提供的降水量图和风场图,以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气象卫星合作研究所(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tudies, CIMSS)提供的卫星云图,对2021年7月17—22日的“21·07”型河南大型降水进行分析。此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降水覆盖范围广、累计雨量多、短时雨强极强,极端性非常突出,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
    • 李多; 顾薇
    • 摘要: 2021年秋季,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特点。季内降水总体表现出“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华西秋雨异常偏强。对北方地区降水阶段性异常偏强的成因分析表明,9月至10月上旬,欧亚中高纬度环流呈“西低东高”型分布,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为显著低槽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大、西伸明显,秋季前期异常偏北,有利于华西秋雨偏强。同期,850 hPa距平风场上日本海以西存在的异常反气旋式环流有利于引导偏东路径的冷湿气流输送至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地区,与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水汽通量异常辐合区,造成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此外,MJO位于第3~5位相的日数异常偏多也是北方降水的有利因素之一。进一步诊断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秋季再次进入拉尼娜状态,双峰型拉尼娜的海温条件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偏北。因此,海温外强迫信号的影响加上低纬和中高纬度环流异常的共同作用造成9月至10月上旬东亚环流型异常特征,并进一步导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
    • 袁媛; 申乐琳; 晏红明
    • 摘要: 本文利用多种资料并基于统计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1970—2019年期间的拉尼娜事件与我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对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影响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70—1996年期间的拉尼娜年冬季西南地区气温均偏低,并表现为“冷干型”特征;而1997—2019年期间的拉尼娜年冬季西南地区则可能为“冷湿型”或“暖干型”.进一步分析发现青藏高原500 hPa高度场是拉尼娜事件影响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重要桥梁,并且高原高度场明显滞后热带海温异常,其与赤道中太平洋海温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1970—1996年期间,高原高度场与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显著正相关,这期间的拉尼娜事件会导致高原高度场偏低,配合蒙古气旋偏强、冷空气以偏西北路径南下影响西南地区,从而共同导致该地区冬季气温偏低.而在1997—2019年期间,高原高度场与热带海温相互独立,只有强度较强且冷海温范围较大的拉尼娜事件才会导致高原高度场偏低,进而西南冬季低温;而较弱的拉尼娜事件对高原高度场影响不明显,在这些年冬季,高原高度场偏高,冷空气不易南下影响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偏高.
    • 摘要: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1年冬季,我国将形成弱到中等强度拉尼娜气象条件,油菜越冬期遭遇低温和干旱叠加的双重灾害威胁,要切实做好油菜管理工作。
    • 石帅; 李威; 赵珊珊; 艾婉秀; 尹宜舟; 翟建青; 周星妍; 赵俊虎; 孙林海; 曾红玲; 赵琳
    • 摘要: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实时和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对我国2021年汛期(4月1日至10月16日)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汛期,我国气候特征总体雨多温高、旱涝并重,且气候异常特征突出、极端事件频发。一是我国降水“北多南少”,暴雨过程多,强度强、极端性显著;二是高温日数多、南方地区“秋老虎”明显;三是登陆台风数量少,出现了1949年以来在我国陆地滞留时间最长的台风;四是南北方气象干旱并发,阶段性区域性明显。分析还显示,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持续异常活跃,对副热带高压的持续偏北有重要作用。由此共同导致来自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暖湿气流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异常强盛,并随着副热带高压北上,为北方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同时,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空气在我国北方地区频频交汇,导致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多。
    • 廖胜石; 卓健; 罗建英; 零绍珑; 卢炳夫
    • 摘要: 利用2005—2021年4—10月广西91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和Oceanic Nino Index (ONI)数据,分析了广西汛期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及其关联因子。结果表明:(1)广西超过80%站点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在40~70 mm·h^(-1),强度和频次最高均出现在沿海地区,频次次高区域为桂东北地区,但其强度却为广西最低;(2)每年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呈现增多趋势,每年5、6月份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最高,但各个月份强度变化不大。(3)每日04—05时、17—18时的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最高,各个时次强度均在50~55 mm·h^(-1),差别不大。(4)广西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不仅与地形密切相关,而且与南海夏季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关联性很大。(5)前一年秋季的ONI和次年前汛期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呈显著正相关。
    • 宋亚娟; 宋振亚; 魏萌; 舒启; 鲍颖; 乔方利
    • 摘要: 2020年冬季(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下降,形成了一次拉尼娜事件。2021年春季,海表温度回升,转为中性状态。最新观测发现,2021年秋季以来海表温度再次降低,冬季是否会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其对我国冬季的气候有何影响?本文利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发展的短期气候预测系统FIO-CPS v2.0,以2021年10月1日为起报时间,对冬季气候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冷异常将在11月达到鼎盛,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2022年1月将转为中性状态。在连续2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气候背景下,2021年11月,除青藏高原、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及台湾气温偏高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偏低。12月之后,我国北方气温偏高而南方气温偏低的概率较大。此外,降水预测结果显示,初冬,南方降水偏多,而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2022年1月南方降水将偏少,而华北和东北降水将偏多。不同集合之间降水预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表明降水预测结果仍有较高不确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