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推覆构造

推覆构造

推覆构造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73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3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163699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广东地质、江西地质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第五届黄金科学技术论坛、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等;推覆构造的相关文献由1015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少梅、张达、姜波等。

推覆构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3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63699 占比:99.65%

总计:164269篇

推覆构造—发文趋势图

推覆构造

-研究学者

  • 彭少梅
  • 张达
  • 姜波
  • 宋传中
  • 张庆龙
  • 杜菊民
  • 狄永军
  • 苏水生
  • 曹代勇
  • 杜松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智超; 施炜; 熊小松; 吴国炜
    • 摘要: 推覆构造是陆内构造变形中地壳缩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记录盆山结合带-造山带形成演化过程的重要载体。中国北方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及周缘地区,分布了多个逆冲推覆构造带。本文通过对这些推覆构造相关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等资料的综合收集分析,梳理了中国北方众多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的时空展布特征、形成时代及形成机制等。在空间展布上,这些推覆构造沿中国北方近东西向展布,推覆距离几十~几百公里不等,属于浅层次脆性变形。在形成时代上,这些推覆构造的时代可以和燕山运动主挤压变形期相对应,分为早(170~160 Ma)和晚(150~135 Ma)两期。在动力学机制上,本文将推覆体可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主体的逆冲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可能受控于鄂霍次克洋闭合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闭合的综合影响;东段主体逆冲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可能主要受控于鄂霍茨克洋的闭合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应力影响。
    • 刘昭文
    • 摘要: 福建省永定县樟坑-张岩下铁铜矿区位于马坑铁矿田的南西侧,是铁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区,整合区位于上古生代闽西南拗陷带的大田-龙岩拗陷内,属龙岩山字型脊柱东侧与前弧内侧的汇合部,王庄-樟坑推覆构造体南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
    • 王海军
    • 摘要: 柳江盆地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在盆地内及其周缘形成了大面积的岩浆岩体,为探究岩浆对盆地石炭二叠系主力煤田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首先,采用地面水文地质调查结合9个水文动态观测站1个水文年的观测与统计,分析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其次,采用1∶10000水文地质填图结合生产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机、民井抽水试验,水地球化学采样测试,分析盆地构造形态和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划分盆地水文地质单元;然后,在不同构造位置和水文地质单元内部署了6个水文地质勘查钻孔,完成了13层次抽水试验,结合62个地质勘查孔的岩芯精细描述、水地球化学测试、含水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率等物性特征和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岩浆岩对主力煤田含隔水层物性特征的影响;之后,通过奥陶系地下水连通试验和矿井与钻孔的联合抽水试验,分析地下水的径流及其岩浆岩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盆地内矿井的充水因素、涌水量特征及其矿井水害特征,提出矿井防治措施,指明供水水源勘查方向.研究表明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盆地四周露头区的大气降水,其次为大石河等地表水;径流方向为自北向南,自东、西向中部径流;主要以泉眼、矿井和水源井抽水的形式排泄,不同的季节和流域内河流水与地下水补给相互转换;盆地四周的岩浆岩体是良好的隔水边界和水文地质单元划分边界,盆地内岩浆岩的侵入、喷发改变了煤层及其顶底板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阻挡了底部奥陶系灰岩岩溶高承压含水层对矿井的威胁;东、西两翼燕山期岩浆的喷发改变了盆地的构造格局,形成了目前断陷盆地的基底构造形态;西翼的断裂构造和中部裂隙状火山通道改变了盆地地下水流场及其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布特征,表现为西翼富水、东翼缺水的分布格局;西翼的推覆构造体上盘的灰岩含水层分布区和东翼深部的隐伏灰岩含水层是找水的目的 层位;西翼断裂构造带、东翼岩浆未侵入区的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和大石河地表水以及浅部大量分布的小窑积水采空区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关键.
    • 范长丽; 倪鹏
    • 摘要: 银水寺铅锌矿床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是大别山地区最大的矽卡岩型矿床.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先后在银水寺铅锌矿外围发现黄冲、黑石崖和庙冲等多个铅锌矿点,今后银水寺地区仍然是寻找多金属矿的有利位置.CSAMT法是以电偶源为信号源的人工频率电磁测深法,优点是勘探深度大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为了解银水寺地区电性结构特征、区内断裂构造分布情况等,2015年11月,在该区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测量,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静态校正等;然后进行二维电阻率反演并绘制电阻率断面图;根据研究区地质情况推测区内断裂构造分布情况,进一步圈定成矿有利部位,为找矿提供有利依据.结果表明,CSAMT法在寻找隐伏构造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朱家富; 王绪本; 高永才; 梁生贤; 李军
    • 摘要: 在重磁异常资料处理中,向下延拓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位场下延方法,正则化向下延拓可以有效抑制位场下延过程中的振荡效应.龙门山断裂带区域,是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变化以及其隆升机制和印度板块相互碰撞作用关系的重要地区.这里利用重力异常数据正则化向下延拓处理方法,对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模型实验论证了重力异常正则化下延的可行性和优势;然后选取了三条覆盖龙门山地区的典型地质剖面,并对各剖面的重力异常数据进行了位场下延处理.通过对位场下延60 km重力异常场断面分布特征的分析得出结论:明显的重力异常差异带为青藏高原东缘及龙门山构造演化过程的体现;由重力异常特点可以推断出龙门山构造带具有典型的推覆构造特征.
    • 刘少云
    • 摘要: 结合本区从打开储矿通道(F0、F0′)、热液成矿、再接受后期构造破坏的整个过程,形成一套由船山组、栖霞组灰岩层位和滑脱构造双重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铁硫多金属矿床.
    • 李会恺; 邢东雪; 孙万林; 宋绚臻; 苏辉; 张立涛; 庞家俊
    • 摘要: 研究区处于兰坪-思茅成矿带南部,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近年工作成果显示,研究区部分地层成矿元素背景值较高,土壤异常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且与激电异常吻合较好;已圈定矿脉多位于逆冲推覆构造前端的充起构造部位,且多受反冲断层形成的层间破碎带控制.激电测深显示已有矿脉深部多对应有中阻高极化率异常,且具备一定延深;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对研究区成矿前景作出预测,希望能对该区后期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 张蔚语
    • 摘要: 福建省首次在调查区发现火山岩下存在推覆构造,龙北溪组老地层推覆到童子岩组之上,其上又沉积了火山岩,形成新老地层交替出现的复杂多层式的地层、构造叠合类型.文章主要通过研究调查区内地层分布特征,以及成煤地质构造背景,结合野外调查成果,总结、探讨火山岩下推覆构造演化特征,进一步丰富并拓展了福建"四下"找煤理论,为今后在类似火山岩、推覆构造发育地区寻找煤炭资源提供借鉴、参考依据,对缺煤省份隐伏区下找煤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 韦壮; 邓佳; 燕云生; 谷振飞
    • 摘要: 在冀西北坝上新生代覆盖区寻找潜在煤炭资源的过程,发现了系列推覆构造。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冀西北坝上地区侏罗系煤层被推覆构造破坏和控制,白垩系和新生代煤层沉积和空间展布又受推覆构造控制。研究区位于尚义一赤城区域断裂和康保一赤峰区域断裂之间,这两条区域断裂带均为由南向北的大型推覆构造,研究区地表为厚层新生代覆盖物,其下发育次一级推覆构造,其运动方向为北向南,总体与区域推覆构造运动方向相反。同时,发育的次级走滑断裂和平移断裂將侏罗系煤系地层切制成分散块状,上述构造在晚中生代发育和形成。推覆构造运动变形之后为伸展环境,地质活动相对平静,在推覆构造后侧低洼区域沉积了中新生代含煤地层。
    • 王典; 李鹏; 单玄龙; 鹿琪; 刘洋; 于涵
    • 摘要: 推覆构造是一种和油气有关的重要构造形式,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前陆,是挤压或压缩作用的结果,对油气的生成、储集、运移、圈闭和保存条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区从漠河盆地、海拉尔盆地到二连盆地内的中生代推覆构造,组构了大兴安岭西盆地群推覆构造.本文通过对三个盆地五种推覆构造的地震学研究,将其推覆方向归结为两类:第一类由北西向南东推覆,在三个盆地中表现明显;第二类由南东向北西推覆,在海拉尔盆地和二连盆地内有显示.认为第一类推覆作用来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的闭合;第二类推覆作用来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应力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