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颈椎

上颈椎

上颈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74004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护理学报、实用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23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湖南省中西结合医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10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等;上颈椎的相关文献由662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斌、王建华、夏虹等。

上颈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4004 占比:99.89%

总计:174192篇

上颈椎—发文趋势图

上颈椎

-研究学者

  • 倪斌
  • 王建华
  • 夏虹
  • 尹庆水
  • 肖建如
  • 贾连顺
  • 袁文
  • 李郁松
  • 陈德玉
  • 于海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振杰; 解英静; 侯玲玲
    • 摘要: 目的构建5岁儿童和成人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运动方向上两种模型的活动范围及应力分布。方法以1名5岁儿童及1名4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螺旋CT连续扫描颅骨至C_(5)椎体,利用Mimics 14.0、Geomagic Studio 10.0、Hypermesh 13.0、Abaqus 6.14软件构建出包括枕骨、C_(1~4)椎体、椎间盘及主要韧带。加载颅脑重量载荷及1.5 N·m扭转载荷模拟头部三维坐标轴的运动,观察上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及关节突和韧带的Mises应力。结果上颈椎(C_(0~1)、C_(1~2)、C_(2~3))的旋转、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儿童模型均显著大于成人模型(P<0.01),C_(0~1)侧屈活动范围儿童模型大于成人模型(P<0.01)。在各运动方向上,C_(0~1)、C_(1~2)关节突的平均Mises应力儿童模型均显著大于成人模型(P<0.05),C_(2~3)关节突成人模型均显著大于儿童模型(P<0.05);在前屈及后伸状态上,齿状突部位的平均Mises应力儿童模型均显著大于成人模型(P<0.01)。在各运动方向上,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横韧带的平均Mises应力儿童模型均显著大于成人模型(P<0.01)。结论5岁儿童上颈椎C_(0~1)、C_(1~2)、C_(2~3)节段活动范围较大,使得上颈椎稳定性低于成年人,是儿童上颈椎不稳定的解剖学因素,运动中心上移是儿童期颈椎损伤高发的主要因素。
    • 余若晨; 牛国旗; 周乾坤; 刘路坦; 陈辉; 刘涛; 蒋维利
    • 摘要: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已进入临床医学领域,特别是越来越多地用在上颈椎复杂肿瘤类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大幅度提升了手术效果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本文从专业的角度,收集、整理、分析并总结了许多类似治疗成功的病例,发现3D打印技术在上颈椎肿瘤手术治疗中特有的作用是:术前能帮助手术医生选定妥当的手术路径和重建方案,病灶模型可供术中参考并帮助提前打印合适的个性化内植物。当然,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也需要医生正确使用3D打印技术,正确选用材料,以发挥其优势。希望这些收获能对正蓬勃兴起的3D打印应用技术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 吴刚; 丰瑞兵; 胡昊; 黄一拯; 李超; 张海涛; 李朝文; 黄勇
    • 摘要: 目的探讨3D显微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5例患者采用3D显微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D组),21例患者采用普通显微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普通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3D组手术时间(162.33±34.79)min,普通组手术时间(187.59±29.45)min,3D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术后所有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年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共置入上颈椎椎弓根螺钉68枚,其中0级与Ⅰ级置钉共62枚,置钉优良率91.18%,普通组共置入上颈椎椎弓根螺钉96枚,其中0级与Ⅰ级置钉共84枚,置钉优良率87.50%,两组置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硬膜破裂、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3D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普通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均疗效确切,但3D显微镜下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更低。
    • 申庆丰; 李凌博; 马诗博; 夏英鹏
    • 摘要: 寰枢椎脱位(atantoatlas dislocation, AD)是上颈椎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较多,包括外伤骨折、发育畸形、肿瘤、炎症以及退变等。寰枢椎脱位容易导致延髓受压,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直接威胁到生命,所以寰枢椎脱位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解除其对脊髓的压迫,同时重建寰枢椎的序列和稳定。近年来,随着对寰枢椎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手术内固定方式选择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及科学性,同时手术融合的方式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进展。
    • 郝定均; 杨俊松; 刘团江; 贺宝荣
    • 摘要: 上颈椎包括寰椎和枢椎,位于颅颈交界区,在头侧上承颅骨,在尾侧与下颈椎毗邻。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结构,寰椎和枢椎单一椎节的旋转活动度最大,其椎管内的颈脊髓与生命中枢延髓相续,在枢椎椎体内部穿行的椎动脉经横突孔及寰椎后弓上方的椎动脉沟汇入颅内。直接暴力可导致寰椎骨折,进一步影响寰枢关节周围“筋骨”结构的稳定性,导致寰椎和枢椎序列失常甚至脱位。
    • 阮汉江; 金根洋; 李新武; 姚建; 武鹏; 张引; 张帅; 肖俊
    • 摘要: 背景:单节段普通C2椎弓根钉在治疗Hangman骨折时存在拉力较弱、双枚螺钉孤立固定稳定性差的特点。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3种后路单节段内固定方式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新型内固定系统在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上颈椎的影像学数据资料,利用Mimics 10.01、Abaqus 6.12等软件,建立正常的上颈椎(C0-3)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行有效性验证。基于有效性验证的基础上,首先建立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然后建立3种内固定模型:模型A: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B:新型双螺纹中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C:新型双螺纹中空万向椎弓根螺钉+“Ω”形横连内固定模型,比较各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三维活动度和螺钉所受应力情况。结果与结论:①3种内固定方式下C0-3各节段在不同工况下的三维活动度与正常模型相差较小,相差最大的在C2-3扭转方向上,模型A、B、C较正常模型分别增大了0.6°、0.8°及0.8°,且3种内固定模型与正常模型之间三维活动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组内固定植入物各工况下最大应力的大小顺序均为:A组>B组>C组,且螺钉应力集中点在骨折线部位,经统计学分析3种内固定模型的最大应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新型双螺纹中空万向椎弓根螺钉+“Ω”形横连内固定方式具有更优良的抗疲劳特性,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颈椎生理活动度,是一种可用于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内固定方式。
    • 阮汉江; 金根洋; 李新武; 姚建; 武鹏; 张引; 张帅; 肖俊
    • 摘要: 背景:单节段普通C2椎弓根钉在治疗Hangman骨折时存在拉力较弱、双枚螺钉孤立固定稳定性差的特点.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3种后路单节段内固定方式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探讨新型内固定系统在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上颈椎的影像学数据资料,利用Mimics 10.01、Abaqus 6.12等软件,建立正常的上颈椎(C0-3)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行有效性验证.基于有效性验证的基础上,首先建立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然后建立3种内固定模型:模型A: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B:新型双螺纹中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模型C:新型双螺纹中空万向椎弓根螺钉+"Ω"形横连内固定模型,比较各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三维活动度和螺钉所受应力情况.结果 与结论:①3种内固定方式下C0-3各节段在不同工况下的三维活动度与正常模型相差较小,相差最大的在C2-3扭转方向上,模型A、B、C较正常模型分别增大了0.6°、0.8°及0.8°,且3种内固定模型与正常模型之间三维活动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组内固定植入物各工况下最大应力的大小顺序均为:A组>B组>C组,且螺钉应力集中点在骨折线部位,经统计学分析3种内固定模型的最大应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新型双螺纹中空万向椎弓根螺钉+"Ω"形横连内固定方式具有更优良的抗疲劳特性,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颈椎生理活动度,是一种可用于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内固定方式.
    • 邬超; 王一丹; 关欢欢; 高明杰; 李志军; 李筱贺
    • 摘要: 利用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及枕骨大孔解剖学结构,分析枕骨髁、枕骨大孔形态学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参数。选取60例正常者的头颅和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女性各30例,年龄20~65(48.18±16.17)岁,将数据导入Syngo.via软件,头颅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长、宽、高、内倾角,枕骨大孔纵径、横径、面积,头颅眉间点到颅后点的最大距离(SML)、在SML直线上头颅眉间点到枕骨髁后缘连线的距离(GOCP)、枕骨大孔前缘到枕骨髁后缘连线的垂直距离(AOCP)、左、右侧枕骨髁内侧缘到Y轴距离(OC-M)、左、右侧枕骨髁后缘到X轴距离(OC-P);枕骨髁分类指数(OCI)、枕骨髁相对于头颅的分类指数(SOCI)、在SML直线上中点到枕骨髁后缘连线距离(COCP),并确定左、右枕骨髁相对位置关系的类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