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5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7911篇;相关期刊1413种,包括对外传播、文化月刊、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第12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 、201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等;文化符号的相关文献由3048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德朝、毕宝魁、施江义等。

文化符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55 占比:25.01%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7911 占比:74.52%

总计:10616篇

文化符号—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余艳波; 高朔
    • 摘要: 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增长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武汉实体书店的发展现状表明,新型实体书店的兴起与文化消费热潮存在内在逻辑相关,即国家战略与文化方针的引导、社会资本与市场需求的耦合、技术赋能与品牌营销的并进.从文化消费符号蔓延、文化消费景观建构、个体身份认同与社会阶层归属、大众媒介与广告操控四个方面,研究书店文化在需求与消费之间的符号价值,发现在新型实体书店的文化消费中,人们消费的不仅仅只是书籍这一物质存在形式,还存在着对各类衍生品、生活方式、文化符号的价值消费.文化消费与大众需求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以符号价值探讨新型实体书店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消费的动因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推动大众文化消费的有序发展.
    • 祁迪雅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除了物质追求之外愈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汉服热"的兴起促使汉服成为复兴传统文化的焦点之一.活态传承是文化传承的最高境界,汉服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文化符号,在传承与发展中更应得到活化利用.本文分别从汉服文化内涵、汉服文化符号以及汉服活态传承的社会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为汉服传承与长足发展提出建议.
    • 钱开胜
    • 摘要: 3月11日,以“南宁火龙果·甜蜜你和我”为主题的“南宁火龙果”主题地铁站揭幕仪式在南宁市地铁1号线民族广场站举行。这是当地为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提高社会认知度及产地自信,促进农产品文化传播而推进的一项特色举措。该地铁主题站设置了科普区、微景观生态种植园、科普视频展示和打卡互动等板块,多方位展示了“南宁火龙果”品牌区域价值、文化价值及产品价值,形成独特的城市IP文化符号
    • 路佳煜
    • 摘要: 古往今来,《山海经》中的异兽元素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如今,这些元素不仅在影视剧中,而且在新媒体平台也有着广泛的传播。自媒体美妆账号“嘉了个玲”制作的《山海经》系列原创视频在网络上受到观众的喜爱。该系列原创视频的主题回归《山海经》作品本身,并通过当下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展了其传播空间。《山海经》元素在当下的传播需要更加多元化、体系化,也需要更多地回归作品本身。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山海经》这一文化典籍的传播价值。
    • 陈秋云; 刘爱章
    • 摘要: 贫困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具有世界意义。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做到对外精准传播,对于建构话语权、树立政党和国家良好形象、传播人类文明新形态意义重大。目前中国扶贫故事的对外传播在叙事逻辑、话语逻辑、对象逻辑和反馈逻辑方面存在不足,要善用共情策略,以小人物、小故事彰显大道理、大逻辑;要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融通媒体的对外传播大格局;要建立科学评估和反馈体系,在传播中精进、在精进中传播。
    • 解学芳
    • 摘要: 技术发展史也是文化符号生成、创新和演进的历史,技术的变迁与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为彼此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意义。技术对文化塑造的演进轨迹呈现出应用新技术与漠视新技术截然不同的新旧格局。网络文化符号的发展成为牵引和倒逼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其高度依赖新技术的现实,客观上给予技术创新更普遍、更持久的激励,推动着技术创新扩散潜能的持续释放。
    • 吕宇翔; 张洋
    • 摘要: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华,是建构文化身份的一种极佳方式,而短视频平台能够快速实现其传播需求,通过互动等方式快速帮助用户建构文化身份认同。文章通过符号互动论的视域,探讨抖音文化符号的案例,为我国短视频平台文化符号的传播提供建议。
    • 毕若雪; 刘馨佩
    • 摘要: 进入数字创意时代,科技和文化创意迸发出新的活力,为IP文化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冬奥吉祥物的冰墩墩瞬间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IP形象,深受国内外人民喜爱。本文通过传播学视角分析冰墩墩IP形象特点及走红现象,并探索其走红背后的原因。通过冰墩墩走红案例分析,为中国IP形象的传播提供策略,对促进中国IP形象的传播有现实意义。
    • 李海波; 郭家明
    • 摘要: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当前建筑中面临的文化意义缺失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从文化符号的生产创造视角将其归纳为自然符号、人工符号两大类,并通过实例研究方法,对建筑设计中符号的应用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出现代建筑设计应将文化符号与地域特色相融合,以实现符号象征与内涵的再现,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路。以期为解决建筑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能。
    • 邢亚龙
    • 摘要: 目的以文化符号的象征性含义为切入点,探索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有效方法,促进澳门文化传播和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方法首先,对澳门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必要介绍,并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纪念品属性与开发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从文化符号角度进行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符号概念的阐述,定义文化符号的主题类别,继而在文化符号借用象征方式和隐喻象征方式中构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架构;最后,调查和分类澳门文化符号的内容,给出澳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方法,同时通过设计实例加以说明。结论文化符号的借用与隐喻设计方法能有效帮助设计师从象征角度完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关键是找到文化符号与旅游纪念品之间的象征性联系。这对设计理论研究和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