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663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社会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56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32877篇;相关期刊1795种,包括法制与社会、青年探索、中国青年研究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文化记忆:时代、历史与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文献由6690位作者贡献,包括曾铁、俞林、聂洪辉等。

新生代农民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56 占比:16.59%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32877 占比:83.21%

总计:39510篇

新生代农民工—发文趋势图

新生代农民工

-研究学者

  • 曾铁
  • 俞林
  • 聂洪辉
  • 李群
  • 郑永兰
  • 叶玲
  • 石宏伟
  • 张宏如
  • 徐志达
  • 史成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姜春云
    • 摘要: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与机制。研究显示,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社会网络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结论依然成立。同时,就业质量和心理融合在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即社会网络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和心理融合程度,而较高水平的就业质量和心理融合能够从主客观层面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改变提供助力。
    • 袁爱清; 冷颖姝
    •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是助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其向上流动仍然受到严重阻碍,而网络信息为其向上流动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路径。本文基于1402份农民工向上流动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网络信息对其向上流动主观感知的影响及代际间差异性。研究发现,80后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的主观感知高于90后;对于80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环境感知、网络信息接触、网络信息满意度对其向上流动的主观感知均有显著影响;对于90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文化程度、网络信息满意度对其向上流动的主观感知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应增强对农民工网络信息支持的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应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 聂勇
    • 摘要: 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速度加快,“大国工匠”已然成为我国民族品牌之一。弘扬“工匠精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及完善技能人才体系等成为时代要求,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成为紧迫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保障制度、培训激励制度、教育培养制度和主体层次需求体系不完善等现状,发掘造成不良现状的原因,提出从统筹规划,强化主导力、后备力以及内生动力等方面各个击破,由内而外完善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养的相关体系、内容和制度等,全面推进“大国工匠”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水平。
    • 刘淼淼; 韦向阳; 宁鑫
    • 摘要: 基于446份阜阳市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研究媒介素养对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会对返乡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媒介评价和媒介使用的影响最显著,媒介认知的影响较为显著。为进一步提升阜阳市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以提升其返乡创业意愿,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社区及工作场域、媒介平台以及政府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 吕德胜; 霍夏梅; 公言秀
    • 摘要: 为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念和价值追求方面的发展变化择取G省L市不同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个别访谈和问卷调研,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01份有效问卷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媒体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择业价值观表现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如何积极培育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围绕加强教育引导、积极政策扶持、劳动维权保障、强化培训提高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个人思考和认识。
    • 曾恺; 郑小芬; 段锦云; 田晓明
    • 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深入,新生代农民工依赖于现代化的企业组织,组织社会化方式发生改变,其组织社会化如何影响员工创造力值得进一步的探讨。以406名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他们展开调查和分析,层级回归和拔靴法的结果显示,组织社会化正向预测其员工创造力,创新角色认同在组织社会化对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且工作创新要求正向调节了创新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
    • 何书仪; 罗竟疑; 黄雨欣; 龚嘉怡; 王琼胜
    •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下社会生产发展的主力军,其获得感则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发展与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在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日趋重要的当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内涵与现状,分类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获得感的策略。
    • 叶玲
    • 摘要: 职业教育在消除绝对贫困的过程中发挥了人力资本扶贫、结对帮扶扶贫、项目开发扶贫、技能培训扶贫等多项作用,取得了迅速帮扶的成效。面对深陷相对贫困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同样需要担负起赋能、赋形、赋涵等多种使命,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相对贫困代际传递、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相对贫困社会保障、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幸福能力,有效缓解新生代农民工相对贫困的局面。
    • 宓现义
    •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欠缺、市民化素能偏低,导致就业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工资收入偏低,成为阻碍其职业转型与市民化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农民工代际差异,依据新生代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的新特点与职业和素能等方面的新诉求,探索构建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网络供给资源平台系统,助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职业与身份双重角色的转换,满足他们职业提升诉求与城市新生活的融入,提高幸福指数,对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周迎楠; 王俊秀
    • 摘要: 近年来,出生于1980 年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中坚力量,作为我国青年群体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部分,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生活(包括城市适应和生活满意度)和工作(包括工作倦怠、工作意义感和工作满意度)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这些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工作倦怠、工作意义感、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情况都不容乐观,超过三成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或对此表示不确定;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工作倦怠;近四成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超三成的调查对象对目前的工作表示不满意;四成半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生活满意度一般,近四成的调查对象表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同时,不同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工作倦怠、工作意义感、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路径分析发现,工作倦怠、工作意义感和工作满意度在城市适应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良好的城市适应和工作意义感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工作倦怠则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破坏性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