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3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1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9496篇;相关期刊779种,包括社会科学家、贵州民族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五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第四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0(EBM2010)(2010年工程和商业管理国际会议)等;旅游扶贫的相关文献由2348位作者贡献,包括向延平、黄渊基、蔡雄等。

旅游扶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1 占比:15.24%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9496 占比:84.57%

总计:11229篇

旅游扶贫—发文趋势图

旅游扶贫

-研究学者

  • 向延平
  • 黄渊基
  • 蔡雄
  • 李莉
  • 王建华
  • 黄燕玲
  • 程道品
  • 罗盛锋
  • 刘婷
  • 和文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建昌; 李云
    • 摘要: 旅游扶贫为中国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脱贫攻坚过渡期,旅游扶贫在继续发挥使贫困对象获益作用的同时,应积极与新时期乡村振兴融为一体。通过进一步发挥好已有旅游扶贫项目作用,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强化旅游扶贫项目建设,释放旅游扶贫综合效应以及利用好国家扶持政策等途径,实现脱贫攻坚过渡期旅游扶贫的高质量发展。
    • 张翔云; 何星亮
    • 摘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间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运动规律。旅游业凭借能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及实现价值共创等优势,已成为贫困且旅游资源发达地区减贫的重要途径和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但是,任何事物发展总有两面性,贫困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脱贫致富的同时,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的商业化、外来资本的参与、外来文化的侵入等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对当地可持续发展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文章首先从国内外旅游扶贫历史进程中,指出旅游扶贫中存在的不虞效应现象,接着对不虞效应的由来、哲学原理及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旅游扶贫所产生的不虞效应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出发,提出应对不虞效应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对机制与措施,以期为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以及脱贫致富的高效推进及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作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
    • 赵慧; 李鹏举
    • 摘要: 旅游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巴中市地处秦巴山地区,是秦巴山地区中心城市中旅游扶贫效率最高的城市。通过对巴中市旅游资源、环境、经济等领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认识,总结近年来巴中市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获得的收益,对巴中市旅游扶贫的收益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在旅游扶贫长效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威胁因素,探究巴中市旅游扶贫长效发展新路径,以防止农户返贫,确保脱贫成效持续稳定和旅游扶贫运作体系持续有效。
    • 吴向梅
    • 摘要: 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22年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红色旅游异常火爆,未来将呈上升趋势。红色旅游是红色教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不仅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之旅,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鉴于此,设计了一款基于红色旅游的AI导游服务应用系统,采用AI视频播报机制实现人机语音交互,供民众外出旅游使用,特别适合自驾游,非常便捷易用、功能强大。旅客在旅行中需要的服务系统基本都可以提供,完全可以代替人工导游,而且为用户节省时间、金钱成本,可以让更多的民众乐于去红色景区旅游,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土特产和美食的推广,拉动服务行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各景区和景区所属地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实现旅游扶贫
    • 赵建昌; 王琳
    • 摘要: 政府主导下的中国旅游扶贫发展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益。密集出台的中国旅游扶贫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旅游扶贫重视程度的提升。旅游扶贫政策使贫困对象在旅游扶贫中精准获益,通过多部门联合途径实现旅游扶贫的融合发展。旅游扶贫政策明确了旅游扶贫过程中不同部门的义务,确保在旅游扶贫过程中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严格保护。旅游扶贫政策高度关注在乡村振兴、深度贫困区及革命老区发展中对旅游扶贫的运用。中国旅游扶贫政策将随着旅游扶贫发展而不断完备。政策驱动下中国旅游扶贫开创的中国特色的旅游扶贫模式,是对世界旅游扶贫发展的重要贡献。
    • 潘华丽; 刘婷
    • 摘要: 基于陕南秦巴山区2016—2019年面板数据,结合旅游扶贫的内涵,构建包含经济、社会、生态、扶贫绩效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8个县域的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的绩效逐年上升;各县(区)之间旅游扶贫绩效的差异较为明显,综合绩效空间上呈现出中部较好、东西部较差的态势分布;各维度绩效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县(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状况优于生态环境状况和扶贫脱贫状况.通过地理探测器对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测,地理探测器q值从大到小排序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旅游综合收入>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坡度>A级景区数>城镇化率;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旅游扶贫绩效的影响远超过单因子的作用,不存在单独作用因素,反映了陕南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绩效空间分异的决定因素与影响机制之间存在复杂关系.
    • 李剑锋; 荆颖蔷; 车海艳
    • 摘要: 研究阐述了全国及山西省乡村旅游扶贫的政策背景,结合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目标要求,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乡村旅游扶贫成效的评价体系,对山西省确定的9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重点村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各旅游村完成了乡村旅游扶贫目标,长治市大河村、阳泉市娘子关村及吕梁市李家山村扶贫成效突出。
    • 周思齐; 王兆夺
    • 摘要: 为获得英山县居民对旅游扶贫产业脱贫成果满意度的感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县内具有示范性的景区所在村的村民展开问卷调查,并分析英山县居民对前期开展旅游扶贫带来的脱贫成果效益的满意度情况及其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旅游扶贫带来的效益主要来自经济效益、社会文化和环境效益3个方面;性别、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和家庭收入等社会学特征对村民关于脱贫成果效益感知差异存在较大影响。
    • 曾迎霄
    • 摘要: 乡村振兴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而实施的两大发展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促进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转型。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种模式,与乡村振兴具有目标效益耦合、服务对象耦合、产业资源耦合的内在联系性,二者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促进旅游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做出相应的政策选择,打破部门分割、加快政策衔接、加快人才培养以及加大资金投入。
    • 张玲瑶; 王昕; 曾凤君
    • 摘要: 乡村旅游是旅游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旅游也是贫困村(社)脱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全国各地乡村开发旅游成为趋势。三峡库区部分村(社)为了脱贫而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库区贫困率持续下降,直至完成脱贫。旅游扶贫作为其中一种扶贫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研,文章总结了三峡库区的旅游扶贫模式,分别是旅游主导型、旅游依托型、产业+旅游型三种,并提出其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经验,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