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星载雷达

星载雷达

星载雷达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航天(宇宙航行)、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23359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气候与环境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子学报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遥感大会、第十二届通信设备结构与工艺学术会议、2010年亚太信息网络与数字内容安全会议等;星载雷达的相关文献由445位作者贡献,包括袁孝康、林幼权、邹波等。

星载雷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3359 占比:99.88%

总计:123504篇

星载雷达—发文趋势图

星载雷达

-研究学者

  • 袁孝康
  • 林幼权
  • 邹波
  • 吉峰
  • 周荫清
  • 楚志刚
  • 王振会
  • 周冠杰
  • 宣浩
  • 寇蕾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超; 王志国; 任友良; 王开浚; 张如变
    • 摘要: 针对大型星载相控阵雷达天线子板数量多、尺寸大、质量重的特点,探索一种限位式压紧释放方法。基于压紧释放机构与星体结构一体化设计的思想,进行了系统方案设计和原理样机研制。围绕样机开展了系列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基频满足运载工具的要求,能够承受发射期间的大量级振动,可为雷达天线提供良好动力学环境,实现天线可靠压紧。运动学仿真分析表明,入轨后星体桁架能够平稳展开,顺利释放雷达天线。经验证,限位式压紧释放系统方案合理可行,功能性能满足要求,可有效支撑卫星型号研制。
    • 吴迪; 楚志刚
    • 摘要: 星载测雨雷达是未来大气探测和雷达气象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雷达气象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重要知识点。但由于其数量少,观测时间间隔长,无法实现对台风降水结构的连续演示,限制了教学效果。因此,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不同雷达参数、观测角度情况下台风三维降水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星载测雨雷达的观测特点和能力以及内外雨带的台风结构特征,掌握各雷达参数对观测的影响,为雷达气象学的实验教学提供有效补充。充分发挥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提高了教学能力,拓展了实践领域,丰富了教学内容。
    • 闫文旭; 兰华; 王增福; 金术玲; 潘泉
    • 摘要: 星载雷达由于其探测范围广、距离远、全天候等优点,在预警防御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观测平台的高速运动以及摄动干扰、传感器观测非线性等问题,使得星载雷达目标高精度跟踪带来严峻挑战.针对星载雷达非线性状态估计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变分贝叶斯的非线性滤波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非线性状态估计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通过迭代优化获得了闭环解析解.此外,针对坐标变换中俯仰角量测缺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目标高度的俯仰角估计方法.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较传统非线性滤波方法,如扩展卡尔曼滤波、不敏卡尔曼滤波、转换量测卡尔曼滤波,具有更好的估计精度.
    • 林洪娟; 束宇翔; 邾琳琳
    • 摘要: 针对星载雷达高可靠性和互换性的苛刻要求,研究了星载雷达双机交叉备份光传输设备链路设计方案,利用数学组合理论对链路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和分析,得出4种满足设备互换性的链路设计方案,同时满足了星载雷达高可靠性和互换性的要求.
    • 霍立寰; 廖桂生; 杨志伟; 辛金龙
    • 摘要: 为提高星载相控阵天线热变形误差估计精度,提出一种结合机械测量和信号处理的误差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测量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能够快速地拟合得到形变阶数和阵元初始位置;根据星-地几何关系,提取已知来波角度的模糊地块回波作为校正源数据,进而结合形变特性建立优化模型,在迭代中计算得到更加精确的阵元位置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优于1/15波长的热变形误差估计结果,并且在较大变形误差的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方向图校正结果.
    • 张帅; 王振会; 赵兵科; 陈羿辰
    • 摘要: 在雷达反射率数据定量应用中,标定误差是导致结果产生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星载雷达(TRMM PR)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已被验证,本文将星载雷达数据转换到S波段,通过对比星载雷达和南京雷达同时段不同高度(相对于融化层的位置)不同降水类型(层云降水或对流降水)的数据,得到两部雷达对融化层以下层云降水的观测相关性高,差异稳定.通过对比分析星载雷达和南京雷达同时段零度层以下层状云降水的观测数据,得出两部雷达反射率因子值的回归关系式.以星载雷达观测数据为基准,使用该关系式对南京雷达反射率数据进行订正,并通过雨量计数据对订正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使用本文订正关系式订正后雷达估计的降雨量更接近雨量计的观测值.
    • 仲凌志; 陈林; 杨蓉芳; 唐国强; 李瑞义; 周青
    • 摘要: 使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2004-2014年长达11a的连续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渝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降水类型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气候态反射率垂直廓线(Vertical Profiles of Reflectivity,简称VPR).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的微物理及动力过程,降水类型对反射率垂直廓线的结构特征影响很大,90%的层云0°C层亮带峰值强度低于32 dBz,50%的对流云最大反射率强度超过35 dBz.降水类型及强度均对反射率垂直廓线的形状影响很大,层云系统发生中及大雨时其冰雪区的聚合反应效率明显较发生小雨时高.反射率垂直廓线特征参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季节特征,且地表加热和地形高度的作用会加强上升气流对反射率垂直廓线形态的影响,上升气流的强度影响着冰雪及雨水区的碰并增长率以及低层的蒸发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低层雨区的反射率垂直廓线斜率,边界层的相对湿度是另一个影响雨区反射率垂直廓线斜率及蒸发率的重要因素.星载测雨雷达的云分类算法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受到一定的挑战,仍有改进的空间;未来可以将基于星载测雨雷达建立气候态层云典型反射率垂直廓线应用于联合地基天气雷达网观测以弥补后者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探测范围及能力受限的缺陷,从而改进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误差.%This study present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variability of vertical precipitation structure in the eastern downstream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P) based on measurements by the precipitation radar (PR) onboard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s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satellite.Data over an 11-year time span (Jan 2004-Dec 2014)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reveal the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storm height,the freezing level,and the bright-ban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recipitation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nsity-related and type-related vertical profiles of reflectivity (VPR).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Precipitation types greatly impact the VPR in terms of their different microphysical and dynamical processes.About 90% of the bright-band peak reflectivity of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are less than 32 dBz,and 50% of the maximum reflectivity of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exceed 35 dBz.The intensity of surface rain fall rate also depends on the shape of the VPR.For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ice-snow aggregation is faster during moderate and heavy rainfall than that in light rainfall.Both surface heating and terrain impact the VPR shapes and their respective rain region slopes by changing the updrafts,which may affect the ratio of collision-coalescence as well as the low-level evaporation.Overall,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developed representative Ku-band VPR can be used to improve surface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in regions with complex terrain,where ground-based radar has limited visibility at low levels.
    • 谢标
    • 摘要: 针对某星载功分器中的大功率隔离电阻器开展温控方法研究.由于该电阻体积小,热耗大,为了解决高热流密度带来的器件高温失效问题,提出采用金属化过孔、焊锡、涂导热胶等方式来降低主要导热路径的热阻.研究表明,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良好,通过合理的热设计,可以使电阻器温度在严苛的热环境下保持在85 °C以内的安全范围.
    • 王之立; 于泽
    • 摘要: 针对星载PD雷达的仿真问题,提出了杂波仿真模型.分析了在星载条件下传统的机载PD雷达杂波仿真模型存在的距离一多普勒域二维展宽问题,对原始的杂波仿真模型进行了新的简化,兼顾仿真的精确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修正的星载PD雷达杂波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修正模型较传统模型提高了PD雷达杂波仿真的精确度,且兼顾了仿真效率.
    • 田波
    • 摘要: 随着航天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星载雷达射频信道的功率越来越大,对雷达微波组件尤其是雷达天线提出了较高的防微放电要求.文中针对某星载雷达微带天线进行结构分析,介绍了天线内部二次电子发射效应与天线电场分布之间的关系.利用CST软件的粒子工作室对该天线的馈电层和辐射层分别进行了微放电阀值仿真和微放电粒子分布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辐射天线微放电试验平台,采用前后向功率调零检测法进行微放电试验,天线顺利通过峰值功率500 W的真空高低温微放电试验,验证了天线的真空环境适应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