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晚清

晚清

晚清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56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2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1858种,包括求索、学术研究、中州学刊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新世纪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十二届“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等;晚清的相关文献由4442位作者贡献,包括苏全有、张鸣、马一等。

晚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22 占比:99.7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0.07%

总计:5638篇

晚清—发文趋势图

晚清

-研究学者

  • 苏全有
  • 张鸣
  • 马一
  • 陈平原
  • 严亚明
  • 游宇明
  • 胡全章
  • 刘力
  • 李玉
  • 董丛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天星
    • 摘要: 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频仍,小说戏曲案件是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值得关注的审判事务,部分西方法律制度被移植到小说戏曲案件审判之中.从审判程序上看,小说戏曲案件属于违警罪,租界警察既是小说戏曲案件的主要侦缉力量,也是主要起诉方;在案件审判中,比较重视证据,出现了被告聘请辩护律师的现象,公廨谳员的审判权力逐步被外国陪审官侵占.从量刑标准上看,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判罚开始了刑罚的近代转型:一是量刑比清朝衙门采用的刑罚要轻;二是率先移植了罚金刑.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从侦缉力量、罚金刑移植、量刑轻刑化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管理法制的近代转型和中国现代文艺管理法制的建立.
    • 闫富东
    • 摘要: 晚清官员的来往信札是研究晚清历史非常珍贵的资料.出于保密等原因晚清官员在来往信札中,往往使用隐语来指代人物事件.隐语使用的常见方式有用典、借代、拆字、暗指等.通过对晚清官员信札中隐语的使用规律和隐晦表达方式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历史事实.
    • 李英全; 李贺
    • 摘要: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重要的研究领域,近二十年来随着各方面研究的深入,陆军与辛亥革命的研究从开始的边缘地带而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学界最初从重视新军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到90年代以后进一步重视各种军队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以及各军的制度;2000年后研究更多集中在旧军整顿、各地新军与辛亥革命、旧军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上.从研究趋势上看,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角度更加细化,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研究中也有一些不足,如忽略军队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学术研究简单化,这一研究现状与辛亥革命中陆军被忽视有一定关系,陆军研究缺少应有的客观评价.展望未来,这一研究领域仍有进一步开拓的必要性.
    • 张天星
    • 摘要: 州县官既是晚清禁毁小说戏曲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也是主要执行者。他们通过颁布告示、督促差保、亲自缉查、审理判罚等方式主持基层查禁。州县行政制度下查禁小说政策暴露出重视困难、难以持久、缺少协调等困境。从晚清州县等地方官主持查禁的方式和困境可以看出,官方缺少的不是法令条文,而是监督和执行法律条文的有效行政机制;伴随小说戏曲的日渐兴盛,清代州县行政制度下的基层文艺管理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其的保守和低效的特质,说明文艺繁兴正期待着文艺管理制度和方式的革新。
    • 李怀印
    • 摘要: 清朝从1644年入关到1750年代完成疆域整合,在此期间形成了地缘格局、财政构造和政治认同的三重均衡态。这种均衡态在推动康雍乾三朝走向盛世的同时,又构成一道陷阱,使清朝失去提升对内治理能力和对外竞争能力的内在需求,导致嘉道以后应对危机的能力下降。至1850年代,延续近一个世纪的均衡态被彻底颠覆。1860年代至1890年代初,三重均衡态重新建立,既成就了“同光中兴”,使晚清政权得以维持在盛世时期业已奠定的疆域格局,又延迟了政权本身的近代转型。甲午战争以后,这种均衡态再度消失,让位于三重不均衡态,导致清季十年国家转型的失败和清朝的最终覆亡。晚清国家转型因此成败参半:在维持18世纪中叶所奠定的疆域格局方面,是基本成功的;在向近代主权国家过渡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成败参半;在政治体制的近代转型方面,则以失败告终。
    • 吕双伟
    • 摘要: 张之洞是晚清乃至清代骈文名家。他既注意到骈文发展的时代性差异,指出清代骈文家效法的对象有汉魏体、晋宋体、齐梁至初唐体、中晚唐体、北宋体五类,其中朴雅遒逸的晋宋体最受时人推崇,而唐体、宋体则备受冷落;又认为骈、散两体本不能截然分开,中唐以后才分为两体,然其实则一,古文重“实”,骈文重“雅”;还对清代代表性的骈文家,如陈维崧、汪中、洪亮吉等加以点评。与理论上推崇晋宋体骈文不同,他整体上反感六朝的道衰文弊,转而学习博大昌明、典雅富丽的宋四六与盛唐张说、苏颋的庙堂骈体。他的骈文与政治、仕途关系紧密。体国经野,润色鸿业,表彰忠义,宣扬教化为其骈文的主要内容;淹贯经史,用事雅切,对偶工整,文气流畅为其骈文的突出特征。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和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李鸿章、冯子材等重要人物都体现在其骈文书写中。同时,他通过创办书院,培养学生的辞章(包括骈文才能),为晚清骈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刘永连; 卢玉敏
    • 摘要: 1908—1909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窃据东沙群岛和盗采我国海洋资源的活动,引起了广东地方政府及民间力量的高度重视和极力抗争。其中,新闻界宣传报道,积极推动舆论,政绅商学各界集会倡议,呼吁维护主权,更有广大民众掀起风潮,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领土之罪行并以抵制日货等方式声援对外交涉,推动我国政府顺利收复东沙群岛主权。
    • 柯柯
    • 摘要: 从小说到IP开发,《三体》持续火爆,关于"中国科幻"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百年之前,科幻小说就已在中国掀起过一波热潮。不管在哪个时代,科幻小说都承担了想象生活另一种可能的功能。晚清科幻小说热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让惊醒的"天朝上国"走上变革之路。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甲午战争却给人当头一棒,戊戌变法也只维持了百日,如昙花一现。接连的失败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一切的关键在于启发民智、改造思想。
    • 任熹
    • 摘要: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各地中元节的习俗各有不同。本文结合各种资料,就晚清至民初的上海中元节图景进行了勾勒,尝试对其中表现出的中国民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意义进行分析。
    • 杨实生
    • 摘要: 张之洞的国家治理思想是随着晚清社会的变迁以及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为应对千年局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从在儒学中寻求医世良方到效西法以求自强再到擘画“新政”,他的治理思想在开新与守旧之间不断切换,经历了一个缓变渐进的过程。毋庸置疑,张之洞立足本土文化探寻国家治理方案是具有文化自信和国家情怀的,而且在实际治理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他对传统文化眷恋太深,固守儒家本位思想来调和中西、折中新旧,缺乏世界眼光,便难免落后于时代,再加上当时社会制度落后,整套治理体系弊病丛生,严重制约治理能力的发挥,从而使张之洞最终未能找到有效的国家治理之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