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晶粒取向

晶粒取向

晶粒取向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8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电工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1504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材料导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三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2015年全国塑性工程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九届泛珠江三角塑性工程年会、2014年(第十八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暨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分会成立大会等;晶粒取向的相关文献由954位作者贡献,包括仇圣桃、付兵、项利等。

晶粒取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83%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15047 占比:98.90%

总计:15215篇

晶粒取向—发文趋势图

晶粒取向

-研究学者

  • 仇圣桃
  • 付兵
  • 项利
  • 卡斯滕·舍佩尔斯
  • 卢德格尔·拉恩
  • 王海军
  • 荣哲
  • 千田邦浩
  • 小松原道郎
  • S·西卡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孔玢; 李丽; 刘正乔; 余世伦; 张孝军; 雷霆; 陈辰
    • 摘要: 研究了工业纯钛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表面形貌演变,利用扫描电镜、粗糙度仪、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蚀刻前后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成分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及透射电镜对纯钛基体的织构和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工业纯钛的表面酸蚀处理可看作微电池腐蚀过程,具体分为3个阶段:钛氧化膜去除、钛基体溶解以及钛表层形成氢化钛吸气层。钛晶粒的取向差异导致蚀刻后钛表面形成具有取向性的多孔形貌,钛基体内析出的纳米粒子使蚀刻后的钛表面形成丰富的多孔结构。
    • 史冰绡; 谭振江; 曹东东; 贾荣光; 马通达
    • 摘要: 铜镍合金管材腐蚀失效分析多集中于表面电化学腐蚀行为及钝化膜结构与耐腐蚀性能的关系。然而,铜镍合金管材表面微观组织结构对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尚未澄清。本文采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SEM-EBS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铜镍合金管材表面晶粒取向和腐蚀形貌演化进行了定位跟踪观察,以揭示不同取向晶粒的腐蚀行为和腐蚀形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铜镍合金管材表面晶粒取向与〈111〉方向之间夹角的减小,晶粒表面腐蚀深度增加,腐蚀形貌由扇贝状转变为阶梯状或四面体凸起状。这与晶粒表面能直接相关,符合台阶生长模型(TLK)。
    • 李沛尧; 吕沙沙; 王海涛; 陈良; 李正操
    • 摘要: 目的探究反应堆压力容器用钢中晶粒取向与辐照硬化的关系。方法选用目前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广泛应用的A508-3钢,首先,采用160 keV铁离子对RPV进行室温辐照,辐照损伤分别达0.2、0.5、1.0、10 dpa。然后,通过纳米压痕技术测量辐照前后样品标定区域的硬度。同时,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对辐照前后样品的硬度标定区域进行晶体取向分析。结果实验对不同晶粒取向的纳米压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晶粒取向在[001]方向附近时硬度值最大,而当晶粒取向远离[001]方向,即取向距[001]的旋转角从0°增大到90°时,硬度值逐渐减小。结论揭示了RPV辐照硬化可能存在较强的取向依赖性,为RPV的逆向设计提供基础。
    • 乔媛媛; 张明辉; 孙伦高; 马海涛; 赵宁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等温时效温度下β-Sn晶粒取向及晶界特征对界面反应的影响,采用准原位观测手段对不同Sn取向的Cu/Sn3.0Ag0.5Cu/Cu(Cu/SAC305/Cu)微焊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时效时,微焊点两侧界面IMC(Cu_(6)Sn_(5)+Cu_(3)Sn两相)自始至终呈现对称性生长,表明时效过程中β-Sn晶粒取向及晶界的存在不会影响界面反应.但是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界面IMC的形貌和厚度发生明显变化.在100°C时效后,界面处生成扇贝状的Cu_(6)Sn_(5)和较薄的不连续的Cu_(3)Sn层;在125°C时效后,界面处生成扇贝状的Cu_(6)Sn_(5)和较薄的连续的Cu_(3)Sn层;而在150°C时效后,界面IMC由层状Cu_(6)Sn_(5)和层状Cu3Sn双层结构组成.时效温度的升高促使Cu和Sn原子扩散加快,促进了扇贝状Cu_(6)Sn_(5)向层状转变并造成Cu3Sn的快速生长.同时,基于界面IMC厚度随时效时间的演变规律,获得了不同时效温度下微焊点界面IMC生长曲线,可为Sn基微焊点的可靠性评价提供依据.
    • 麻建中; 黄一君; 黄友桥; 汪博; 张宁; 孟利
    • 摘要: 利用SEM与EBSD技术研究Nimonic 80A高温合金螺栓的组织织构特点,并对不同温度下的高温应力松弛行为及组织织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中γ相组织未形成显著织构,晶粒取向择尤情况与晶粒尺寸无对应性。合金中第二相主要为γ′相与Cr的碳化物,γ′相在基体中弥散分布,而Cr的碳化物分别在晶界析出和沿螺栓轴向“链状”分布,其分布特征与γ晶粒组织及取向无显著关联性。应力松弛前后,晶粒组织、碳化物分布及织构均无明显变化,但γ′相发生了一定的粗化。载荷一定时,温度对应力松弛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即较高温度下样品的应力松弛率较高。较高温度下位错滑移更易开动,与样品中更多晶粒表现出较高晶粒取向散布(GOS)值相对应,但各晶粒GOS值的高低未表现出晶粒取向与晶粒尺寸依赖性。
    • 罗锋; 陈文静; 罗照洋; 吴谊彬
    • 摘要: 以EA4T钢车轴为研究对象,利用铁基粉末Fe314对EA4T车轴进行激光熔覆再制造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热影响区的相组成,讨论了激光熔覆EA4T钢热影响区微观组织转变,并测试了界面区域合金元素分布和界面微观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EA4T钢热影响区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组织,在接近界面区域奥氏体匀质化和碳化物的溶解过程很不充分,晶粒粗大;在热影响区的细晶区,其微观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少量索氏体组织,且呈一定的方向性;另外在激光熔覆工艺条件下,EA4T钢热影响区所经历的最高温度对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在结合区位置合金元素出现突变,晶粒取向明显,热影响区的抗剪切强度增加,但压入率降低。
    • 张国宁; 卢超; 何方成; 梁菁; 王晓
    • 摘要: 快速无损伤的测量正交宏观对称的六方晶系多晶体材料织构特征,在材料学方面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建立晶粒取向分布函数、多晶材料等效弹性常数和超声波在材料近表面的传播特征三者的关系,来确定晶粒取向分布函数的五个织构系数W200,W220,W400,W420,W440,构建极图并分析材料的宏观织构特征.其中,采用的两种波型分别是:小角度临界值纵波和瑞利波,而超声波传播特征主要以研究相速度在材料主平面上随传播角度的变化为主.对圆饼状TA19钛合金锻件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显示:单一方向的声速C扫图可以反映出TA19钛合金锻件各位置的织构差异;圆饼状TA19钛合金锻件在以圆心为中心的不同半径的圆周处有着不同的织构特征;五个织构系数分别反映出圆饼状TA19钛合金锻件不同位置处的织构差异,尤其W220,W420,W440三位织构系数差异更为明显.
    • 李仁庚; 吴昊; 范国华
    • 摘要: 原位解析金属结构材料损伤失效过程,对全面理解金属材料断裂机理和提升工程部件服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SR-μCT)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金属结构材料损伤失效行为研究.本研究主要介绍SR-μCT技术在铝基复合材料和层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现状,总结金属材料断裂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介绍基于SR-μCT的先进表征方法,借助衍射衬度断层扫描(DCT)可实现三维晶粒取向和晶界特性原位研究,借助数字体积相关(DVC)可原位测量材料内部三维应变场.最后指出,建立三维组织?取向?成分?应变场等关联关系和开展近工况下原位损伤失效研究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 张波; 孟利; 张宁; 何承绪; 马光; 胡卓超
    • 摘要: 为了研究中/高频用超薄取向硅钢制备工艺中退火温度对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以商用0.27 mm规格无底层取向硅钢成品板为原料采用初次再结晶法制备了 0.08 mm厚的超薄取向硅钢.系统研究了 800~1 000°C温度范围内退火对超薄取向硅钢退火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带中的 η取向({0kl}〈100〉)与相邻形变基体呈大角度取向差晶界,再结晶开始时,η取向组分优先在过渡带边界"弓出"形核;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增大,{114}〈481〉等非η取向晶粒尺寸优势愈发明显,η组分体积占比降低,晶粒尺寸均匀性变差;稍低温退火时超薄取向硅钢综合磁性能较好,退火温度为800°C时,磁感应强度B800=1.82 T,铁损P1.5/400= 11.66 W/kg,获得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综合中频磁性能.
    • 潘超; 郎书红; 周涛; 时来鑫; 胡励; 杨壮志
    • 摘要: 目的 揭示晶粒尺寸对多道次高温交叉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方法 通过对不同初始晶粒尺寸的镁合金板材进行高温交叉轧制变形及热处理,获得不同状态的镁合金板材,采用金相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室温拉伸实验等手段研究镁合金板材的晶粒组织(形态、尺寸、取向)及力学性能.结果 经过多道次交叉轧制后,不同初始晶粒尺寸的板材均发生了孪生现象,但粗晶板材的晶粒尺寸仍明显大于细晶板材.退火处理后,细晶退火态板材组织均匀性较好,而粗晶退火态板材的组织虽有细化,但并不均匀.随着交叉轧制次数的增加,两种板材内非基面取向晶粒都有所增加.退火后粗晶板材中非基面取向晶粒更多.结论 晶粒细化和晶粒取向强化导致退火后的交叉轧制细晶镁合金板材具有更高的强度.粗晶板材伸长率较高主要与其具有更多的非基面取向晶粒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