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9532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2018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第三届亚太地区透析通路会议&2017年河南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术年会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文献由578位作者贡献,包括付亚玲、何喜军、冷冰等。

不良事件发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9532 占比:99.80%

总计:169872篇

不良事件发生率—发文趋势图

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学者

  • 付亚玲
  • 何喜军
  • 冷冰
  • 刘小宏
  • 刘敏
  • 刘晓芳
  • 卢玲
  • 古然丽
  • 吴俊霞
  • 庞瑞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冬华; 雷美英; 赵倩玲; 黄柳青
    • 摘要: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未预计到或不希望发生的,可能影响患者诊疗、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甚至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1].根据《中国医院评审实务》[2]将不良事件分为Ⅰ(警训事件)、Ⅱ(不良后果事件)、Ⅲ(幸免事件)、Ⅳ(隐患事件)共4个等级.虽然护理管理者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强调并提出众多举措预防,但各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仍不可避免.WHO的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有4.21亿人住院,发生约4270万例不良事件,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14%[3].现就我院近两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探索预防对策,以期达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 鞠庆梅; 葛丽霞; 郭奕嫱; 刘洋
    • 摘要: 目的评价互联网医疗应用于中国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管理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有关互联网医疗应用于中国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所有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进行评价的文献39篇,合计患者5311例。PCI术后应用互联网医疗程序组的生活质量[SMD=0.84,95%CI 0.58~1.10,P<0.0001]、焦虑水平[MD=-8.22,95%CI-10.22~-6.23,P<0.00001]、抑郁水平[MD=-9.29,95%CI-12.50~-6.07,P<0.00001]、服药依从性[OR=3.25,95%CI 2.57~4.10,P<0.00001]、疾病认知水平[MD=9.76,95%CI 7.27~12.24,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OR=0.22,95%CI 0.17~0.29,P<0.00001],与常规术后管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基础上进行的PCI术后管理,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心理状态,提高了服药依从性,降低了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 龚雨龙
    • 摘要: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中实施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改善效果。 方法:筛选2021 年 1 月~6 月血液透析老年患者 40 例记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筛选 2021 年 7 月~12 月血液透析老年患者 40 例记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较对照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技能、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明显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5.00% vs22.50% ),同时护理满意度更高(92.50% vs75.00% ),P<0.05。 结论:流程管理实施于血透室中,不仅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控制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 陈青海; 王秀宝; 叶严丽; 王丽珠; 窦燕
    • 摘要: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一种多功能仪器转运装置在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院内转运的316例患者,按照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156)和观察组(n=160),观察组采用多功能仪器装运装置转运危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转运危重患者。比较两者发生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该转运装置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与设备相关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转运中仪器固定安全、病情观察方便、患者舒适方面等3个维度上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多功能仪器转运装置安装简单,能够对仪器设备起保护作用,转运中便于收集监护数据,确保危重患者转运过程的舒适与安全,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马燕
    • 摘要: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且均分 2020 年 3月~11 月 62 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 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患者使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给予其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误吞等不良事件,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均得以有效提升。
    • 庾瑞华; 张姗姗; 霍翠婷
    • 摘要: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科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在2020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选取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270例急诊患者为本次研究中的参照对象;同时选择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270例急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护航圈”品管圈小组,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选出“降低急诊科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改善活动的主题。包括选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调查急诊科院内转运情况、设定活动目标、分析讨论、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检讨及效果确认。结果在急诊科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由改善前10.37%降至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转运时间上,由改善前(16.06±0.99)min降至(10.03±0.9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急诊科院内转运的干预效果理想,有利于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运耗费时长,提升护理质量,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房琳; 李晓鹏
    • 摘要: 目的分析“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共纳入15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收治年限分组,2组各75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5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试验组采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HAMA评分、HAMD评分、SCHFI评分及SF-36评分指标。结果(1)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总发生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33%的发生率(P<0.05);(2)心理状况:试验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3)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试验组患者的SCHFI评分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 李华宇; 高鸿; 刘艳秋; 王贵龙; 代东君; 符校魁
    • 摘要: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复极时间延长、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增大是导致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为亲合力较强的5-羟色胺3受体(5-hydroxytryptamine-3 receptor,5-HT 3R)选择性拮抗剂,可明显降低全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但其是否会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复极产生进一步影响,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观察帕洛诺司琼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史春妤
    • 摘要: 目的分析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麻醉恢复室行全身麻醉的116例患者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躁动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在躁动护理中应用前馈控制管理),每组58例。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躁动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要素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以及因躁动诱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干预,研究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躁动发生率为5.17%,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7.24%(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48%(P<0.05);研究组的要素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5%,低于常规组的15.52%(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躁动护理中应用前馈控制管理,可减少躁动的发生,平稳患者心率、血压,避免因躁动因素而引起的坠床、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理想,最终让患者更满意。
    • 汤峰文; 韩腾姣; 王会宾
    • 摘要: 目的:对比氯吡格雷与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某院接受治疗的1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研究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常规治疗+常规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B组,将采用常规治疗+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C组。3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3组临床疗效,对比3组治疗1周时及治疗1个月时血小板抑制率,并记录3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B组、C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93.33%)高于A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治疗1个月时,B组、C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44%)低于A组(25.00%)、B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可快速起到抑制血小板作用,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