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限时间热力学

有限时间热力学

有限时间热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14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1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91098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海军工程大学学报、低温工程、制冷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等;有限时间热力学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林根、孙丰瑞、戈延林等。

有限时间热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1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91098 占比:99.44%

总计:91610篇

有限时间热力学—发文趋势图

有限时间热力学

-研究学者

  • 陈林根
  • 孙丰瑞
  • 戈延林
  • 王文华
  • 严子浚
  • 夏少军
  • 吴锋
  • 杨惠山
  • 陈文振
  • 秦晓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巩启锐; 戈延林; 陈林根; 施双双; 冯辉君
    • 摘要: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基于已有文献建立的模型,以功率密度和有效功率为优化目标,分析工质比热随温度线性变化条件下,存在传热损失的内可逆矩形循环性能特性,得到循环无因次功率密度P_(d)、无因次有效功率W_(ep)与循环膨胀比γ和效率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循环P_(d)-γ和W_(ep)-γ关系曲线均为类抛物线型,P_(d)-η和W_(ep)-η关系曲线均为扭叶型;热机在最大功率密度工作点的效率小于在最大功率工作点的效率,在最大功率密度工作点的热机能够拥有更小的尺寸参数;热机在最大有效功率工作点的效率大于在最大功率工作点的效率。
    • 施双双; 戈延林; 陈林根
    • 摘要: 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在前人建立的不可逆往复式Brayton循环模型基础上,引入新的目标函数——功率密度(功率与最大质量体积之比),研究了不可逆往复式Brayton循环的功率密度最优性能,分析了最大温比、传热损失、摩擦损失和内不可逆性损失对循环功率密度与压缩比性能关系的影响,并分析了上述四者对循环功率密度与热效率性能关系的影响。比较了最大功率与最大功率密度准则下对应的循环热效率、最大质量体积比和最大压比。研究成果可为实际热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 夏少军; 金晴龙; 吴志祥
    • 摘要: 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燃气轮机余热回收利用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和应用潜力,对其开展性能分析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存在有限温差传热、不可逆压缩、不可逆膨胀等不可逆因素的回热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模型,分析了工质质量流率、压缩机与透平效率、总热导率对循环[火用]效率与循环压比特性关系的影响,然后在总热导率一定的条件下以[火用]效率最大为目标,对加热器、冷却器和回热器的热导率分配比以及循环压比、工质质量流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文中取值范围内,经优化后的[火用]效率可比初始设计点提高37.96%。文中还给出了不同工质质量流率下[火用]效率达到最大时所对应的设计参数。
    • 王倓; 戈延林; 陈林根; 冯辉君
    • 摘要: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空间动力装置用内可逆闭式Brayton循环模型,导出了功率和热效率的表达式。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首先在给定高温侧和中间侧换热器有效度的情况下,分析了循环各参数对功率最优性能的影响;然后在给定整个装置3个换热器的总热导率情况下,将功率作为优化目标,对换热器热导率分配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循环的最大功率,进一步优化低温热源温度,得到了二次功率最大值,分析了循环各参数对最大功率最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的低温热源温度和一对最佳的热导率分配,使二次功率达到最大;随着高温热源温度的增加,最大二次功率对应的最佳低温热源和最佳热导率增加;随着空间环境温度的减小和换热器总热导率的增加,最大二次功率对应的最佳低温热源和最佳热导率都减少。所得结果对实际空间动力装置的设计优化有一定指导作用。
    • 田雷; 陈林根; 戈延林; 王瑞博
    • 摘要: 在已有文献建立的单级多单元热电发电机模型基础上,运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研究热电发电机有效功率最优性能,推导出有效功率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比较最大有效功率和最大功率条件下,热电发电机的效率,分析热电单元数和高温热源温度对热电发电机有效功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有效功率下的效率高于最大功率下的效率;热电单元数和高温热源温度对热电发电机有效功率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热电单元数和高温热源温度能够提高热电发电机的性能。
    • 赵明; 夏少军; 于亚杰
    • 摘要: 文章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首先建立了逆水气变换(RWGS)化工流程模型,并分析了反应器入口压力和入口摩尔流率对整个化工流程性能的影响,接着以总熵产率最小和CO产率最大为优化目标,采用第2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对RWGS化工流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化工流程的最小总熵产率与最大CO产率两个目标无法同时达到最优;Pareto最优前沿包含了2个目标在不同权重下的最优解;与参考点相比,利用LINMAP决策的方法确定的最优解使总熵产率减小了3.5%,CO产率增加了3.5%。文中研究结果对实际RWGS化工流程的设计与优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孟凡凯; 陈赵军; 徐辰欣
    • 摘要: 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设计了一种冷却空气的通道结构,建立了基于热管散热的变温热源热电制冷器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装置冷、热端热阻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沿管道流动方向制冷模块冷、热端温度和冷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制冷率密度和制冷系数为性能指标,分析了输入电流、入口温度、空气流速等关键运行参数和模块填充系数、热电单元长度、管道宽度和吸液芯厚度等设计参数对装置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空气间隙热漏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温度为290 K时,0.2 m宽的管道管内冷空气温度每米流程下降约14 K;与同工况下不考虑空气间隙热漏情形相比,考虑空气间隙热漏时最大制冷率密度和最大制冷系数分别为0.48 W/cm^(2)和1.11,分别降低了4.00%和5.13%.
    • 丁佳; 殷勇; 魏轩宇; 刘存; 谢心怡; 汪浩
    • 摘要: 建立一个不可逆量子狄塞尔制冷循环模型,循环工质为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的粒子.该循环由两个绝热过程、一个等势阱宽度过程和等压力过程组成.考虑高低温热源间热漏,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和薛定谔方程,推导制冷系数与无量纲制冷率的表达式,分析性能参数与截止比、压缩比和热漏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冷系数与截止比的关系曲线为类抛物线型,无量纲制冷率是截止比的单调递减函数.给定压缩比与热漏系数,制冷系数与无量纲制冷率的关系曲线都是类抛物线型,存在一个最佳无量纲制冷率,使制冷系数取极大值.
    • 何金虎; 戈延林; 陈林根; 施双双; 李芳
    • 摘要: 运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基于原有不可逆能量选择性电子(ESE)热机模型,研究有效功率最优性能,分析各设计参数对有效功率特性的影响,比较最大有效功率、最大功率和最大效率条件下ESE热机的性能。结果表明,ESE热机的有效功率和效率都会随热漏的增加而减小;选择合适的能量宽度和过滤器通道能量值下限,可以使ESE热机设计于最大有效功率状态;以最大有效功率为优化目标时,可以通过牺牲较小的功率(效率)大幅提高ESE热机的效率(功率);有效功率是功率和效率的折中。
    • 荣磊; 孙铭; 夏少军
    • 摘要: 基于高温气冷堆的热化学硫碘循环制氢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大规模制氢技术,如何对高温氦气流加热条件下的硫酸分解反应器进行热设计与优化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高温氦气加热的管式活塞流硫酸分解反应器模型,分析了反应器热源流动布置方式、结构参数、操作参数对反应器总熵产生率、SO2产率和SO3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源和反应物进口参数条件下,逆流式反应器相比顺流式反应器SO2产率更高、总熵产生率更低;在所研究的参数变化区间内,增加反应器转化管管径和管长,总熵产生率降低,SO2产率和SO3转化率增大。该研究结果对于实际硫酸分解反应器的最优设计与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