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望诊

望诊

望诊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71篇;相关期刊185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西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世界中联第六届中医儿科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次学术大会等;望诊的相关文献由76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福凤、顾星、罗陆一等。

望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 占比:77.33%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5.73%

专利文献>

论文:71 占比:16.95%

总计:419篇

望诊—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姗; 张大庆
    • 摘要: “气色”在当代汉语中常用于代指人脸上反映的身心健康或疾病状态,但对于“气色”为何有此用法,以及为何选用“气色”来代指此类语义的原因尚不明确。文章旨在考察“气色”概念的历史,从语言与医学思想两个视点出发,基于古代医学文献,以及两种汉语古今语料库,回溯“气”与“色”的独立本义,追寻其内涵来源;在古代医籍文本中,探讨了“气色”和身心健康、生命现象等关联的过程,及其在望诊中的运用;通过对古代非医文献中有关“气色”的语料统计和分析,明确古代汉语中“气色”的7种不同义项,证明了在现代汉语中其含义缩减的发展基础;最后基于现代汉语的语料,呈现其语义脱落和缩减的最终过程,并就“气色”概念史中的几个关键转折节点和成因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其中源自语言发展规律、社会思想文化变迁的影响与动力。
    • 薛霈雯; 王天芳; 李宁; 吕宏蓬; 杨莹莹; 韩鹏鹏; 颉浩田; 车钰文
    • 摘要: 望诊是中医四诊之首,而头面部望诊是其中重要内容。眉作为面部五官,不仅是美的标志,还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现代研究认为其与基因、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密切相关,因而遗传、精神及内分泌疾病可反映于眉。本文根据古代文献中有关眉的记载,梳理了有关中医眉部望诊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对眉毛粗细、浓密、长短、曲直、垂扬、倾倒、脱落及眉部的凸起、生疮、颜色和动态变化等内容的分析,归纳其在诊察疾病、辨识体质方面的应用。然而当前诊法鲜有将眉纳入望诊范畴的,因此笔者将古代文献中望眉的内容与现代研究进展相结合,探讨眉部望诊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方向,以期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医望诊内容,为治未病提供参考依据。
    • 王凯霞; 王棣丞; 胡蒙惠; 吴林柯; 彭超杰; 吴鸿
    • 摘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时所遵循的理论体系之一,其中,中医诊断学四诊的采集是辨证论治的核心。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辨证,从而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对于四诊的把握,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增加了临床和教学工作的困难。现代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为中医诊断的创新带来活力,学习近几年有关智能技术在中医诊断四诊中的应用,发现四诊的现代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系统的四诊合参的研究有所欠缺,忽视中医整体观,尚未发挥在临床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 向丽梅; 苏云顺; 和凤平
    • 摘要: 望诊是在兽医临床中运用视觉对病畜的神、色、形态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色泽等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的生理变化,从而确定有关疾病发生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为四诊之首,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从整体望诊(望精神、望体质、望姿态)、局部望诊(望饮食和咀嚼、望皮毛、望呼吸、望四肢、望眼睛、望鼻和鼻镜、望口唇、望槽口、望二阴、望二便、望汗液)、望口色(望口色的部位、望口色的方法、望口津、望明亮与晦暗、望舌头)等方面介绍了望诊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 赵晶晶; 杨秋莉; 王子旭
    • 摘要: 探讨中医四诊之首——望诊的叙事要素,以望诊中的“关注”为切入点,从其内容、特点、作用与优势三方面阐述了医者可通过望诊关注到望形-望神-望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并通过这样的诊疗过程体现医患互动性和医患一体的整体性,由此利于医患间相互了解对方的反应,医者全面掌握患者多维度的状态及变化,使医患间产生共情,有助于提高疗效,以达到身心并治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医患信任关系。为叙事医学临床实践在我国本土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及新思路。
    • 张雪松
    • 摘要: 中医诊断疾病需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合参,观面色就是望诊中重要的一部分。面色分清“主”“客”“病”中医把面色分为主色、客色和病色。主色是人一生不变的肤色,有偏白、偏黄、偏黑等区别。客色是指人受气候、饮食、情绪、运动、工作环境等影响出现的面色变化,如运动后脸泛红、冬季寒冷导致面色发白、长期在户外工作面部晒黑等,属于正常的现象。
    • 夏雨墨; 高慧; 王庆盛; 冯晓; 王忆勤; 许朝霞
    • 摘要: 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舌诊仪、面部色诊仪是实现中医望诊客观化的重要工具,结合颜色空间提取、分析舌面部颜色参数,可为中医望诊提供客观化指标,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健康管理、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本文对目前颜色空间在中医望诊中的应用、望诊客观化仪器的发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
    • 韩鹏鹏; 王天芳; 吕宏蓬; 颉浩田; 薛霈雯; 张靖; 李宁
    • 摘要: 对《黄帝内经》有关面部区域的脏腑组织器官分属和面部形态望诊的内容框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其在诊察疾病、判断预后及辨识体质、推断寿夭方面的应用,结合当今相关研究内容和进展,探讨其应用价值,为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韩鹏鹏; 王天芳; 廖结英; 杨莹莹; 吕宏蓬
    • 摘要: 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医面部色泽望诊的客观量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报道中主要是基于图像分析和光谱技术进行面部色泽评价,并应用于健康、亚健康及疾病人群的面部色泽分析与比较,为了解健康人群面色的生理性差异及临床病证的诊断提供了一定客观、量化的参考依据.其中,基于图像的色泽数据分析,目前仍主要应用数码成像设备采集信息资料,借助RGB、HSI以及Lab颜色空间参数实现量化分析与评价.此类研究中,有用RGB或HSI(HSV)等数据值反映面部色泽者,也有通过转化成面色指数、唇色指数及光泽指数等来表征面部色泽者.其中"指数"的形式更接近中医的"五色"理论.基于光谱技术的色泽数据采集,可直接进行CIE色度学参数结果的对接,具有更好的准确性,早期主要是应用分光光度测色类设备.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基于光谱仪的色度检测设备得到很大发展,不仅具有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分辨力高等优势,还可以根据不同标准照明体的光谱特点进行均一化处理,对同一样本可以获得相同色度学结果,即可以避免照射光源对色泽结果带来的干扰.集成像与光谱技术于一体的高光谱成像技术,由于其在数据资料采集的完整性与分析处理的能力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的面部色泽客观量化研究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便携性和波长分辨率仍需得到进一步提升.
    • 赵宣博; 姜迎欢; 陈楠; 赵凤林
    • 摘要: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诊法的特色,舌诊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但相关典籍、相对方药及脉学专著来说仍然较少,相对于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中医精确诊断,对舌诊作进一步的研究很有必要.赵凤林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在此浅谈舌诊心得,与诸位同道共研习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