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格调

格调

格调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3年内共计168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7篇;相关期刊911种,包括大观周刊、上海百货、故事世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等;格调的相关文献由1706位作者贡献,包括岳进、侯中华、吴俊平等。

格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3 占比:88.2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97 占比:11.72%

总计:1681篇

格调—发文趋势图

格调

-研究学者

  • 岳进
  • 侯中华
  • 吴俊平
  • 姜辉
  • 杨建森
  • 武振江
  • 王新
  • 赵显鹏
  • 亚当·丹尼尔·开普维尔
  • 吴郭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周晓丽
    • 摘要: 李梦阳、沈德潜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诗论家,二人均以唐代诗歌为宗,推崇“格调”。本文首先分析二人诗学主张的历史语境,窥其诗学观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阐述二人诗论中“格调”的内涵及实质,指出“格调”的差异所在;最后试图从诗之根本、诗格与人格之关系、新变方式这三个方面辨析二人的格调诗学观。
    • 黄晓凤
    • 摘要: 笔墨提炼出的物象的特有质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称之为理趣。这种理趣、质势在倪瓒这里,已成为对山水精神、文人情怀的表达。“元季四大家”中清逸绝俗、思远逸高的当数倪瓒为最。倪瓒把“逸”由前人作为品评的艺术功能转化为一种“聊以自娱耳”的格调,这种忽视绘画社会功能性的态度,可看成一种纯粹的艺术观念。该文以《幽涧寒松图》为例,通过探究倪瓒对用笔、用墨、用水以及用纸的选择,分析“逸”的实质内涵中松、毛、润的笔墨特质。该文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史料,并未找出“逸”范畴内对松、毛、润更多的阐释,因而在此仅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 刘绮雯
    • 摘要: 以深圳前海2018-2020年全年时花更换项目(下文简称“前海项目”)和佛山高明荷富大道2020年全年时花设计项目(下文简称“高明项目”)为案例,从项目全年方案构思到具体每次施工图设计,再到现场指导种植,把控落地效果,从多角度分析时花花境在这两个项目中不同时期需要营造的格调与色彩搭配的关系。同时结合项目情况,分析由于施工管养方面因素对时花品种选择的限制,总结经验和教训,确保时花花境的施工落地效果。
    • 张毅
    • 摘要: 作为明代格调诗学的代表人物,李东阳将其“诗必具眼”的主张运用于书画鉴赏,既包括对宋元时期著名画家的批评,也涉及当代书画名家的评论。他追求诗与书画艺术的相通,于是有“诗家画格还相宜”“画家风物总宜诗”等说法;并以“意格”统摄诗法与画法、书法,其着眼点不在具体的技法和规范,而是强调二者在更高层次的意境风格方面的融通。他以为进行绘画和书法创作不仅需饶有诗意,还要能显示作者的个性风格。
    • 孙笑侠
    • 摘要: 1922年6月23日伍廷芳逝世,今年是伍氏逝世100周年。众所周知,伍廷芳在修订法律、支持共和、中外交涉等方面有大功。伍廷芳离世仅十天的时候,有个“新文化”领袖人物发表文章,把伍氏的事功说成“福份”,说他的性格“古怪”和“浅薄”。应该怎么评价伍廷芳?法律人原本鲜明的专业性格,在有“棱角”的伍廷芳身上更容易放大,因此更容易受误解。迄今时间已过去百年,人们对其为人之个性、做事之格局以及生活之格调却并不甚了解,乃至有误解。在笔者看来,伍廷芳有“棱角”却能够受各方接受,是有其中原因的。他的追求是共和与法治,他的格局是世界与文明。在此作些述评,亦是对他的纪念。
    • 夏中义
    • 摘要: 自孔子论诗“兴、观、群、怨”,到清末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最上”,可鉴批评史2500年之主脉,乃诗学思想史。而“诗分唐宋”作为历代最纠结、最众说纷纭,亦最莫衷一是的悬案,又从北宋(黄庭坚)、南宋(严羽)经清代(赵翼、王士禛、袁枚)至鼎革前后的钱锺书,霸屏诗学史逾900年。最后,总算被钱著(从《谈艺录》《宋诗选注》到《管锥编》)博大精深地解惑,其标识是:历代先贤只是围着“诗分唐宋”各执一词(说不出太多学理),却又竞相“热铛翻饼”,非将诗学面饼的某一面烤糊不可,唯独钱锺书才以旷世迥拔之学思,让“诗分唐宋”学案沿着“分之界”→“分之径”→“分之悖”→“分之鉴”,找到了先贤犯“热铛翻饼”之思维偏激,病根在“控名责实”四字。这确凿表明两点:其一,钱不仅是现代学界读书最多,且无愧为古典文化的当世峰值;其二,钱不仅是精于诗性品赏的专家,同时是在批评史暨文艺学论域富有卓越原创的美学家。
    • 唐芸芸
    • 摘要: 沈德潜在叶燮的基础上对诗人主体作了进一步提升。他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强调古今性情相通,师古应该依据“性之所近”,超越格调派的“以古人格调写今人性情”;他重视诗人主体的道德修养,又以“清和广大者为正,志微噍杀者为变”的正变论,确定对诗人主体性情之正的要求,指向“温柔敦厚,不拘一格”,解决了格调派一直绕不开的性情与格调二元对立;他也关注人伦关系及山水之助,并以此激发性情,超越诗内格调,走向了诗外工夫,二者都是其论诗首推的“宗旨”。而指向“体裁”“音节”的“风格”,则与诗人主体之气骨有关,“神韵”即为诗人运作才思以去迹象带来的表现效果,这已然超越“格调”论诗的范围。沈德潜以诗人主体为核心的宗旨、体裁、音节、神韵的论诗体系,已经超越了格调派。
    • 赵普光
    • 摘要: 鲁迅的一生都与书密切相连.他在读书、搜书、写书、编书、校书等过程中,与书结缘.检视鲁迅留下的数量非常庞大的书话不难发现,鲁迅以其远见与风姿,卓然屹立于现代文坛书林.他的书话属于别样的世界.鲁迅书话的体例、格调既熔铸古今,又自成体系.更为重要的,鲁迅书话体现出其独特的阅读趣味、思想取径及文化取向.书话是观照作家精神生成的文化根须的重要通道,在此意义上,以书话为镜可以窥见鲁迅如何成为鲁迅的某些密码.
    • 雷恩海
    • 摘要: 明初,台阁体末流把诗歌变成了敷衍应酬、歌功颂德的工具,追求典雅平正、雍容高华,讲求近体诗格律之严整,而丧失了诗之率真情性意致的表达,背离了抒情诗的优秀传统,徒具形式之华巧.李东阳远绍严羽诗学,接受严羽"诗者,吟咏情性也"——对抒情诗本质的重新界定,讲求格调,重视字法、句法之辨析,倡导声律风韵,通过诗歌的音律美以追求诗之真情,使师古能有一个切实的途径,为台阁体寻找合理的出路,进行理论上的建构,茶陵诗派兴盛一时.李东阳之格调论,以吟咏情性为诗歌之本源,从而呈现出开放的态势,对后来的前七子有先导之功.
    • 王顾宇
    • 摘要: 如今是热衷于创新的年代,在“新”字上做文章的越来越多,在“好”字上做文章的越来越少。在我看来“好”要比“新”重要,新的作品不一定好,好的作品却包含着新。也就是说“好”的概念内涵更广,层次更高。好的作品还包含着美,而新的作品不一定美。如果美术还需要美,那么提倡“好”比提倡“新”更有意义。关于什么是好作品,我曾经提出了三个标准:一是格调高,格调决定艺术品位;二是技术好,技术决定艺术水准;三是个性强,个性决定艺术面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