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世尊

世尊

世尊的相关文献在1935年到2021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五台山研究、法音、佛教文化等; 世尊的相关文献由10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世安、冯景元、斯朋锡等。

世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100.00%

总计:128篇

世尊—发文趋势图

世尊

-研究学者

  • 王世安
  • 冯景元
  • 斯朋锡
  • 方廣錩
  • 李荣熙
  • 陈雅男
  • 世尊家居
  • 任杰
  • 伍小劼
  • 佚名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西
    • 摘要: 破蔽古旧的蒲团,不知送走了多少岁月几处生机勃勃的春色,招摇着生息轮回的旌旗,而远去的那个老僧已悠游九天苦。修是为了肉体的解脱么?那未免坠入了逃避;修行应是有所悟,"不惹尘埃"。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瞬间的刹那永恒。当青蛙吟颂着灵魂的梵音时,就如暮鼓晨钟,唤醒了那个世人。
    • 纯道
    • 摘要: 在汉语中的“金襕”,原意是指佛教僧尼穿着的金色袈裟。在南宋禅僧赜藏编集的禅僧语录汇编《古尊宿语录》卷二中载:“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法?”宋代释咸杰《赞开明禅师》中写:“道大不知谁辨的,帝王亲手付金襕。”
    • 日忽滑谷快天; 释依观(译)
    • 摘要: 绪言《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所说的"世尊拈华瞬目,迦叶破颜微笑"为禅宗起源,这是笔者夙昔所闻,以未曾拜见该经故,请问于老宿,得知该经为未渡之经,无法知其详,遂放弃考索之念。1905年11月得知曹洞宗大学寮监东大路铁门师藏有《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写本,借览之下,始知该写本系前能山贯首西有穆山禅师藏经之复写,西有老师也有同样的写本。又闻知此写本之经传来已久,对本经抱持种种意见的人不少,因而有意大致考证其真伪。然因种种事务缠身,一直未能实现此志,今时抽空略述笔者管见,还请大方垂教。
    • 摘要: 朱熹(1130-1200)生于福建尤溪,南宋著名理学家,孔子之后中国儒学的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学问博及四部,理学思想精微深远,著述宏富,其中《文集》对朱熹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兼罗并包,是朱子学研究的基础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鄯爱红
    • 摘要: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曾子《大学》【译文】做君主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儿子的要做到孝顺,做父母的要做到慈爱,和人们交往要做到诚信。"止",停止、栖息,在这里是居住之意。【作者简介】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合称"四圣"。
    • 夏长道
    • 摘要: 关羽被后世尊为武圣人,对《三国演义》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位当时威震天下的英雄曾经降过曹操,即便如此,也丝毫没有影响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或许与当时达成降曹的"调解协议"有关。是什么样的"调解协议"救了关羽的性命和名节,又是谁用怎样的调解方法,促成了关羽降曹这一经典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谈古论今话调解艺术。
    • 张保振
    • 摘要: 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的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均为农民,更引起人们关注。窃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寻常道理:寒门多出贤。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
    • 摘要: 在中国,军训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根据记载,在商代,由于诸侯间战争增多,统治者对军事训练日益重视,除了对正规军队进行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从西周开始,官学分'国学'与'乡学',并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其中的'大学',即以'六艺'为标准课程,'礼、乐、射、御、书、数'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其中的射、御,即为古代的军训,教师一般直接由军官担任。《周礼·保氏》中如是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这是我国最早有关'学生军训'的文字记载。被后世尊为教育家的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将射御之术看得与
    • 宿小白
    • 摘要: 薄伽教藏殿位于山西大同华严下寺,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那一年是北宋宝元元年,同年党项人李元昊在河西走廊一带建立西夏政权,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地理版图犬牙交错,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则在激烈的碰撞交流中趋于融合,创造出崭新的时代风格。
    • 钟岳文
    • 摘要: 难遇知音退而著书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的父亲早亡,他自幼便和母亲相依为命。孟子的母亲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典籍中记载了不少孟母教子的故事,像"孟母三迁""买豚不欺子""断织劝学"等,都成为后世教育子女的典范。可以说,孟子后来的成就与其幼年时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大约十五六岁时,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子思就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后被尊为"述圣",而子思相传师从孔子晚年著名弟子曾参。由此看来,孟子的思想基础与孔子的学说一脉相承。孟子本人对孔子也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