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写本

写本

写本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0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佛学研究、云南社会科学、西藏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写本的相关文献由42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晓平、郑冬、郭喜国等。

写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0 占比:81.2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80 占比:18.56%

总计:431篇

写本—发文趋势图

写本

-研究学者

  • 王晓平
  • 郑冬
  • 郭喜国
  • 郭喜强
  • 北猫
  • 张恩科
  • 梁雪菲
  • 王晓平1
  • 老布鲁(绘)
  • 陈道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吴灵峰
    • 摘要: 按照惯例,学习委员每天中午都会带班里同学听写10个词语。那天中午,学习委员无意间多提了一个词,不少学生喊了起来:“已经10个了,怎么还有啊?”学习委员顿时生气:“多写一个词语都不愿意啊?不愿意写的把本子拿来给我撕掉!”这当然是一句气话,没想到小胡同学高高地举起听写本:“来,给你撕。”难堪之下,学习委员真的把小胡的听写本一撕两半。这时我走进教室,发现气氛不对劲,询问班长才知发生了这个“风波”。
    • 伏俊琏
    • 摘要: “敦煌文学”包括敦煌出土的5到11世纪以写本形式保存的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敦煌文学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变文、俗赋、白话诗、曲子词等新的文学品种,填补了文学史的某些空白。敦煌文学为解决文学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材料,例如文学的起源和生成问题、宋词的源头问题等,都可以通过敦煌文学得以重新阐述。敦煌文学为早期中国文学的传播研究提供了新方式,尤其是文本的结集问题,可以更为真实地再现中古文学的传播生态。
    • 普仓
    • 摘要: 西藏保存的贝叶经写本中有一部分是箭头形字体贝叶写本,《福力本生经》就是其中重要一件。这件写本在以往有关西藏保存的贝叶经写本《目录》中都被记载为《佛护造大诗颂》。根据文本内容和跋文情况分析,该文本正确标题为《福力本生经》,初步推断其为正量部教徒所传承的文本。
    • 乔二虎
    • 摘要: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西域文献遗珍》是一部收录西域文献的重要著作。因其收录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书体多样等方面的原因,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其释读方面存在部分不当之处和未释之文。文章通过字形排比分析、文例佐证,对释文中误释、缺录、误录问题进行校正、补释。
    • 李薛妃; 吴继刚
    • 摘要: 《长江中游道教造像记》系写本文献,具有重要的宗教学、史学、语言文字学等史料价值。但该书释文存在部分文字讹误,实因字迹模糊、草率、误释异体字、未识字形、未悉造像记体例等疏漏所致。文章以原图片为底本,结合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字学等知识,纠正讹误,补充缺漏,并指出释读误释、漏释原因,为这些写本造像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为学界提供精准的研究史料。
    • 李仁渊
    • 摘要: 福建省屏南县龙潭里陈氏家族留下了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的刻本书籍与手抄写本。文章利用这批实际被使用过的书籍,从四个方面讨论乡村的文本流通与文本知识的传播:一是,占刻本书籍比率最高的科举用书,显现出此山区社群在地方权力结构改变下,为培养参与科举考试能力而引进外部文本知识所做的努力。二是,陈氏能成为龙潭里唯一有功名的家族,从其家族仪式专家传统及其科仪本的传抄和收集来看,可能是因为之前已具备操作复杂文字的能力,这亦可见仪式文字传统较科举更早进入此家族。三是,从板刻与手抄的蒙书可以看出,作为吸收与使用文本知识的基础,培养识字能力在地方社群中非常重要。四是,龙潭里留下的众多文书的范本与参考书,表现出这些书籍正是他们生产地方文献的知识基础,以及文书使用在地方上日渐普及所制造出来的需求,但是,地方社群也不是对外来的刻本内容照单全收,龙潭里的读者不仅主动拣选刻本内容,且也留下了将普及性文本知识地方化并将地方性知识文本化的写本手册。
    • 陈飞
    • 摘要: 英藏敦煌文献“S6082”是一件珍贵的唐写本残卷,内地尚未见有专题性研究,已有的题称和识读多有未当。残卷漫漶严重,其主体部分为两条相对完整的“《诗》论”问答,与《〈毛诗正义〉序》《诗谱序》关系密切,皆本于《毛诗序》,是唐代明经科“分经修业”制度之产物,当与“明二经”之目下“二中经”相对应。属问答结构相对完整的明经私试策文本,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 吴浩军
    • 摘要: 敦煌吐鲁番地区出土有数量可观的魏晋十六国时期的丧葬文书,包括镇墓文、衣物疏、买地券、冥婚文书、明旌、招魂幡、解除文、冥间过所、砖铭、墓表、棺板题记等。这些丧葬文书具有一般写本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一般写本的制作目的在于学习欣赏,吟诵传播,乃至发抒烦闷等等,相较于刻本文献,具有个体性、流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而敦煌吐鲁番丧葬文书一般由主持其事的方士或僧人书写,虽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并非为抒发个人性情而作,其文本也有所依傍;尤其是,它们在制作完成后,随着丧仪的结束,即被永久地封存于地下,即不再有传写和流播的可能,因而,与阳间的刻本文献和一般的写本文献相比,它们又具有流传的限定性和空间的封闭性。
    • 张丽
    • 摘要: 腾冲契约文书是记录清至民国云南腾冲百姓生活实态的原始性民间文书,具有十分珍贵的学术价值。文章结合明清以来各地契约文书,参考相关字书和词典,考释和校订云南腾冲契约文书录文中32则误释的文字,以期恢复云南腾冲契约文书的原貌。
    • 程章灿
    • 摘要: 石刻作为一种文献形式,具有写本、刻本、拓本、辑本等四种形态。石刻的四种版本形态,构成了石刻文献从生产、阅读、流通到利用的生命循环的完整过程。不同版本形态,代表不同的生产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生产者参与,“四本”突出了石刻文献的物质性与复杂性。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和解读这一过程,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四本”彼此的异同和关系,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思考“四本”对于重建整个中国古典文献学体系尤其是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