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检出情况

检出情况

检出情况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专利文献900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食品与药品、上海预防医学、基层医学论坛等; 检出情况的相关文献由24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秀清、单斌、孙张明等。

检出情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1.20%

专利文献>

论文:9007 占比:98.80%

总计:9116篇

检出情况—发文趋势图

检出情况

-研究学者

  • 刘秀清
  • 单斌
  • 孙张明
  • 孟雪斐
  • 宋贵波
  • 崔宪
  • 张丽华
  • 张洋
  • 张鸿娟
  • 朱力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贵梅; 陈琳琳; 刘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6月进行常规体检的26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生化、颈动脉斑块。统计入选者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斑块组与非斑块组,统计两组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病史等,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260例健康体检者中共有32例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2.31%(32/260);斑块组男性、年龄≥60岁、有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占比高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年龄≥60岁、有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男性、年龄≥60岁、有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高度重视,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以减少颈动脉斑块形成。
    • 朱利威
    • 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磁共振(MRI)组(40例)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组(40例)。其中MRI组患者给予MRI检查,DWI组患者给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序列检出情况,急性脑梗死检出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估MRI、DW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正常组织与病灶区ADC值。结果 DWI组在FLAIR、T2WI、T1WI的检出率分别为92.50%、87.50%、95.00%较MRI组72.50%、62.50%、67.50%明显升高(P<0.05);与MRI组脑梗死检出率70.00%比较,DWI组95.00%明显升高(P<0.05);绘制ROC曲线评估DWI及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其中相对表观弥散系数的敏感性最高,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及健侧表观弥散系数的特异性最高,但是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均处于较高水平;DWI组患者相对表观弥散系数、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均明显高于MRI组(P<0.05);B值为600、800、1 000 s/mm;时,正常脑组织、病灶组织及不同疾病发展阶段ADC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用于诊断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鉴别疾病分期类型,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较高。
    • 王虹力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用于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凤城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受经过TPPA的阳性体检、诊断梅毒现症患者117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13例。均先后采用TRUST和TPPA进行检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敏感度、特异度以及疾病检出情况。结果健康体检者,经过TRUST和TPPA检测后,均无阳性表达。经过TRUST检测,阳性患者99例、18例则为阴性,漏诊率为15.38%,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84.62%、100.00%。经过TPPA检测,阳性患者117例、无阴性情况,漏诊率为0,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100.00%、100.00%。经统计学计算,TRUST、TPPA检测灵敏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梅毒危害性较大,需尽早筛查、诊断、治疗,以提高安全性。与TRUST检测比较,TPPA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降低了疾病的误诊、漏诊风险。但是,TPPA检测成本相对较高,且操作复杂。所以,针对梅毒患者,筛查适用于TRUST检测,确诊疑似患者适用于TPPA检测,实际诊断中可联合起来应用。
    • 高晓凤
    •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时应用颈部血管超声的价值。方法:选取广灵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此外,从同时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中遴选46名作为对照组。对92例受检者施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针对两组患者典型症状、病变部位检出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中膜厚度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中膜增厚检出率依次为84.78%、91.30%及95.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处中膜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能够有效检出病症,明确患者的实际血流状况及病变部位,为后续治疗方法的选定提供可靠影像学和动力学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 武颖; 龚正; 刘航; 王美燕; 燕慧
    • 摘要: 目的研究2016—2020年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耐碳青霉烯类微生物(CRO)检出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统计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中收集到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检出情况,分析上述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2016—2020年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共检出细菌766、816、1038、1027、586株,合计检出细菌总数4233株。2016—2018年间,CRO检出比例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AB除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左旋氧氟沙星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0%;CRKP除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0%;CRPA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0%。结论2016—2018年间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CRO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五年内CRO检出率整体水平较高,尤其以CRKP检出率最高。且CRAB、CRPA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CRKP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应采取积极措施以强化对不同类型CRO监控,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 周虹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CT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CT组(n=50)与X线组(n=50),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检出情况、影像学表现,R OC曲线评价CT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在检出率方面,CT组为94.0%(47/50),X线组为94.0%(4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儿的肺纹理增粗比例为10.0%(5/50),显著低于X线组的30.0%(15/50)(P0.05).A UC=0.973(95%CI:0.945~1.00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0%(95%CI:80.0%~100.0%)、91.1%(95%CI:83.6%~98.6%),准确率为92.6%,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8%、98.1%,Y oude n值为87.1%.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CT的临床价值类似于X线,临床可合理选择.
    • 马清梅
    • 摘要: 目的 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比较及检出率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选时间段为2018年12月——2020年2月期间,这80例患者均采取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进行检查,分析在不同诊断方式应用下患者检出时间以及具体检出情况.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当中的应用,相比较而言,尿常规检验所需的时间较短,C-反应蛋白的检出率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法各存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过程中,基于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的应用,相比于尿常规检查,检出率更高,但为进一步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具体应用期间还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科学地选取诊断方式.
    • 崔宪
    • 摘要: 目的 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我院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72例,将抽检可疑剩余食物样本22例,呕吐物样本15例,医院送检肛拭子35例,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导致食物中毒原因,对比致病菌检出率、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 72例食物中毒案例中,副溶血性弧菌25例(34.7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例(20.83%),沙门菌13例(18.06%),变形杆菌6例(8.33%),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4.17%);经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共检出病原菌240株,剩余食物中共检出121株(50.42%),排泄物中共检出46株(19.17%),呕吐物中共检出35株(14.58%),厨具中共检出23株(9.58%),手拭子共检出15株(6.25%),其中沙门菌检出率(44.58%)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08%)、变形杆菌(14.17%)、副溶血性弧菌(12.5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67%)(P<0.05).结论 采用微生物检验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可准确判断病原菌类型及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及指导,有利于实施针对性治疗.
    • 杨德丽; 郭跃超; 张洋
    • 摘要: 目的:分析诊断早期乳腺癌中乳腺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钼靶X线检查及乳腺MRI检查,统计检出情况,并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乳腺MRI检查检出率高于钼靶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早期乳腺癌中,乳腺MRI检查可提升检出率,有利于后期医师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崔宪
    • 摘要: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我院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72例,将抽检可疑剩余食物样本22例,呕吐物样本15例,医院送检肛拭子35例,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导致食物中毒原因,对比致病菌检出率、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72例食物中毒案例中,副溶血性弧菌25例(34.7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例(20.83%),沙门菌13例(18.06%),变形杆菌6例(8.33%),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4.17%);经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共检出病原菌240株,剩余食物中共检出121株(50.42%),排泄物中共检出46株(19.17%),呕吐物中共检出35株(14.58%),厨具中共检出23株(9.58%),手拭子共检出15株(6.25%),其中沙门菌检出率(44.58%)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08%)、变形杆菌(14.17%)、副溶血性弧菌(12.5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67%)(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检验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可准确判断病原菌类型及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及指导,有利于实施针对性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