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次生物质

次生物质

次生物质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植物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377201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第四届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等;次生物质的相关文献由340位作者贡献,包括康建宏、梁广文、曾玲等。

次生物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7201 占比:99.97%

总计:377328篇

次生物质—发文趋势图

次生物质

-研究学者

  • 康建宏
  • 梁广文
  • 曾玲
  • 李锋
  • 吴宏亮
  • 孙京瑞
  • 李思义
  • 陆宴辉
  • 陈巨莲
  • 任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代佳琦; 董静; 冯璐; 郭钰鑫; 纪晓超; 任琴
    • 摘要: 采用剪叶、打孔方式模拟虫害马铃薯叶片,对其叶片中总酚和叶绿素含量的时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四个时间点内,分别与各自的对照相比,剪叶处理后的马铃薯叶片内总酚含量虽略有升高,但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只有打孔处理后马铃薯叶片内总酚含量在2h显著升高。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其总叶绿素含量在打孔处理后4h显著降低。剪叶处理后,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在8h显著低于4h。说明打孔对马铃薯诱导抗性和生长影响更大,也从一个侧面为植物抗虫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 代佳琦; 董静; 冯璐; 郭钰鑫; 纪晓超; 任琴
    • 摘要: 采用剪叶、打孔方式模拟虫害马铃薯叶片,对其叶片中总酚和叶绿素含量的时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四个时间点内,分别与各自的对照相比,剪叶处理后的马铃薯叶片内总酚含量虽略有升高,但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只有打孔处理后马铃薯叶片内总酚含量在2h显著升高.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其总叶绿素含量在打孔处理后4h显著降低.剪叶处理后,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在8h显著低于4h.说明打孔对马铃薯诱导抗性和生长影响更大,也从一个侧面为植物抗虫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锐; 高贺; 张国军; 朱克岩; 成卫宁
    • 摘要: [目的]明确小麦灌浆期籽粒次生物质含量与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ena)幼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次生物质在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中的作用及麦红吸浆虫的解毒代谢机制.[方法]2016年5月采用剥穗调查法对陕西省周至县试验田种植的4个抗虫和4个感虫小麦品种(系)进行麦红吸浆虫幼虫危害调查,并收集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及取食各品种(系)灌浆期籽粒的麦红吸浆虫幼虫;采用比色皿法、香草醛法、Folin-Ciocalteu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显色法分别测定收集的小麦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qPCR方法分别检测收集的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其编码基因GST1、CarE2和CYP6A1 mRNA表达水平,分析次生物质含量与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以及麦红吸浆虫解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籽粒阿魏酸、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阿魏酸和单宁含量以抗虫品种科农1 006最高,总酚含量以抗虫品种晋麦47最高,总黄酮含量以感虫品种西农88最高;取食不同品种(系)小麦的吸浆虫幼虫GST、CarE和CYP450活性及GST1、CarE2和CYP6A1表达水平差异亦明显,GST和CarE活性分别以取食抗虫品种科农1006和陕麦1 39的最高,CYP450活性以取食感虫品种小偃6号的最高;GST1和CarE2表达水平在取食抗虫品种的幼虫中均高于取食感虫品种,CYP6A1表达水平在取食抗、感性品种的幼虫中表现无规律.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籽粒阿魏酸含量与穗被害率、粒被害率、单穗虫口和估计损失4个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4个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取食不同品种(系)小麦的吸浆虫幼虫GST和CarE活性与小麦籽粒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YP450活性与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3种解毒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GST1和CarE2表达水平分别与其GST和Car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CYP6A1表达水平与CYP450活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阿魏酸是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的主要次生物质,能够诱导麦红吸浆虫幼虫GST、CarE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它们共同作用参与麦红吸浆虫对小麦次生物质的代谢和适应.
    • 吴菲菲; 张蕾; 程云霞; 江幸福; 苏建亚
    • 摘要: 为探索绿肥推广种植对黏虫暴发可能带来的风险,本研究测定了黏虫对绿肥的营养利用情况及绿肥中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对黏虫取食量的影响.分别测定了黏虫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箭筈豌豆V.sativa L.等3种绿肥的营养利用情况,并用玉米Zea mays L.作为对照,对这4种植物的相关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黏虫幼虫的取食、食物利用、食物转化、消化以及幼虫的生长速度等有不同的影响.取食绿肥的5龄幼虫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明显低于取食玉米的试虫,近似消化率则高于取食玉米的试虫.取食植物中总蛋白含量与幼虫相对取食量呈显著负相关(r=-0.988,P=0.012),次生物质类黄酮、单宁、总皂苷、总酚含量与幼虫的取食量无相关性(P>0.05).紫云英、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对黏虫幼虫的营养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均不利于黏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其成为黏虫潜在寄主的可能性较低,这些绿肥的推广种植应不会导致黏虫的暴发.
    • 郑庆伟
    • 摘要: 为明确小麦灌浆期籽粒次生物质含量与麦红吸浆虫幼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450)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研究人员于2016年5月采用剥穗调查法,对陕西省周至县试验田种植的4个抗虫和4个感虫小麦品种(系)进行麦红吸浆虫幼虫为害调查。
    • 刘晓丽; 李锋; 李晓龙; 马建国
    • 摘要: 为明确枸杞木虱对12个不同品种(系)枸杞的选择性及其与寄主物理性状(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和次生物质(总黄酮、甜菜碱)的关系,采用自由选择法,以雌成虫的产卵量为选择性指标,探讨枸杞木虱对寄主选择性以及与寄主物理性状、次生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枸杞木虱对12个不同品种(系)枸杞的选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宁杞2号>宁杞1号>宁杞5号>宁杞7号>宁杞4号>07-1>黄果>06-16>宁杞3号>宁杞6号>0901>黑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木虱的选择性与寄主的栅栏组织厚度(r=-0.4287,P>0.05)和海绵组织厚度(r=-0.3622,P>0.05)无显著相关关系;与寄主的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5929,P<0.05)关系;与寄主的气孔密度和甜菜碱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4(P<0.01)和0.7855(P<0.01).总黄酮含量和甜菜碱含量对枸杞木虱的寄主选择性有很大影响,总黄酮含量越高越不利于枸杞木虱的寄主选择,而气孔密度越大、甜菜碱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枸杞木虱的寄主选择.
    • 邓雅楠; 严俊鑫; 杨慧颖; 许凌欣
    • 摘要: 开展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诱导植物抗性研究,可为东北玉簪(Hosta ensata)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通过喷施不同浓度MeSA,研究其对东北玉簪单宁含量及抗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1、0.1、1.0、1.5 mmol·L-1 MeSA处理对东北玉簪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单宁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2.0 mmol·L-1 MeSA对PPO、POD、SOD、CAT活性及单宁含量作用显著.PAL、PPO、POD、SOD、CAT活性以及单宁含量当各自相对应的MeSA浓度为1.5、1.0、1.0、1.0、1.5、2.0 mmol·L-1时,分别在第5、3、3、3、5、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1.89、2.04、1.59、1.77、1.90、2.47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甲酯对东北玉簪抵御害虫危害和适应逆境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和时间持久性.
    • 蒲恒浒; 郅军锐; 岳文波; 曾广
    • 摘要: 为阐明寄主植物番茄受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机械损伤及外源物质茉莉酸和水杨酸甲酯诱导后次生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害虫如何通过调整体内解毒酶活性适应植物的防御反应,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了各诱导处理下次生物质黄酮、总酚和单宁含量及西花蓟马体内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MFO)、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番茄叶片在各诱导处理下黄酮含量在36h和48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相应时间段茉莉酸处理与水杨酸甲酯处理的黄酮含量升高最显著,分别达32.07 mg/g和31.76 mg/g;各诱导处理后24 h和36 h时,单宁和总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总酚含量在48 h时显著升高,其中虫害处理增加最显著,达34.51 mg/g.取食各种诱导处理番茄植株6h时,西花蓟马体内MFO活性均升高,AchE活性均受到抑制;取食除机械损伤外的其它诱导处理叶片6h后,西花蓟马体内GSTs活性均被抑制,CarE活性均显著上升,其中取食水杨酸甲酯处理叶片的西花蓟马体内GSTs活性下降幅度最大,而CarE活性升高最显著,分别为3 882.35 U/mg和106.33 U/mg.表明各诱导处理不仅可以使番茄次生物质含量发生变化,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也会使西花蓟马改变解毒酶的活性以适应寄主植物的诱导抗性,即寄主植物和害虫通过防御与反防御相互适应.
    • 朱香镇; 雒珺瑜; 张帅; 吕丽敏; 王春义; 崔金杰
    • 摘要: 为明确棉酚和芸香苷2种植物次生物质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体内3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3种解毒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D转移酶(GST)的影响,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棉酚和芸香苷饲喂不同龄期绿盲蝽若虫,分别在24、48、72 h后测定若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同一龄期的绿盲蝽若虫取食不同浓度的同种外源次生物质后,随着次生物质浓度的升高,3种保护酶活性分别在不同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如1龄若虫其CAT活性在0.4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为72.8 U/mg protein,SOD和POD活性分别在0.8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为59.8、23.0 U/mg protein,而3种解毒酶ACP、AKP和GST活性则均在0.4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分别为26.9、29.5、66.8 U/mg protein,即绿盲蝽受到不同浓度外源次生物质胁迫后,体内的保护酶和解毒酶被激活的程度不同.同一龄期若虫取食不同种类的次生物质后,体内同一种保护酶的活性变化也不尽相同,如3龄若虫其SOD活性在1.0 mg/mL棉酚或0.04 mg/mL芸香苷胁迫48 h后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8.0 U/mg protein或61.1 U/mg protein,且显著高于其它浓度胁迫,即不同种类次生物质诱导绿盲蝽同一种保护酶达到最大值所需浓度不同.表明绿盲蝽受到不同种类外源次生物质或者不同浓度同种外源次生物质胁迫后,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不同酶的变化处于一种协调状态,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