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毫米波通信

毫米波通信

毫米波通信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军事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55585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电讯技术、电信科学、电子设计应用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年全国天线年会、2014全国第十五届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学术年会、2013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等;毫米波通信的相关文献由766位作者贡献,包括戚晨皓、陈康建、洪伟等。

毫米波通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5585 占比:99.95%

总计:355761篇

毫米波通信—发文趋势图

毫米波通信

-研究学者

  • 戚晨皓
  • 陈康建
  • 洪伟
  • 肖振宇
  • 仲伟志
  • 樊勇
  • 王坤
  • 刘嘉陵
  • 朱秋明
  • 程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利强; 刘一凡
    • 摘要: 针对大规模毫米波多输入多输出(MIMO)数字波束成形射频链多、成本高且功耗大等难题,研究了低硬件复杂度和功耗的混合波束成形算法,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TR 38.901 V16.1.0构建了毫米波无线信道仿真模型,以系统“和速率”最大化和总发射功率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获得了基于压缩感知的波束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基于压缩感知波束选择算法的混合波束成形系统“和速率”随着用户数K近似对数增长。系统“和速率”会受到多用户干扰的限制,在信噪比为10 dB且用户数K较大时,波束选择算法比全数字多用户波束成形算法的系统总发射功率高约2 dB,但波束选择方案有着较低的系统复杂度。
    • 李中捷; 熊吉源; 高伟; 韦金迎
    • 摘要: 为解决非视距场景下毫米波多用户多输入单输出(MU-MISO)系统下行链路的可靠性通信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智能反射表面(IRS)辅助多用户通信的联合波束成形设计方案。考虑功率和恒模约束,以用户加权和速率最大为目标,将基站有源波束成形和多个IRS无源波束成形联合建模为非凸优化问题。利用闭式分式规划技术解耦该联合优化问题为易于求解的等价问题。根据近似线性规则和分布式连续凸近似规则,采用非凸块坐标下降算法分别交替优化有源波束成形和无源波束成形矩阵,并给出了所提算法的收敛性证明和复杂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快速收敛,并且与2种基线算法相比,在降低复杂度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提高系统传输速率。
    • 钱蓉蓉; 卢松琴; 任文平; 禄宇媛
    • 摘要: 为了减少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所使用的射频链数目,解决高硬件成本和高功耗的问题,可以将透镜天线阵列作为一个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部署在毫米波MIMO系统的基站端。利用透镜天线阵列具有基于方向的能量聚焦特性,对透镜阵列进行天线选择,并为用户分配合适的天线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在维持一定的系统性能的同时减少射频链的使用。结合机器学习在数据处理及分类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Fully Connected Neural Network,FNN)的天线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达到和穷搜法基本一致的系统容量,且比逻辑回归、k-近邻算法的准确率分别高了7%、2%。
    • 谢广成; 苏宇; 曾妍; 程瑛颖
    • 摘要: 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具有更多的射频链路,带来更大的功耗,接收端使用低分辨率模数转换器(ADC)可有效解决功耗高的问题。针对低分辨率ADC引起接收信号幅度失真,进而影响信道估计准确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的两阶段毫米波信道估计算法。第1阶段,根据量化后的接收信号确定采样后的接收信号取值范围,并将其作为约束条件构造优化问题,利用l_(1)范数衡量向量稀疏度估计波达方向;第2阶段,根据估计的波达方向,使用Bussgang分解模型近似非线性量化过程,得到信道复增益的最小二乘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准确性比目前最先进的算法提升了约5 dB,且算法复杂度降为线性。由此可见,所提算法在有效性和可靠性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具有实用价值。
    • 龙文尧
    • 摘要: 5G在带来更多通信场景的同时,使得硬件布置成本和功耗急剧上升。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因其在重塑无线通信环境、降低系统功耗及设备开销等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为提高网络的鲁棒性和能效,在非完美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前提下提出了双IRS辅助的点对点毫米波(mmWave)无线通信算法。建立了一个在用户服务质量(QoS)、IRS相移约束下的功耗最小化优化模型。采用交替优化(AO)方法对发射波束赋形矢量(TBFV)和反射波束赋形矢量(RBFV)解耦,引入松弛变量和凸凹过程(CCP)方法对非凸问题进行转换分解,最后使用CVX工具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最大比传输(MRT)点对点通信的方案相比,所提优化模型使AP的功耗降低25%,同时降低了10%的中断概率,验证了在能量利用率、鲁棒性、覆盖范围等方面的实际优势。
    • 齐峰; 岳殿武; 孙玉
    • 摘要: 不同于以往的无线通信技术,智能反射面可以通过智能控制传输环境来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并具有低成本、易部署的优势,有望在未来6G通信网络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鉴于此,首先阐述IRS出现的背景、特点和优势,然后综述IRS研究动态,并详细介绍IRS在性能分析、优化设计、信道估计以及毫米波通信应用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IRS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课题。作为即时的IRS总结,将会引起IRS研究人员的兴趣并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 陈真; 唐杰; 杜晓宇; 章秀银
    • 摘要: 无人机(UAV)与毫米波(mmWave)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结合可以提供高数据速率的空中链路,然而其部署位置及波束赋形设计直接影响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量。为实现多用户同时接入通信,该文提出基于离散透镜阵列(DLA)结构的波束空间预编码技术,构建了联合UAV飞行高度、波束选择及混合预编码的优化方案。为了解决这一涉及随机目标函数的非凸优化问题,该文利用最小化加权最小均方误差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求一系列子优化问题,进而通过一种惩罚对偶分解(PDD)算法求解。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接近全数字波束赋形方案的频谱效率性能。
    • 姜博; 蔺伟; 梁轶群; 胥昊
    • 摘要: 研究目的: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要素顺畅流动,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推动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当前,大量计划和在建的城际铁路存在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需求,但尚无关于无线通信业务的统一标准,GSM-R、LTE、5G、Wi-Fi、毫米波等多种移动通信技术制式并存。为满足城际铁路通信业务需求,促进互联互通进程,对城际铁路无线通信业务种类、承载方式和服务质量指标的研究迫在眉睫。研究结论:(1)提出了15种城际铁路无线通信业务的应用场景、通信模式、业务特点和服务质量指标;(2)结合5G等当前主流通信制式,提出了适用于城际铁路的通信系统及其适合承载的通信业务种类;(3)验证了城际铁路无线通信业务服务质量指标的可行性;(4)本研究成果对城际铁路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在移动通信方面技术规范衔接融合,提升运输生产安全与效率,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具有参考意义。
    • 李昊; 李越; CHANG L
    • 摘要: 毫米波通信由于具有大带宽、高速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5G乃至6G无线通信系统中。毫米波在空气中传播存在较大的衰减以及极化旋转,因此对收发天线的带宽、极化分集、增益、波束扫描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终端设备集成的毫米波天线而言,如何在低剖面、小净空的限制条件下,设计宽带双极化的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对天线的设计与封装均提出了挑战。
    • 肖振宇; 刘珂; 朱立鹏
    • 摘要: 随着无人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所承担任务的多样化,机间通信对于大带宽、高数据率、抗干扰能力的需求快速增长,具有丰富频谱资源的毫米波阵列通信成为支持机间宽带安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围绕机间毫米波阵列通信这一新兴领域,以点对点通信和无人机自组网为核心分析了机间毫米波阵列通信的研究难点和挑战,对机间点对点通信中信道建模、稳健性波束成形、安全通信以及无人机自组网中邻居发现、路由决策、资源分配、分布式部署的问题和方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启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