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9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绘画、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4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1666篇;相关期刊747种,包括中外文化交流、美术、美术大观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北京粘接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暨粘接剂、密封剂技术发展研讨会、第22届华夏园丁教育论坛、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等;民族艺术的相关文献由1442位作者贡献,包括宋生贵、刘忠德、宋民等。

民族艺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4 占比:11.7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1666 占比:88.11%

总计:13240篇

民族艺术—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魏美仙
    • 摘要: 民族艺术是各民族国家认同正向价值的重要载体,在民族与边疆叠合中成为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资源,其话语建构具有时代性意义。话语的历史叙事交织着主体的文化焦虑与想象,支配着话语策略而呈现附魅特征。话语建构应基于历史经验、现实实践、理论逻辑与未来指向,将国家主导引导性与民众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对话联通内部微观叙事与国家宏大话语,以超越静止破碎的地方性,重塑中华民族主体性,在历史话语的祛魅中共建中华民族艺术话语。
    • 胡鑫玉
    • 摘要: 由中央民族大学的哈斯敖登编排、李美静演出的舞蹈《敬》,在第十三届荷花杯独舞类别中有不俗的表现,因而广受欢迎。《敬》的创作突破建立在编导和表演者对蒙古族文化的内在气质的深刻把握上。舞蹈选择蒙古族酒文化中的“洒祭”习俗作为创作动机,使舞蹈在动作及形式形态上具有非常鲜明和典型的民族性,同时抓住了蒙古族民俗“洒祭”所富含的“敬”的文化价值内核加以发展,赋予作品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意义和价值,从敬天、敬地、敬祖先,以及敬生活的幸福,延展为敬生命的生生不息与自强奋进,将蒙古族人的传统文化因子与当下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展现了蒙古族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敬生命是对蒙古族文化的内在气质的提炼,也是舞蹈编创的核心,既是舞蹈动作、形态编创的起点——对蒙古族舞蹈传统动作元素的把握与运用,又表现出对蒙古族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筛选及凸显。《敬》是文化把握和文化表达统一的一个范例性作品,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民族舞蹈的现代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空间的拓展。
    • 陈星汝
    • 摘要: 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常常呈现此消彼长的情况。针对文化的求同存异性,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为了使中国文化不断发展,民族声乐的发展也是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从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声乐艺术入手,探究目前民族声乐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时代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好民族声乐的措施。
    • 吴卫; 陈静思
    • 摘要: 探析中国早期美术史论家俞剑华的艺术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俞剑华的艺术教育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倡民族艺术教育,树民族主义精神;融中西艺术教育,行传统艺术改良;推各类艺术展览,兴社会美育风气。俞剑华在教学与实践中兼容并蓄、洋为中用,重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开拓中国艺术教育的改革之路,推进中国现代艺术教育进程。
    • 卢致达
    • 摘要: “中国风”是传统经典与现代时尚、高雅艺术与大众审美、东方传统风格与西方古典风格的融合与借鉴,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钢琴音乐作品中“中国风”越来越多地融入“中国风”元素。“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元素、创作、旋律艺术特征,有利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拉近与普通听众之间的距离,丰富钢琴教学内容的价值。其发展中对戏曲元素的应用、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推广、影视作品中融入等方面,使“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呈现现代性。
    • 陈茹苑
    • 摘要: 艺术的发展始终与生活、经济、政治的发展相适应,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市场的发展,民族民间艺术走向市场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民族艺术在民间、官方、市场的携手共建之下发生了明显的转型。当代村落民族艺术的转型式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过度开发的危机。民间、官方、市场需要携手努力,平衡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冲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文化建构之路。
    • 日川野洋; 陆薇薇(译); 李蛟(校)
    • 摘要: 一、何谓民族艺术所谓民族,是指以固有的生活原理为基础,拥有有别于他者的独特语言和文化的某个人类集团。因此,民族文化表示某种“特殊”文化,内涵某种固有的逻辑。所谓特殊,是指在人们真实体验的世界中独有的个性,拥有与众不同的“方言”,即与他者有着明显不同的风格。民族艺术乃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每个民族均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分别开展艺术活动。说起阿伊努族叙事诗、日本美术、波利尼西亚舞蹈,或是德国音乐、俄罗斯文学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些艺术根植于某种民族文化,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逻辑。例如,德国音乐不同于法国音乐,具有展现民族精神的特点;而俄罗斯文学则有别于西欧文学,尤为强调从宗教的维度探究人性。
    • 廖元刚; 姚绍将
    • 摘要: 贵州苗绣享誉中国,其作为苗族集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苗绣诠释了苗族技艺智慧。文章对苗绣设计创作观念内涵性视角观察,结合苗绣的实物及部分贵州苗绣国家非遗传承人口述参考,探索苗绣创作中秉承的创作观念。研究发现苗绣在创作过程中,依据古老的苗族先祖传说,秉承生命至上的生态设计理念进行刺绣创作。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苗绣的设计观念,赏析贵州苗族民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独特魅力。
    • 张新科
    • 摘要: 当下建构“民族艺术学”学科具有两大背景:一是学科背景,艺术学在2011年独立为中国的一个学科门类,而且在当下正处于繁荣发展时期,建构“民族艺术学”学科有利于促进艺术学的进一步发展。二是时代背景,“三大体系”建设和“新文科”建设都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化、系统化,构建“民族艺术学”学科对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推动意义,而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这些新现实也要求我们用新视角、新方法、新理论研究民族艺术。对“民族艺术学”概念内涵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民族艺术学”研究理论路径:对象论的“民族艺术—学”强调其研究对象是民族艺术;方法论的“民族—艺术学”强调用民族学的方法或理论研究艺术;整体论的“民族艺术学”强调作为统辖各个民族艺术分支学科的综合体;一般论的“民族艺术学”则强调对抽象的“民族艺术”自身的起源、特征、类型、发展等普遍性规律的研究。
    • 赵成清; 叶书亚
    • 摘要: 作为人类起源的摇篮,非洲大陆千百年来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艺术品,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非洲头枕是这片广袤大陆从古至今文化沿袭及传承的最有力象征之一。通过对现存头枕中图样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非洲内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头枕并不罕见,但非洲头枕的样式与其他地区大相径庭,并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这让它在众多非洲艺术品中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以埃及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头枕为主要对象,从历史文化以及工艺图样两方面入手,溯源其工艺价值与文化意义,并探讨头枕这一艺术品在现代,其内在含义与形式所发生的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