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电梯级开发

水电梯级开发

水电梯级开发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3256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中国水能及电气化、水电与新能源、黑龙江水利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四川省力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等;水电梯级开发的相关文献由241位作者贡献,包括邱兴春、张秋文、张虎成等。

水电梯级开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3256 占比:99.90%

总计:143398篇

水电梯级开发—发文趋势图

水电梯级开发

-研究学者

  • 邱兴春
  • 张秋文
  • 张虎成
  • 曹文宣
  • 周宗敏
  • 姚育胜
  • 寇晓梅
  • 崔磊
  • 徐海洋
  • 慕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邱兴春
    • 摘要: 为研究河流水电开发对其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实际影响,笔者选择乌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采用图形叠置法,判断乌江下游流域陆生生态敏感区与水电梯级开发区位关系;选取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和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作为典型代表,分析其受梯级水电站开发建设影响的程度,并以此结论代表该河段水电梯级开发对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实际影响情况;最后,对该河段尚未建设的白马航电枢纽开发提出了工作建议。研究表明:乌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对其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不大;且形成的宽阔水面,既可丰富生态敏感区景观内涵,也可改善局地小气候,对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研究结论为决策管理部门今后判断类似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程度提供参考。
    • 洪迎新; 刘东升; 马宏海; 陈宇琛; 陈求稳; 施文卿; 朱昊彧
    • 摘要: 作为干流高坝水电开发导致鱼类生境丧失的一种补偿措施,支流替代生境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受工程影响河段的土著鱼类保护,但替代支流发挥怎样的保护效果及干流对其的影响仍不清楚。以实施了澜沧江梯级生境替代的支流基独河与罗梭江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邻近的对照支流,通过对鱼类调查数据的分析对比,揭示了各支流鱼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征,初步阐明了梯级开发下鱼类支流生境替代效果以及干流工程建设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支流替代生境对干流鱼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支流生境修复后鱼类物种丰富度明显提高,罗梭江土著鱼类、特有鱼类物种数分别增加了12种、7种,基独河则是7种、2种,替代生境能为澜沧江土著鱼类、部分濒危特有鱼类和洄游鱼类提供完成生活史的关键栖息地。干流对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有着重要影响,罗梭江、基独河与邻近干流鱼类群落的Bray-Curtis相似性分别为21.76%、10.73%,支流河口段保持“河相”是支流生境替代保护效果可持续的关键。综合考虑生境替代保护的效益与投入,建议今后开展此类保护措施时优先选择库尾河相区的支流。
    • 邱兴春; 白建军; 向刚
    • 摘要: 以乌江水电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河流水电开发对其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实际影响程度的后评价研究。采用图形叠置法,判断乌江流域陆生生态敏感区与乌江干流各梯级水电站的位置关系。选取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余庆大乌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作为典型代表,分析其受乌江梯级水电站开发建设的影响程度,并以此说明乌江梯级水电开发对所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实际影响情况。分析认为,乌江梯级水电开发对其涉及陆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不大,且电站水库形成的宽阔水面不仅有利于周边植物植被的生长发育,还增添了更多的景观景点,丰富了景区景观的内涵。
    • 杨青瑞; 陈冬红; 骆辉煌; 和晓荣; 张建国
    • 摘要: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等资料,系统梳理了金沙江中游鲁地拉以上河段梯级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分析了不同时期各保护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结果表明,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和鲁地拉电站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保障生态流量、增殖放流、网捕过坝、建设人工模拟产卵场、支流生境替代保护、生态调度和水生态监测等,这些措施对金沙江中游鱼类多样性保护和资源量补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议后期根据水生态监测结果进一步完善鱼类保护措施体系。
    • 刘洁; 何煜然; 周永杰; 邝红艳; 杨大勇
    • 摘要: 基于秋香江2000、2005、2010和2015年四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及气象、水文数据,利用生态弹性力模型,对其流域及200米、500米岸边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弹性力进行分析比较,揭示水电梯级开发对其陆域生态弹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期间秋香江流域的生态弹性力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尤其在2010—2015年间更为明显,说明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弱化;岸边带的生态弹性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表明研究期间岸边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提高;同期相比,秋香江200米岸边带的生态弹性力最高,其次是500米岸边带,最低的则是整个流域。2000—2015年秋香江流域及岸边带的生态弹性力有所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水电梯级开发建设未对研究区的陆域生态产生明显影响。
    • 胡江军; 李溪然; 崔磊; 高繁; 张璇; 殷国栋
    • 摘要: 选择金沙江上游流域,结合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计算水库淹没的影响,构建了一套水电开发碳汇效应的评估方法,同时引入碳排放效应系数评估水电站建设对碳汇能力损失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上游各梯级水电站正常蓄水后将产生折合约23万t的碳排放,而梯级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折合减少碳排放为2731.8万t,综合评价金沙江上游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可直接产生碳汇效应为2672万~2677万t。研究成果可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角度为水电开发提供规划建议。
    • 宋波澜; 苏仟根; 李添宝; 刘良国
    • 摘要: 为探索水电梯级开发下鱼类的趋流行为,采用 自制鱼类游泳能力及代谢测定装置,研究了 3种沅水常见鱼类(鲫、大眼鳜和黄颡鱼幼鱼)的趋流游泳能力及代谢特征.结果显示,鲫、大眼鳜和黄颡鱼的相对感应流速分别为(0.79±0.14)、(1.16±0.07)和(0.75±0.09)BL/s,相对偏好游速分别为(2.31±0.11)、(1.86±0.04)和(1.60±0.03)BL/s,相对临界游速分别为(3.43±0.37)、(2.58±0.32)和(2.68±0.13)BL/s.同样条件下黄颡鱼偏好游速、临界游速、呼吸频率和耗氧率均显著低于鲫和大眼鳜.3种鱼呼吸频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均随流速增加而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BL/s流速下,3种鱼呼吸频率均出现峰值.在2.0BL/s流速下,鲫和大眼鳜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出现峰值,而黄颡鱼则在1.5 BL/s流速下出现.随着流速的增加,鲫趋流率从静水组的64.1%增加至4.0 BL/s的100.0%,大眼鳜和黄颡鱼分别从静水组的60.2%和58.9%增加至2.0~3.0 BL/s的100.0%.水流流速显著影响3种鱼的游泳状态.鲫在静水条件下以逆流前进和顺流而下为主.大眼鳜静水和大多数流水条件下以逆流静止状态为主.黄颡鱼在静水组和较低流速组(<1.0BL/s)长时间保持逆流静止状态,随着流速的增大,逆流静止比例迅速减少,逆流后退时间比例不断增加.研究表明,沅水3种常见鱼类趋流行为的差异性与其生活习性、形态特征、食性和捕食方式以及生活水环境等密切相关.了解3种鱼类趋流行为参数与流速环境条件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建立鱼类游泳生物学仿真数据模型,为梯级开发背景下鱼类的运动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运动方式的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 杨永江; 张晨笛
    • 摘要: 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杰出代表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未来水电开发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边缘区域,脆弱的生态系统和频发的地质灾害给水电发展带来新的挑战.针对水电发展面临的"生态约束"和"灾害约束",聚焦水电与生态、水电与灾害两个重点领域,对我国未来水电发展热点进行综述,为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的产业化和水电产业发展的生态化提供参考.
    • 何艳玲; 舒秋贵; 罗明良
    • 摘要: 基于嘉陵江武胜站、北碚站1960—2017年的实测年径流和输沙量数据,通过曼-肯德尔突变检验分析、滑动平均法和线性倾向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武胜站和北碚站的年径流和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嘉陵江武胜站、北碚站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北碚站的下降趋势比武胜站显著.根据嘉陵江水资源特性、生态环境状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特征,综合考虑了河流生态基流量、输沙需水量、生物需水量和自净需水量,估算了嘉陵江青居-草街段河道年理想、适宜、最低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71.31×108 m3、46.03×108 m3、25.28×108 m3,草街-井口段河道年理想、适宜、最低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203.51×108 m3、135.50×108 m3、60.96×108 m3.
    • 高建; 姚福明; 雷晓辉; 王健馨; 马芳平
    • 摘要: 为研究水电梯级开发背景下的大渡河干流水环境现状,在大渡河干流上布置了 20个水质监测断面,选取了 21个水质监测项目,并收集了大渡河干流历史水质监测资料.水质评价除对每个断面采用单因子方法进行水质评价外,还对整个干流进行了河流综合水质评价.针对大渡河干流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建议方案.综合本次监测数据和历史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流断面水质分析表明,大渡河干流历史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5%,而本次现场调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5%,与历史水质状况相比有一定改善;(2)河流综合水质评价表明,大渡河干流历史监测水质数据的Ⅰ-Ⅲ类比例为75%,河流历史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而本次现场调查的各水质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Ⅰ—Ⅲ类比例100%,无劣V类,河流现状总体水质状况为优,水电站建设和运行没有引起大渡河干流水质变差.研究成果可以实现水质信息在线查询和共享,保障大渡河流域水环境安全,为大渡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