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方社会

东方社会

东方社会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749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理论探索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等;东方社会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聚芹、公丕祥、赵志浩等。

东方社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10.1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749 占比:89.87%

总计:3059篇

东方社会—发文趋势图

东方社会

-研究学者

  • 王聚芹
  • 公丕祥
  • 赵志浩
  • 苑英科
  • 许春华
  • 傅兆君
  • 刘修明
  • 王桂泉
  • 额尔敦扎布
  • 何建华

东方社会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莲; 齐磊磊
    • 摘要: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认识与中国的实践相互影响。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从早期到晚期、从简单到深入、从单一到全面、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东方社会现状、东方社会发展以及东方社会未来为核心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从属于西方社会的认识;通过参与和推进全球化,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交往模式的认识;以及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认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为中国的实践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给予了理论上的指导,中国的实践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提供了科学性的证明以及发展中的依据。
    • 秦勃
    • 摘要: 马克思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思想是唯物史观在东方社会的具体实践和运用的理论呈现.从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到土地所有制二重性的认识转变,展现了马克思探讨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超越认识论视域的思想轨迹.藉以高阶的资本主义社会自我批判方法对低阶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揭示,论证了东方社会结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通过对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建设,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东方社会可能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构想,为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思想是理解其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基础,这一思想科学揭示了社会形态发展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价值.
    • 秦勃
    • 摘要: 马克思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思想是唯物史观在东方社会的具体实践和运用的理论呈现。从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到土地所有制二重性的认识转变,展现了马克思探讨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超越认识论视域的思想轨迹。藉以高阶的资本主义社会自我批判方法对低阶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揭示,论证了东方社会结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通过对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建设,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东方社会可能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构想,为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思想是理解其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基础,这一思想科学揭示了社会形态发展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价值。
    • 俞良早
    • 摘要: 关于马克思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学术界有人认定马克思提出了俄国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但他们的论述过程以及论据不足以支持他们提出的观点.有人在此问题上持谨慎意见,但论述过程也有不妥之处.笔者以为,当前要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发掘下述宝贵思想:东方社会发展不必照搬西欧的途径;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东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经营方式;国家必须给农民经济以正常的发展条件;东西方社会在互相促进的过程中实现发展.
  • 6. 马克思危机理论的世界体系视野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孙美堂
    • 摘要: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必然导致其总危机的理论与方法,是十分具体、深入、复杂的.马克思首先借鉴黑格尔辩证法以及物理学方法,从商品本质的矛盾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运行中的矛盾.不仅如此,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必然要延伸到国际贸易、世界市场,并得出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结论.这样,马克思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叙事逻辑,如何过渡到关于东方社会的叙事逻辑,进而得出完整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论.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和关于俄国社会问题的几封信,其实是在探讨这些问题.从相关文献和手稿看,马克思应是把“农村公社”作为东方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通过商品(资本)与农村公社这两大本质范畴的互动关系来解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总危机.他设想的资本主义总危机,可以将其表述为:“一元主导,多相互动,总体危机.”
    • 赵丁琪
    • 摘要: 马克思在强调东方社会被纳入世界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和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体现的能动性。在马克思身后,罗莎·卢森堡和列宁分别在其帝国主义理论中系统探讨了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由于卢森堡过高估计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同质化水平,导致其只看到了东方社会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必然性,而看不到东方社会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能动作用。而列宁则在分析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不平衡规律的过程中,建构出了一幅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与西方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的全新的革命图景,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地理框架,从而超越了“西方革命中心论”。
    • 王亚杰
    • 摘要: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殖民与东方道路关系进行了考察.由"双重使命"到对殖民的否定,由主张外部资本刺激到从公社内部寻找东方社会新的因素增长点,东方社会在世界历史中完成了由被动从属到主动构建的角色转换.在马克思那里,这一角色转换背后所涉及的是东方社会如何在以资本所主导的世界历史中实现自身发展、并以最高形态完成对世界历史构建的问题.马克思的考察论证了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非连续性与非目的性的复杂特征,为落后国家实现真正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也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丰富了世界历史理论向度.
    • 王瑜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关于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俄国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研究这些经典原著可以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和重要参考价值.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对于指导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