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气运聚

油气运聚

油气运聚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04718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断块油气田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油气运聚的相关文献由807位作者贡献,包括查明、张永庶、蒋有录等。

油气运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04718 占比:99.72%

总计:105010篇

油气运聚—发文趋势图

油气运聚

-研究学者

  • 查明
  • 张永庶
  • 蒋有录
  • 陈宣华
  • 吴智平
  • 姜林
  • 宋岩
  • 尹成明
  • 张金川
  • 方世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泽栋; 臧晓琳; 康弘男; 张雪峰; 韩冬; 孔为; 王震
    • 摘要: 为深入认识多赛奥盆地油气成藏规律,以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对多赛奥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进行逐一分析,结合钻井失利原因剖析,确定成藏主控因素,建立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确定油气富集有利区带。研究表明,多赛奥盆地成藏条件优越,烃源岩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大,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盆地呈现“深凹双向供烃、断层+砂体作为疏导体系向斜坡带构造圈闭供烃、深水砂体对接油源窗口直接供烃,油气近源运聚,深部岩性与浅部构造双类型甜点成藏”的特点,其中南部缓坡带为下步优势油气勘探区。
    • 徐田武; 张成富; 金爱民; 朱蓉; 王君; 王库; 王睿; 姚欣雨
    • 摘要: 东濮凹陷北部断裂破碎,盐岩发育,油气运聚过程及油、气、水分布关系复杂。文中通过分析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现今流体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分布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及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流体作用与油气富集、分布、成藏之间的关系。东濮凹陷北部地层水矿化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央隆起带的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各层段高矿化度地层水分布范围基本吻合,表明该地区断裂发育,地层垂向连通性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地层水矿化度高值区与油气富集区在平面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总体上,东濮凹陷北部地层水以原生沉积水为主,是强烈水岩作用的结果,受大气降水影响作用相对较弱,地层封闭条件较好。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除西部斜坡带及卫城-文明寨地区为弱低压—常压外,其余地区普遍发育高压。超高压主要分布在文留东部及中部,超高压分布区也是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文留地区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油气大量运移充注及盐岩良好的封盖性,对文留地区高压的保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巩伟明
    • 摘要: 潜山油藏是富油气凹陷重点增储领域,为明确潜山技术攻关方向,突破复杂勘探目标,建设技术驱动型油田,全面梳理辽河坳陷潜山领域具体目标类型、石油地质特点,认为源边-源外型潜山是辽河油田潜山下步重点攻关方向。通过技术现状、制约勘探突破的关键问题分析,认为油气运聚、内幕结构识别与刻画、基岩裂缝预测等是下步重点技术攻关方向。本文建立了辽河油田潜山勘探技术库,包含10项专项技术,其中重点攻关技术6项,完善技术4项,为辽河潜山油藏勘探确定技术攻关方向、制定中长期规划奠定了基础。
    • 朱焕来; 陈岩; 王卫学
    • 摘要: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源外斜坡区断砂配置运聚机制及有利分布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砂体连通分布区和砂体所在地层顶面砂体输导油气汇聚区,确定油气成藏期砂体输导油气分布区;通过断裂填充物泥质含量与断裂侧向封闭所需的最小填充物泥质含量的相对大小,确定油气成藏期河道砂体上倾方向断裂侧向封闭部位,二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源外斜坡区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断砂配置分布区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扣村断裂与沙一下亚段砂体配置分布区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扣村断裂与沙一下亚段砂体配置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其东部,有利于西北歧南次凹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在扣村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内聚集成藏,与目前扣村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其东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源外斜坡区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断砂配置分布区是可行的。
    • 范婕; 蒋有录; 张奎华; 曾治平; 宫亚军
    • 摘要: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野外露头研究程度的增加,断裂带三维复杂地质结构及演化规律逐渐明确,精细刻画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对明确油气运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岭断陷龙凤山—东岭地区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地质资料定性、定量识别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并划分断裂带结构类型,揭示断裂带结构发育类型的有序性变化规律。
    • 丁飞; 刘金水; 赵洪; 陈晓东; 于仲坤
    • 摘要: 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带原油含蜡量差异大,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在原油物性、族组分及色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机质显微组分鉴定、金管热模拟实验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特征等手段,分析了西湖凹陷高蜡原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显示,高蜡原油主要分布在平湖斜坡带,其中宝云亭-武云亭油气区原油含蜡量最高,孔雀亭油气区原油含蜡量次之,平湖油气田原油含蜡较低;中央反转构造带以及西次凹高蜡原油少有分布.角质体是西湖凹陷高蜡原油主要成油母质,其相对含量及演化程度差控制了不同构造带间高蜡原油分布;油气运聚过程是控制平湖斜坡带不同油气区之间高蜡原油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天然气充注强度、砂体横向连通性及断层发育程度共同决定高蜡原油的最终分布.
    • 石雪峰
    • 摘要: 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非均质性对地下流体的流动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不仅对油气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储层沉积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了不同层次紧密交织的三维结构的形成,阻碍了储层流体的流动,造成了储层的强烈非均质性.模拟结果表明,该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油气聚集和压实现象.指出非均质性将导致油气运移路线和储集场所的非均质性增加.认为准噶尔盆地油气藏在诊断和成藏过程中是交替的.构造非均质性的存在使储层在深部条件下成为有效空间,有利于油气的后续运移和聚集.
    • 于洋
    • 摘要: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在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源岩排烃分布区、倒灌式油气运移源岩超压分布区和输导断裂分布区,确定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平面分布区;通过确定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最大深度分布和输导断裂延伸长度分布,确定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纵向分布区,将二者组合,建立了一套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的预测中.结果表明: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分布广泛,平面上除了东北边部和东南边部局部地区外,整个凹陷大部分地区皆为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平面分布区;纵向上倒灌式油气运聚最大深度可达500 m以上,主要分布在其北部和中部地区,由此向其四周逐渐减小,在凹陷东南边部和西南局部地区减小至100 m以下.青一段源岩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有利于上覆青一段源岩生成油气在超压作用下通过输导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运移和聚集,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是可行的.
    • 韩强; 云露; 蒋华山; 邵小明; 金仙梅
    • 摘要: 综合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构造演化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不同断裂带油气性质差异性、成藏期次及油气充注过程进行研究。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油气物性和成熟度存在差异,由西向东从7号断裂带向1号断裂带原油密度变小,西部的7号带和5号带北段油气成熟度低,5号带南段和1号带油气成熟度高。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顺北地区奥陶系油气藏存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及喜马拉雅期多期油气充注过程。自西向东不同断裂带上主成藏期存在差异,西部的7号及5号断裂带油气成藏期为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晚期,东部的顺北1号断裂带多了一个晚期油气成藏即喜马拉雅期成藏。顺北地区多期油气充注成藏是导致该区油气成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奥陶系成藏期古构造对断裂带的油气充注具有控制作用。加里东晚期,研究区走滑断裂带构造均处于充注有利区;海西晚期,顺北11号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充注来自东部满加尔的油气概率较低。喜马拉雅期,仅顺北1号断裂带及其以东获得高熟油气充注。
    • 田钊
    • 摘要: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的运聚成藏,在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熟区源岩及油源断裂有利部位确定有利油气输导源断配置关系和通过断盖配置断接厚度及其封油气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确定断盖配置封闭油气区,将二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部东二段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的预测中.结果 表明:南堡凹陷西部东二段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老爷庙构造、南堡5号构造东部和南堡1号构造南部,有利于东二段油气聚集成藏,与目前南堡凹陷东二段已发现油气分布(南堡1号构造未发现油气是因为其构造顶部断盖配置不封闭,油气散失所致)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源断盖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是可行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