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法律课程

法律课程

法律课程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教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986篇;相关期刊207种,包括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学园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海峡两岸教学卓越学术研讨会、湖南省第五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文化强国与教育变革分论坛、2011年第二届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等;法律课程的相关文献由296位作者贡献,包括冷荣芝、叶华光、张滨等。

法律课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 占比:7.1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986 占比:92.81%

总计:4295篇

法律课程—发文趋势图

法律课程

-研究学者

  • 冷荣芝
  • 叶华光
  • 张滨
  • 戴敏华
  • 朱瑞芳
  • 王胜海
  • 王飞
  • 代红永
  • 任吉伟
  • 叶家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如娃
    • 摘要: 伴随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慕课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为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十分深刻的影响。由于慕课是以网络视频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与我国高校法律传统教学模式差异显著,初期运用必然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阻碍。因此,我国高校开展法律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引入慕课并发挥其优势价值,切实提高法律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 杨莉艳; 陆迎松
    • 摘要: 公安院校立德树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公安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公安院校法律课程的设置是培养高质量公安人才的重要保证,法律课程教学应融入立德树人理念,重视“课程思政”独有的育人功能。加强法律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融合,充分挖掘法律课程教学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实战等各环节融入思政教育,引导预备警官筑牢以法治思维捍卫国家政权、保障群众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的职业追求。
    • 刘慧玲
    • 摘要: 法律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法治社会建设。文章在阐述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效率提升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校法律课程教学效率的具体路径,以期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李岚
    • 摘要: 推动教育信息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当在了解教育信息化特点的前提下,认识到法律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在分析法律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把信息技术和法律课程的教和学巧妙地融为一体,并结合教学实际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信息化能力与素养,指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学习。
    • 尹彦品
    • 摘要: 为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对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更新,夯实课堂在学校各要素、教育各环节中的核心地位,筑牢课堂主阵地,重塑课堂价值。文章以提质培优为背景,针对高职法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堂革命,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艺术、教学渠道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修法与修德同向同行、理论与实践协同育人、善教与乐学和谐共振、校内课堂与延伸课堂相得益彰的改革路径。
    • 丁治文
    • 摘要: 教材改革是目前“三教”改革重点任务之一,推行活页式教材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本质要求。目前职业教育教材存在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编写人员结构不合理、思政育人效果不佳、信息化资源整合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梳理教材开发流程、打造“专兼融合”“双元组合”型教材编写团队、将“思政+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元素无痕融入教材资源、整合立体化信息资源等措施可促进活页式教材开发与应用水平的提高。
    • 程诗莉; 刘训来
    • 摘要: 在协同育人理念下,法律课程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这是法律课程自身的要求,也是青年成才和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法律课程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育人理念,选择契合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索课堂育人、实践育人、课下育人,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法律信仰,加强学生的道德建设,实现课程育人。
    • 李如霞
    • 摘要: 近年来,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法律人才,高校的法律课程逐步引入了形成性考评模式。该模式具有过程性和反馈性特征,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该模式的推广适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终结性考评模式的弊端,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适用形成性考评模式的过程中,不少高校存在着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性考评的特色性、创新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不足等问题,亟需在制度、物质、技术等方面做好进一步的保障工作,同时也需要一线的任课教师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形成性考评观念,合力推进形成性考评模式的规范适用。
    • 李如霞
    • 摘要: 近年来,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法律人才,高校的法律课程逐步引入了形成性考评模式.该模式具有过程性和反馈性特征,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该模式的推广适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终结性考评模式的弊端,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适用形成性考评模式的过程中,不少高校存在着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性考评的特色性、创新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不足等问题,亟需在制度、物质、技术等方面做好进一步的保障工作,同时也需要一线的任课教师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形成性考评观念,合力推进形成性考评模式的规范适用.
    • 林秀云
    • 摘要: 法律课程是中职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健全法律知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中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法律课堂教学艺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文章分析中职法律课堂教学现状及提高中职法律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时期提高中职法律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