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深埋隧道

深埋隧道

深埋隧道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27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4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73962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5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等;深埋隧道的相关文献由112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双、丰光亮、李晓红等。

深埋隧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4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3962 占比:99.55%

总计:74297篇

深埋隧道—发文趋势图

深埋隧道

-研究学者

  • 张永双
  • 丰光亮
  • 李晓红
  • 肖亚勋
  • 郭长宝
  • 黄润秋
  • 冯夏庭
  • 刘国锋
  • 赵周能
  • 邹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泽林; 罗春; 张志强; 林迪睿
    • 摘要: 为了探究高地应力环境下深埋隧道岩爆发生机理,掌握岩爆孕育规律,通过现场测试、数值分析及室内实验,对平安特长深埋隧道岩爆段围岩的二次应力场进行了分析,探明了隧道岩爆发生的力学机制,并运用经典应力岩爆判据指标,预测判断出岩爆发生强度及位置。研究表明:隧道侧壁处存在较大的压应力,是造成岩爆发生的主要原因;高地应力条件下,由于结构面等不利因素的存在,造成掌子面中部处原岩应力突发释放而引发高烈度的岩爆;在岩爆区段进行应力释放孔的布置,能够有效地释放原岩应力,减少岩爆发生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深化人们对于高地应力环境下岩爆发生机制的认识,为类似工程岩爆的防控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刘跃成; 康跃明; 赵智辉; 周创; 周水
    • 摘要: 微震监测技术是目前预测岩体损伤最有前景的探测技术之一。为提升微震监测技术的准确性,以云县至凤庆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工程为背景,现场进行了微震监测,并对爆破、打炮眼、电气干扰及岩石破裂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根据体变势、频谱最大频率、视体积及视应力大小等特征来区分不同信号。其中爆破信号的体变势、视体积和视应力的数值最大,频谱最大频率多数分布在0~10 Hz。岩石破裂产生的微震信号的体变势大多集中在0~10 m^(3),数值较大,频谱最大频率多数分布在50~60 Hz和180~200 Hz。研究结果对剔除干扰信号和指导现场微震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李晓兵
    • 摘要: 针对某穿越富水破碎带的深埋钻爆法隧道中的突涌水灾害,分析了其涌水灾害特征和对灌浆堵水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针对工程特点,制备了适用于深埋隧道堵水的普通膏浆、速凝膏浆和堵水浆材拌和料等灌浆材料,开展了材料不同性能特征的测试,并选取试验段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研制的堵水灌浆材料具有强抗冲能力和抗水稀释能力,且凝结时间可调可控,适应各流速、流量的突涌水工况,可有效封堵深埋隧道富水破碎带的涌水点,阻断涌水通道。研究成果可降低深埋隧道穿越富水破碎带区时的涌水塌方灾害风险。
    • 姚志宾; 牛文静; 张宇; 胡磊; 张伟
    • 摘要: 针对深部岩体工程科学前沿的岩爆研究难题,分析了制约其动态定量及智能化预警研究的挑战性问题.为突破挑战问题制约,采用面向对象的B/S+C/S结构,建立了岩爆数据库管理系统,包含岩爆案例数据库、微震波形数据库、微震时序数据库,具备多工程管理、详细数据采集、查询分析、结果导出等功能的岩爆数据库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了多工程、多源岩爆灾害信息的详细采集与有效管理.利用多个具有岩爆灾害的深埋岩体工程,对岩爆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建立的岩爆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不同工程岩爆类比研究、岩爆智能预警研究等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基础与参考.
    • 罗春; 张志强; 林迪睿; 唐泽林
    • 摘要: 在高地应力环境下进行隧道开挖,岩爆是最主要的灾害之一,以成兰铁路平安隧道高地应力岩爆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数值分析、室内试验等手段,从岩爆孕育机理、能量密度变化、岩爆强度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高地应力环境下合修与分修两种建设方案对特长深埋隧道岩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各位置的最大能量密度的关系为U_(边墙)>U_(拱腰)>U_(掌子面)>U_(拱顶);岩爆易发生于掌子面待循环开挖段及开挖支护段的两侧;相比于拱顶、拱腰、边墙等位置,掌子面处会发生较大的能量释放,在开挖过程中应合理设置应力释放孔;采用隧道分修的建设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岩爆的强度,减小岩爆的危害,从而更好地避免岩爆发生。
    • 谢和平; 张茹; 任利; 张安林; 张志龙; 邓建辉; 徐正宣; 张广泽; 冯涛; 王栋; 王哲威; 伊小娟; 林之恒; 李嘉雨; 张泽天; 袁东; 贾哲强
    • 摘要: 国家新时期世纪工程川藏铁路面临着全球最为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受深部环境和工程扰动影响,沿线深埋隧道围岩失稳灾变问题凸显;符合深部特征的围岩灾变分析研究,既是川藏铁路深埋长隧安全建设的重大现实需求,也是提升特殊地质条件下深部工程开发能力的关键。为此,以深部围岩灾变分析为核心,从深部围岩孕灾的原位地质环境与工程扰动效应入手,重点开展深部围岩质量分级、大变形判识和岩爆孕灾等方面的理论方法研究与思考。首先,概述了川藏铁路深部围岩孕灾的原位地质环境特征,并从试验模拟和理论分析两个层次揭示了深部围岩孕灾的工程扰动效应;进一步地,以修正的BQ法为基础,发展了可综合反映地应力、地温和地下水影响的围岩质量分级方法,初步应用于川藏铁路深部多场耦合环境下的隧道围岩分级修正研究;最后,针对川藏铁路深埋隧道围岩灾变的两种典型显现形式(大变形与岩爆),提出隧道围岩大变形分级多因素分步评估方法,以及深部围岩岩爆综合预测研究思路和预测模型与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可为川藏铁路沿线深埋隧道围岩灾变分析与稳定性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 罗勋; 谢文强; 曾发镔
    • 摘要: 针对隧道施工通风系统综合评估过程中存在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问题,引入云模型理论,构建了复杂艰险山区深埋隧道施工通风系统综合评估模型。以某山区铁路施工隧道为研究背景,选取通风网络、通风动力、通风设施、通风管理以及特殊地域作业环境5个方面共计18项影响因素作为评估指标。建立优(Ⅰ)、良(Ⅱ)、中等(Ⅲ)、较差(Ⅳ)、差(Ⅴ)5个评判等级,并利用正向云发生器计算隶属于不同等级的确定度。运用区间数替换传统点数值构造矩阵以确定各评估指标权重,依据评估指标的云模型特征参数计算该隧道通风系统的综合等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模型的数据检验与应用性验证,该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可为类似隧道施工通风系统评估提供借鉴。
    • 王恩波; 昝文博; 唐琨杰; 周云鹏
    • 摘要: 为系统研究深埋千枚岩隧道变形规律及合理预留变形量,以银百高速安康至岚皋段3座典型千枚岩隧道群为工程依托,采用精密水准仪和收敛计对隧道全程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并结合实测数据建立相应的变形分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千枚岩隧道围岩变形总体较大且离散性高,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分别可达95.3 cm和90.1 cm,不同风化程度的千枚岩变形稳定时间为30~120 d;千枚岩隧道变形时程曲线采用指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优度均在0.93以上且预测变形值与实测稳定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5%;深埋千枚岩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时,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以及断层破碎带预留变形量建议取值依次为20~30 cm、30~45 cm、40~60 cm和55~80 cm。
    • 朱正国; 方智淳; 韩智铭; 丁祥; 马超义; 孙明磊; 王志伟
    • 摘要: 研究目的:深埋隧道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地质灾害,其中在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条件下出现挤压性大变形破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探究深埋隧道挤压性大变形分级标准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以中兰客专尖山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对深埋挤压大变形隧道受力和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大变形分级标准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分级标准,以期为深埋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科学指导。研究结论:(1)初期支护结构受力以压应力为主,左侧拱腰部位的压应力较大,拉应力分布在拱底与拱脚部位;(2)洞周沉降和隆起最大部位是在拱顶和拱底处,水平收敛较大的部位在上台阶,掌子面初始阶段的变形速度比较大;(3)将大变形等级分为严重大变形、中等大变形、轻微大变形、无大变形,并按深埋隧道挤压性大变形分级标准评价体系对尖山隧道进行风险评估;(4)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小导管超前注浆、优化锚杆长度和角度、打设锁脚锚杆、多层支护的控制技术措施对于变形控制起到良好的效果;(5)本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深埋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 孙玮佳
    • 摘要: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以下简称TBM)在大埋深软弱岩层进行开挖掘进时,围岩收敛变形较大,当TBM处于停机状态时,围岩易发生蠕变并对TBM护盾产生挤压,导致TBM卡机、影响正常掘进施工。为预测广佛东环双模式大直径盾构机穿越软岩可能出现的停机卡机情况,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采用改进的Burgers(CVISC)粘弹塑性蠕变本构,研究了大埋深软岩地质条件下TBM停机状态的围岩-护盾相互作用关系及出现卡机的条件,结果表明:(1)TBM停机时,隧道顶部围岩发生沉降,底部发生隆起,但在围岩蠕变作用下发生整体下沉;(2)随着埋深和停机时间的增加,盾构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增加,围岩作用在护盾上的荷载越大,护盾所受摩擦阻力也越来越大;(3)当埋深小于120m或停机时间小于5d时,所设工况皆未出现卡机情况,在埋深为120m、停机44d时,护盾所受摩擦阻力大于护盾临界阻力阈值,在埋深为200m的工况下,仅4d已大于护盾临界阻力阈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