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围岩稳定性

围岩稳定性

围岩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2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4篇、会议论文403篇、专利文献157075篇;相关期刊402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金属矿山等; 相关会议258种,包括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水电工程大型地下洞室关键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2009年西部矿山建设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等;围岩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由44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宁、朱维申、张志强等。

围岩稳定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4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403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57075 占比:98.84%

总计:158922篇

围岩稳定性—发文趋势图

围岩稳定性

-研究学者

  • 李宁
  • 朱维申
  • 张志强
  • 王志杰
  • 蔡美峰
  • 卢书强
  • 张杰
  • 来兴平
  • 王克忠
  • 许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付军; 胡俊; 段宇; 朱才辉
    • 摘要: 以武九高速高楼山公路隧道为例,针对以断层破碎带为主控因素的隧道突水治理问题展开数值分析研究。基于FLAC 3D有限差分法及流固耦合分析原理,研究了导水洞排水、注浆堵水和排堵结合等不同治理方式对隧道涌水量及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富水断层隧道发生A、B级别的大量涌水时,建议同时采取导水洞排水、注浆堵水的排堵结合措施,导水洞设置在近断层处,且与隧道相对距离为0.75(D+l),注浆圈厚度控制在7 m以内,注浆圈相对渗透系数比不超过10,既能降低涌水量,又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对于C级涌水隧道,可采取注浆措施,注浆厚度不低于3 m,相对渗透系数不低于20;对于D级及以下涌水隧道,采取常规抽排水措施即可。
    • 李金诚; 李青锋; 吴昊
    • 摘要: 为研究湖南郴州某矿1#~8#采空区的稳定性,通过室内试验获取岩石力学参数,结合理论与数值模拟对其采空区围岩的位移、应力、塑性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采空区均有塑性屈服的单元,只有6#和7#采空区附近围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1#,3#,4#采空区塑性较为发育,但对其矿区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在水平方向上,2#和5#采空区稳定性较好,8#采空区稳定性较差,需要进行支护.垂直方向上,2#,5#,8#均出现较为严重的塑性区破坏且周围岩体位移相对明显,需要对其进行支护.
    • 刘永胜; 洪开荣; 卓越; 杨朝帅; 宋超业; 刘龙卫
    • 摘要: 为探讨巨跨超扁平地下洞库勘察设计和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巨跨超扁平洞库洞室稳定机制、关键性地质参数及其评价体系、定量化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工法以及监控技术进行研究。得出:1)通过及时、主动的支护体系有序调整围岩承载力是巨跨超扁平地下洞库成洞的关键。2)巨跨超扁平地下洞库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必须考虑尺寸效应,结构面产状、地应力、跨度、高跨比、摩擦角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显著因素。3)喷+锚+网柔性支护体系是合适的,宜采用“以数值计算为主,类似大跨经验为参考,施工监测动态反馈调整”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方法。4)采用预留双岩柱支撑开挖方法是合理的。5)应采用多种手段对结构及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监控量测,可采用“以收敛和沉降指标为主,围岩内部位移指标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方法,评判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安全性。
    • 孙长红; 徐火祥; 唐彬; 冯依赞; 王要平; 王晓云
    • 摘要: 为分析煤矿深井硬岩掘进机组装硐室围岩稳定性,通过FLAC3D软件开展硐室的开挖支护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分布规律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数值计算结果可由硬岩掘进机组装硐室施工现场监测结果验证。结果表明,硐室围岩变形较小,支护方案可行,模拟计算可靠;组装硐室肩窝和底角易产生应力集中,存在围岩破坏及碎岩冒落的隐患,施工时需重点加强支护强度。
    • 徐庆功
    • 摘要: 为快速准确掌握施工期隧洞围岩变形特征及稳定性,采用干孔声波测试法、多点位移计观测、收敛及沉降观测、岩石含水率测试、洞室环境温度及湿度测试等现场监测方法,分析围岩松弛圈厚度变化、沉降收敛变形特征及环境变化情况。Ⅳ、Ⅴ类围岩松动圈厚度约2m,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应及时进行一次支护。通过分析围岩变形规律、发展趋势,评价围岩稳定性,选择合理的一次支护时机,为安全快速施工提供依据和保障。
    • 李建军; 刘文岗; 杜君武; 任健刚
    • 摘要: 为解决坚硬顶板和遗留煤柱影响下综放工作面强矿压显现问题,分析了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原理,提出了考虑工作面“见方”影响的压裂设计方案,并在神东布尔台煤矿42202综放工作面实施应用。结果表明:在工作面“见方”范围内实施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技术后,42202工作面压裂区域来压步距和强度降幅明显,来压步距减小了4.3%,来压时支架平均阻力降低了6.9%,动载系数较小了4.2%;工作面煤壁基本无明显片帮现象,机尾采空区垮落充分;42202工作面辅运煤巷两帮移近量减小了30.0%,顶底板移近量减小了24.2%,副帮应力最大值减小了32.1%,辅运煤巷围岩稳定性整体得到提升;压裂区域的巷道锚索受力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锚杆受力出现明显波动现象,证明定向长钻孔分段压裂技术可有效解决工作面远场覆岩结构,使上覆基本顶有序垮落并形成稳定的“砌体梁结构”,保证了“采空区垮落矸石-液压支架-工作面煤壁”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 张志文
    •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以保兴煤矿11073工作面为例,在分析其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其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和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用永久支护和强化支护方式对围岩进行联合控制,最后通过监测得知联合控制方案有效可行。
    • 张传达; 赵庆珍; 翟志伟; 武志高
    • 摘要: 松软破碎低渗煤层是我国煤层气高效抽采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煤层气抽采导致煤基质及围岩变形,进而影响抽采效率。文章经过地质调研,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煤层气抽采过程中穿层钻孔围岩稳定性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距离钻孔越远,煤层气抽采对煤层孔隙压力的影响越小,穿层钻抽采煤层气对围岩变形的影响较小。
    • 范双斌
    • 摘要: 山西A矿围岩不稳定,主要是因为断层多,岩层软,支护措施强度不足。采用软件COMSOL进行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巷道最大应力为1.9×10^(8) Pa。巷道加固措施为顶板采用锚喷+U型钢支护,底板为增加混凝土厚度,采取混凝土+网片支护措施。采取加固支护措施后,深部位移量减少了57%,浅部位移量减少了57%。研究结果对其他煤矿采取相关支护措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 盛奉天; 张勇; 魏文胜; 段玉清; 毛凯斌
    • 摘要: 切顶参数作为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对留巷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本文以曙光矿122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初步得到了切顶高度和切顶角度的参考值分别为7.1~9.5 m和11.4°;通过数值模拟从切顶效果和围岩变形两种角度对切顶高度分别为4 m、7 m、10 m、13 m及切顶角度分别为0°、10°、15°、20°、30°时顶板垮落形态、顶板下沉量和实体煤帮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切顶参数为切顶高度10 m、切顶角度15°;通过现场爆破试验,确定了最佳炮孔间距、爆破方式及装药量;留巷后对工作面后方巷道围岩变形进行了监测,巷道围岩变形量小,留巷效果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