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湖泊湿地

湖泊湿地

湖泊湿地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1578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湖泊科学、湿地科学与管理、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第十二届中国水论坛、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湖泊湿地的相关文献由702位作者贡献,包括江波、成波、李红清等。

湖泊湿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6 占比:1.91%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11578 占比:97.76%

总计:11843篇

湖泊湿地—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建忠; 李翠霞; 马海峰
    • 摘要: 乌梁素海湿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是地球上同纬度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全球范围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罕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多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湿地地处国际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印度的交叉点,是全球著名的野生鸟类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对我国乃至国际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 吴成丹; 翟昊; 马杰; 李媛; 刘曼红
    • 摘要: 为了研究宁夏银川平原沙湖湿地景观多样性的变化,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分析了沙湖2015~2020年的景观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15,2020年沙湖湿地总体面积没有发生较大变化,边界和面积基本保持完整,水面和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区域内植物变化较为明显。自然裸地面积减少,农耕地、人工设施面积减少;沙湖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类型之间分离程度增加,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和均质性有所增加,湖泊水面优势度下降。
    • 李周
    • 摘要: 人类最初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并不起眼的物种,作为一种杂食动物,并不在食物链的顶端。人类同位于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物种相比,既没有显示出特别强大的力量,也没有对生态系统施加更为重大的影响。此时的经济系统总体与生态系统总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经济系统可以完全依赖于生态系统。这种状况延续了很长时间。
    • 潘志龙; 秦勇强
    • 摘要: 湖州是太湖边上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是浙江省湿地类型较为丰富的地市之一,共有4类8型,包含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多种湿地形态,总面积4.9万公顷(不包括水稻田),被誉为长江三角洲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湿地。近年来,湖州创新性地提出“湿地治水、水美湿地”这一顺应自然的生态建设模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5月,湖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国家生态县(区)全覆盖的地级市;2017年其南太湖流域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首批国家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的流域;2019年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全覆盖的地市。
    • 李冰; 万荣荣; 杨桂山; 谭志强; 王殿常; 吴兴华
    • 摘要: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和长江中游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重建其近百年自然通江的湖泊湿地演变过程,对于鄱阳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两期历史时期地形图和遥感产品,构建了1930s、1970s、1990s、2000s和2010s鄱阳湖湿地格局变化数据集,探究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和水文连通变化对鄱阳湖湿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面积由1930s的5024.3 km^(2)下降至2010s的3232.7 km^(2),近百年损失率高达35.7%,其中1930s 1970s时期面积变化最为显著,损失率达33.2%,且主要集中分布于赣江与饶河的入湖尾闾地区和南部康山圩.湖泊湿地向耕地的转移是鄱阳湖湿地丧失的主要形式,1930s以来,共有累计1149.6 km^(2)的湖泊湿地受垦殖的作用转变为耕地.闸坝与圩垸导致的水文连通性降低加剧了鄱阳湖自然通江的湖泊湿地格局的变化.相较1930s,累计有683.4 km^(2)的湖泊湿地与主湖相阻隔,水文节律完全独立于通江水域.基于地统计学的水文连通函数曲线也表明,近百年来鄱阳湖的横向和纵向水文连通性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且在1990s以后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本研究能够为鄱阳湖乃至长江中游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提供参考状态与客观资料.
    • 谭志强; 李云良; 张奇; 郭宇菲; 王晓龙; 李冰; 万荣荣; 王殿常; 吴兴华
    • 摘要: 湖泊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为人类提供淡水和食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湖泊湿地水文过程发生了剧烈变化,湖泊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质量下降和服务功能退化等风险.本文总结了原位观测、数值模拟和遥感技术在获取湖泊湿地关键水文要素方面的优势及不足;从辩证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湿地水文过程的双重影响;结合洪水和水文连通性等研究热点分析了水文过程的典型表现形式;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湖泊湿地植物、动物和水质对水文过程改变的响应.本研究最终提出未来应该将遥感技术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建立“多目标-多要素-多尺度-多过程”的湖泊湿地监测体系;定量评价多维度水文连通的转化方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阈值效应;加强研究地下水驱动下湿地植被演变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综合考虑栖息地的面积和质量评价水鸟种群的弹性力和恢复力,为湖泊水位调控和退化湿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王丽华
    • 摘要: 高原七月,一年最美的时节。巍峨绵延的祁连山被苍翠的绿色覆盖,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祁连县境内,经过综合整治的矿山已郁郁葱葱披上“绿装”,与蓝天白云、湖泊湿地映照成一幅美丽的祁连山水画卷。一名身披雨衣、脚穿旅游鞋的女子正向祁连山南麓祁连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矿山深处走去。她不时停下脚步,俯身扒开一丛丛草,判断根须的长势,盘算需要补种补植的面积,检查网围栏是否需要加固修复。
    • 刘亚丽; 闫瑞华
    • 摘要: 湿地丧失与退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围绕国内外湖泊湿地保护修复研究相关文献,检索了1990—2021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湖泊湿地相关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及网络热点图谱可视化方法,分析研究相关领域的发展历程、基本现状及研究热点趋势。结果表明:美国在湖泊湿地保护修复研究方面贡献最为突出,高质量论文发文机构多分布在美国;“生态系统”“生态保护”等关键词引起广泛关注,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从中国开展湖泊湿地保护修复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亟需加强湿地保护修复长期政策、湿地保护治理体系、湿地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等方面研究,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 老钟; 牟将(摄)
    • 摘要: 2021年春,候鸟陆续来到宁夏。迁徙过境的候鸟主要分布在宁夏黄河及沿岸湿地和其他湖泊湿地。近年来,宁夏爱好观鸟、拍鸟的人士大量增加,他们积极投身到爱鸟护鸟的环保行列中。据他们的观察记录,过境候鸟品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黑鹳、白尾海雕;二级保护鸟类天鹅、白琵鹭、灰鹤、卷尾鹈鹕、蓑羽鹤。其中不少候鸟还把宁夏作为越冬地,如石嘴山地区就有数千只灰鹤在那里越冬。
    • 向思源
    • 摘要: 类型多样的湿地家族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以我国科学家在沼泽、滩涂、湖泊等方面已积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参考《拉姆萨尔公约》分类系统,将我国湿地划分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和人工湿地5大类。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各种湿地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及环境,保证了生物多样性的延续和昌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