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湿式催化氧化

湿式催化氧化

湿式催化氧化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87110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科技投资、燕山大学学报、浙江万里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等;湿式催化氧化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孙鹏、张皓、徐燕等。

湿式催化氧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71108 占比:100.00%

总计:2871186篇

湿式催化氧化—发文趋势图

湿式催化氧化

-研究学者

  • 孙鹏
  • 张皓
  • 徐燕
  • 李杨军
  • 张章
  • 王强
  • 仇晓丰
  • 周春松
  • 孙坚
  • 张会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鲁眩眩; 王飞; 赵国峥; 梁慧
    • 摘要: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系列CeO_(2)/g-C_(3)N_(4)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X射线光电子分析(XPS),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CeO_(2)/g-C_(3)N_(4)材料具有颗粒立方型CeO_(2)和棒状g-C_(3)N_(4)形貌结构,衍射晶面条纹清晰,具有CeO_(2)的晶型特征,存在Ce3d、O1s、C1s、N1s等特征峰。将制备的催化剂用于湿式催化氧化降解工业废水的实验,探究了催化剂样品的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5°C、初始pH=5的条件下,投加催化剂样品0.7g,投加0.5mL质量分数为30%的H_(2)O_(2),对200mL、浓度为100 mg·L^(-1)的模拟苯酚溶液,其COD去除率最高达到65%以上。
    • 周千; 王瑞琪; 林兵; 傅敏
    • 摘要: 采用微波合成制备Bi2 O3/硅藻土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微波条件对合成Bi2 O3/硅藻土复合催化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铋成功负载在硅藻土上,复合材料比表面积相比单一材料有所增大,在微波条件为140°C、10 min、350 W,催化剂投加量为40 mg,氧化剂H2 O2用量为6 mL时,对浓度为10 mg/L的结晶紫去除率可达97%以上.
    • 周千; 王瑞琪; 林兵; 傅敏
    • 摘要: 采用微波合成制备Bi_(2)O_(3)/硅藻土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微波条件对合成Bi_(2)O_(3)/硅藻土复合催化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铋成功负载在硅藻土上,复合材料比表面积相比单一材料有所增大,在微波条件为140°C、10 min、350 W,催化剂投加量为40 mg,氧化剂H_2O_2用量为6 m L时,对浓度为10mg/L的结晶紫去除率可达97%以上。
    • 陶海祥; 毛兵; 江海云; 吴小亮
    • 摘要: 以商业化的柱状TiO2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u/TiO2催化剂,并应用于湿式催化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通过单一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220°C,反应时间为2 h,空气量为理论空气量的120%,催化剂投加量为3 g/L,进水pH为9.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固定床连续装置连续运行240 h,COD、TN的去除率可分别稳定在80%、60%以上,催化剂性能稳定,活性组分流失少.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经过湿式催化氧化处理后,废水BOD5/COD由0.03提高到0.3~0.4,可生化性得到了明显地改善.
    • 马建超; 任凯文; 张晓朋; 郭精茂; 马清亮
    •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CuMgLa/γ-Al2 O3催化剂,以反应温度、苯酚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和转速为单因素,研究苯酚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 表明,反应温度为180°C、苯酚初始质量浓度2000 mg/L、催化剂用量0.2 g/L、反应压力1.8 MPa、反应时间120 min、转速500 r/min时,苯酚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达90.65%.从XRD、XPS、NH3-TPD和TG-DTA研究发现,添加Mg和La后,CuO的平均粒径从51 nm分别降至37和25 nm,表明CuMgLa/γ-Al2 O3中CuO分散得更好,可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掺杂Mg和La减弱了Cu/γ-Al2 O3中强酸位,减少了CuMgLa/γ-Al2 O3湿式催化氧化降解苯酚过程积碳行为的发生.
    • 张小平; 黄纯钦; 覃理嘉; 魏江州; 李伟棠
    • 摘要: 文章对国内外基于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阐述了电化学催化氧化、湿式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臭氧催化氧化、二氧化氯催化氧化、芬顿(Fenton)催化氧化法六类催化氧化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应用实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 包逸飞; 苏会东; 孟伟康
    • 摘要: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硝酸钇溶液的方法,制备Y/γ-Al2O3催化剂,以甲基橙溶液作为模拟印染废水进行模拟实验,考察了湿式催化氧化反应条件pH、催化剂投加量、催化反应时间、氧化剂投加量等反应条件对甲基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式催化氧化反应温度为27aC、pH为7、催化剂投加量为300mg、氧化剂30%过氧化氢溶液5 mL、反应时间90min时,对甲基橙溶液作为模拟废水降解率达到91.01%.
    • 邱俊明; 蒋柏泉
    • 摘要: 用自制的椰壳活性炭作为载体制备CuO-CeO2/CSAC催化剂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正交实验优化了CuO-CeO2/CSAC制备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和响应面联合实验优化了CuO-CeO2/CSAC处理酸性大红GR废水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CuO-CeO2/CSAC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τ=2.50 h,T=300.0°C,V1=15.0 mL,V2=5.0 mL,其对CODCr和色度的降解率比单组分CuO/CSAC催化剂分别提高了62.4%和69.7%.CuO-CeO2/CSAC在室温下处理模拟废水的最佳条件为τ=4.12 h,m=0.57 g,pH值为5.0,可将CODCr和色度分别从962.0 mg·L-1和32720.0倍降解至35.2 mg·L-1和12.7倍,相应的降解率为96.30%和99.96%.建立的分别以CODCr和色度残余质量浓度为响应值的工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可预测不同工艺条件下降解CODCr和色度的效果.
    • 黄浩鑫; 张会平; 鄢瑛
    • 摘要: Supported by PSSF (paper-like sintered stainless steel fibers), novel CuO/PSSF composite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and applied in the catalytic wet peroxide oxidation (CWPO) of phenol in a fixed-bed react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element valence state of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 (XPS),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residence time has been studied by modifying the feed flow rate and catalyst bed height, while the conversion of phenol, H2O2 and TOC as well as the leaching concentration of Cu2+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uO/PSSF composite catalysts.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uO was deposited on PSSF successfully and the activity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conversion of phenol, H2O2 and TOC changed significantly at low feed flow rate but increased as the catalyst bed height increased and the highest phenol and TOC conversion (96.5% and 47.4%, respectively) were obtained with 4 cm catalyst bed height, meanwhile the intermediates of high toxicity were not observed. This study preliminarily suppor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uO/PSSF composite catalysts in fixed-bed reactor, and thus provided some new solutions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henol-containing wastewater.%以纸状不锈钢微纤材料(paper-like sintered stainless steel fibers,PSSF)为载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on,CVD)制备CuO/PSSF复合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苯酚湿式催化氧化降解研究.采用SEM、XRD、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形态、物相结构、元素价态进行分析,改变流量及床层高度考察停留时间对湿式催化氧化降解苯酚过程中苯酚转化率、H2O2转化率、TOC转化率及Cu2+浸出浓度的影响规律.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CuO成功负载在PSSF微纤材料上;活性评价测试结果表明,低流量条件对各活性指标变化影响十分明显;随床层高度增加各活性指标均显著提高,4cm床层高度下达到最高苯酚转化率和TOC转化率,分别为96.5%和47.4%,同时没有高毒副产物产生.本文初步探究了复合催化剂与固定床反应器结合的工艺可行性,旨在为工业化含酚废水的降解提供一些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