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滑动面

滑动面

滑动面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67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4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39010篇;相关期刊289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工程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岩土锚固工程专业委员会第23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14年技术交流会等;滑动面的相关文献由151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亮、赵杰、邓东平等。

滑动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4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9010 占比:99.59%

总计:139578篇

滑动面—发文趋势图

滑动面

-研究学者

  • 李亮
  • 赵杰
  • 邓东平
  • 朱玲
  • 李世海
  • 李宁
  • 杨强
  • 赵炼恒
  • 刘莹
  • 大久保健太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建峰; 郭小鹏; 田丹; 俞松波
    • 摘要: 利用透明土技术开展不同锚固长度抗滑桩加固均质边坡可视化模型试验,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展现抗滑桩加固均质边坡内部位移场演化及其滑移破坏过程,以揭示锚固长度对均质边坡滑动面和抗滑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滑动面深度随抗滑桩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加深,同时抗滑能力得到提高,但当锚固长度超过其最优锚固长度后滑动面变浅,表现为越顶破坏,使得抗滑桩抗滑能力大幅降低;当抗滑桩锚固长度达到其最优锚固长度时,出现靠近桩底端位置和越顶的两个深浅不一的滑动面;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抗滑桩上部外侧受拉区减小,而下部内侧受拉区增大,最大弯矩位置均在距桩顶约0.4倍桩长处,而当锚固长度超过其最优锚固长度后,则出现下部外侧受拉而中上部内侧受拉,其最大弯矩位置在距桩顶约0.35倍桩长处;抗滑桩最优锚固长度与岩性、桩间距、桩体刚度等因素相关,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考虑这些因素以确定优化的锚固长度。
    • 叶李胜
    • 摘要: 滑坡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是滑坡勘查工作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以新洞滑坡为例,在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滑带土强度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采用反演法确定了滑动面强度参数。结果表明内摩擦角Φ值比粘聚力c值对滑坡的稳定性更敏感,反演值位于室内土工参数的中位数附近,说明反演参数较为合理。可为类似滑坡勘查及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 吕爱钟; 贾晓阳
    • 摘要: 为了分析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分析方法。假定坡体为只受重力作用的弹性体,通过弹性力学解析解求得应力分布,将滑动面用分段二次多项式函数表示,当分段间隔足够小时,这种表示方式可以描述任意曲面形状,根据坡体滑面所满足的Mohr-Coulomb准则,定义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其为多项式系数的函数。通过混和罚函数优化方法可以求出最危险滑动面对应的多项式系数,获得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从而判定边坡的稳定性。所提出的方法与以往方法不同,不用将滑体划分成垂直条块,不用假定滑面上的法向应力分布形式,而直接利用已有的坡体弹性应力解。算例表明:本文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简化Bishop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获得的结果非常接近,且基本介于有限元法和简化Bishop法之间。
    • 吴越
    • 摘要: 边坡稳定性一直以来工程地质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工程当中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能够较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本文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并引入扩展有限元法来描述裂隙破坏本构,研究了探究天然裂隙的深度、倾角以及位置对岩质边坡塑性区的贯通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裂隙的存在会影响滑面最终的贯通范围,同时会影响边坡的安全系数。其中边坡顶部裂隙的位置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最大,裂隙深度和倾角同样对边坡安全系数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相比坡顶裂隙较小。
    • 长孙月雷; 高争锋; 王树祥
    • 摘要: 受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委托,勘查单位在甘肃省天水市北山中梁地质灾害调查区开展高密度电法探测工作,在收集整理有关甘肃省天水市北山中梁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基础上,通过高密度电法探测工作,初步查明调查区滑坡体滑动面位置及埋深等情况,为科学治理滑坡体提供科学依据。
    • 晏务强
    • 摘要: 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势陡峭的复杂环境。路堑开挖过程中公路两侧会形成大量的高边坡,边坡受施工过程扰动易形成滑坡体,严重威胁施工及后期公路运营安全。但公路建设常常受工期影响,滑坡治理工作粗糙,未确定滑动面深度及滑坡范围,导致出现滑坡、支挡结构失效或者重复加固治理等现象。本文采用自动化深层位移监测,能实时掌握坡体内部水平位移变化情况,确定滑动深度范围,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以信息化手段指导施工。
    • 赵福平; 辛会翠
    • 摘要: 解决山体滑坡问题确定滑动面的工程手段一般是钻探直接揭露,但是有时受场地条件、成本预算等因素的限制,存在对滑动面难以全面揭露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次勘察工作利用高密度电法对某山体滑波滑动面进行划分。高密度电法是电法勘探的一种,利用密集的电极和多次覆盖采集大量有效视电阻率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形成二维及拟三维视电阻率测深成果,并推断滑坡体埋深及滑动面位置。通过钻探验证表明,反演模型对滑动面确定以及覆盖层厚度的划分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为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于纳
    • 摘要: 现阶段治理滑坡通常采用抗滑桩,单纯的使用抗滑桩却达不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因此考虑利用抗滑桩+锚杆+喷混凝土的组合支护形式。此种支护形式下滑坡的位移如何、滑动面是否贯通、锚杆的受力是否合理,针对以上问题,文章结合一实际滑坡,对抗滑桩组合支护形式下的滑坡体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滑坡的整体位移控制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②锚杆的受力没有超过材料的极限受力;③治理后滑坡的滑动面并没有贯通;说明抗滑桩组合结构达到了治理滑坡滑动的目的。同时建议适当增加锚杆长度,加强中间锚杆的刚度,以达到满足工程安全性的同时,节省了工程造价。
    • 汪成
    • 摘要: 由于物质组成复杂,块石土堆积体剪切特性差异很大,发生滑坡后通过单一手段准确判断滑动面存在很大困难。在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块石土堆积体发生粘性土富集现象,形成连续条带,易构成软弱面产生滑坡;以钻孔取芯判别、深层位移监测等手段可以较准确的识别滑动面深度,结合数值模拟基本可判定滑动面形态和位置;经过对比,以上判别方法与实际滑动面位置基本接近。通过多种手段对比验证了判别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处治提供参考。
    • 王国丰
    • 摘要: 基于微型钢管桩与抗滑桩组合快速支挡边坡设计及相关施工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从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并从微型钢管桩支挡设计及施工要点等方面展开研究。最后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边坡支挡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型钢管桩与抗滑桩组合同步施工的方式,成功对边坡进行了支挡防护,保证了边坡的稳定、缩短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将该方式推广应用于抢险救灾、抢抓工期的支挡工程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